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性”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標識性概念
對文藝本質屬性的界定,除了要在面對文藝對象時進行靜態考量之外,還必須考慮文藝自身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根據時代的需要,并在尊重文藝特性的前提下,對文藝的本質屬性做出相應的界定,從而以新的文藝定位為旗幟,發揮文藝的歷史使命與擔當,使其更好地為時代與社會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其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在有關文藝問題的系列講話中對文藝“人民性”命題的理論闡述,科學總結和概括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特征,體現出對新時代我國文藝發展階段及其特殊規律的新認識、新把握,具有鮮明的當代性、具體性,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偉大任務和繁榮發展我國文藝的新的理論指南與理論遵循。
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歷史發展中,“人民”一直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馬克思曾經指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大家知道,畫家也不是用水彩來畫巨大的歷史畫的),它的歷史個性以及那種賦予它以獨特性質并使它表現一定的人民精神的東西——這一切對諸侯等級的辯論人說來都是不合心意的”,因為它“是歷史人民情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開表露”。他還說過,“出自英法兩國下層人民階級的新的散文和詩作將會向批判表明,即使沒有批判的神圣精神的直接庇佑,下層人民階級也能把自己提高到精神發展的更高水平?!憋@然,馬克思是在與封建貴族相對立的意義上使用“人民”這一概念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藝的創造者,列寧曾明確指出“藝術屬于人民”,人民才是文藝服務的對象。在他看來,無產階級作家的寫作,“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得發愁的幾萬上等人服務,而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毛澤東同志同樣十分重視文藝與人民的關系,他認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彼€十分看重作家對人民的態度問題,認為“無產階級對于過去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也必須首先檢查它對待人民的態度如何,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而分別采取不同的態度”。鄧小平同志也十分強調文藝與人民的關系,他說:“我們的文藝屬于人民”,“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一切進步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于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忘記、忽略或是割斷這種聯系,藝術生命就會枯竭”,他還提出了“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的重要論斷。由這些論述可以看出,重視文藝與人民的密切聯系,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們一以貫之的重要思想,但從理論體系上對文藝“人民性”命題進行系統闡釋并將其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提出來,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有關文藝問題的系列講話中才真正實現的。
早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边@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屬性問題,為當前我國文藝工作把正了方向盤。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中,再次強調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總之,圍繞文藝的“人民性”這一主題,習近平總書記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本質特征的重要內容。
首先,對“人民”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的界定。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痹谥袊穆撌?、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他進一步闡釋:“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都有內心的沖突和憂傷?!憋@然,習近平總書記將“人民”的內涵落到了實處,使文藝的人民本質有了“具體的人”的現實對象,正是這無數的“具體的人”或“具體的人的集合”成為文藝創作圍繞的中心。正像馬克思的價值理想所關注的起點是“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一樣,習近平將文藝的“人民性”本質與“具體的人”的連結,既有對藝術典型塑造規律的深刻認識,同時也是從感情上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通的具體體現。也就是說,文藝要服務人民就必須切實投入到“具體的人集合”的生活即人民的生活當中去,與一個個具體的人建立聯系,去感受他們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對于他們的愛,就要既是行動上的,又要是思想深處的,即,必須是真心實意的。習近平總書記說,“有沒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著文藝創作的命運?!?/p>
其次,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實踐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憋@然,要解決這一矛盾,作為生產精神產品的文藝工作責無旁貸。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對此做了明確的論述:“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家,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這句話從人民作為文藝服務的對象、作為表現的主體、作為判定作品好壞的“專家”等幾個方面改變了過去我們對于“人民”及其地位的諸多看法。比如,讓人民來評判作品,過去從來沒有哪一種理論表達出對于人民群眾如此信任,對其文藝判斷力給予如此高的肯定,可以說,這是對文藝的人民性本質屬性的最好注解。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體現在創作出越來越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上面。那么,如何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呢?習近平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边@就是說,“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離開人民,文藝創作將無所適從,文藝創作的內容及創作靈感的獲得只能來源于人民,這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最根本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文藝必須服務于人民。正如生產商品是為了消費,消費者是上帝一樣,對于文藝而言,人民就是作品的上帝,作品的好壞、作品存在的價值、作品的效益都取決于人民是否喜愛與需要。這些論述都從新的視角對文藝的“二為”方針作出了新的更加具體的闡述。
第三,強調文藝要反映時代,是文藝“人民性”本質的又一體現。反映時代就是反映人民,歌頌時代就是歌頌人民。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抒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實踐,抒寫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團結的中國,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痹邳h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的主張??梢钥闯?,反映時代、歌唱祖國、禮贊英雄、謳歌人民,是習近平對文藝“人民性”本質的進一步提煉與升華,是對文藝的“人民性”創作思想的新闡釋。他提醒廣大文藝工作者:“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
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文藝本質屬性“人民性”的基本思想,終結了過去學界糾纏于文藝的階級性還是人性、審美性還是意識形態性等抽象概念的邏輯推演模式,打破了那種試圖尋找文藝本質屬性普遍有效性的認識誤區,尊重新時代我國文藝發展的基本規律,更好地將理論闡釋與文藝實踐結合起來,彰顯了理論的現實品性,提高了理論的針對性、闡釋力。對文藝本質屬性“人民性”的界定和論述,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文藝自身不斷發展的邏輯結果,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人民性”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建構的標識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