熟悉的新形象和陌生的老面孔 ——楊劍書法讀后
楊劍作品
我與楊劍不熟,但對他的作品不陌生。楊劍的作品傳統功力強,藝術感覺細膩,是在書法展覽時代成長起來的書法家。
為什么說對他的書法作品不陌生?第一,他的書法作品出現在當代專業性書法展的頻率很高,一些很受書法家重視的展覽,庶幾就能看到他的作品。第二,在專業媒體上常能拜讀他的作品。信息時代,書法專業媒體的職能是對書法創作成果的關注、對書法理論問題的研討。我在書法媒體上,不僅看到了他的書法作品,也看到了一些優秀的書法家、書法評論家對他的書法作品的評價。所持觀點我也贊成。
在珠海“楊劍書法篆刻藝術展”現場,我系統而全面地看到了一位書法家、篆刻家的創作成果。他的創作狀態、他的藝術追求與當代中國書法創作的趨勢有著怎樣的關聯,有多少融合,又有哪些個性,以及他的技術要素、他的精神品格,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楊劍的篆書、行草書是對典雅美學的傾倒,精致、整飭,和諧、秩序,不管是閱讀,還是觀賞,都能在楊劍的筆墨體系里領略到“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人文精神。對宵小、猥瑣、混亂、細碎的揚棄,證明了楊劍心目中存在一個宏大、溫暖的空間。他用筆和刀,精心書寫,耐心雕刻,打造了一個敬畏傳統、獨具匠心的藝術世界。
藝術創作與時代風尚有著緊密的聯系。不與時同,容易被視為異端;個性過猛,又容易產生野狐禪之嫌。當代書法創作,這個問題一直糾纏著我們。其實,這個悖論恰恰是對藝術創作規律不熟悉的表現。繼承與創新之間,有能力進行平衡的就是書法家的修養。對書法美學語言的了解,對緊隨時局的平庸心理結構的警惕,才會產生超越的欲望。超越來自于對傳統的了解,沒有根基的超越風險巨大。我高興地看到,植根傳統,匍匐大地,藝術感覺如此靈動、敏感的楊劍,以熟悉的新形象和陌生的老面孔,恰到好處地進行了新的藝術解釋,為當代書法創作提供了一個方案。
楊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