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播綠人
在山東省諸城市皇華鎮南部的華山,大小十幾個荒山禿嶺上,在不到三年時間,就栽種了1.5萬畝榛子,并把它們加工成榛子仁、榛子油、榛子粉等產品,使當地十幾個村變為綠水青山。這是天方夜譚嗎?不!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這個播綠人,就是山東諸城華欣鑄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本欣。
魏本欣辦過企業,他的荒山變工廠,農民變工人的誓言已成真,有六百多名農民當了工人。2015年底退休后,魏本欣心里卻一直惦記著華山。作為農民的兒子,他不能玩,也不敢歇,他不忘初心,開始了追夢路上的第二次創業。2016年初春,他連續幾天,在黑老婆山、孟崮島、皇箭溝、金嶺、銀嶺、上下康嶺、白粉子溝、龍灣頭、胡溝和大寨、小山、荒崖村、甫臺村、楊村等20多個光禿禿的山嶺上,跑過來轉過去。風從山上吹來,揚起漫天塵土,在一座座嶺上溝里肆虐,把沙塵灌進頭發、脖子和軍用大頭靴里,他的頭腦更加清醒,他打定主意,為了一方百姓,在花甲之年,再拼上一次命,在這石嶺禿山上種榛子。因為,他腳上的牛屎味還在,他的胳膊腿還算硬朗,他要把這里千百年來村民身上的窮根拔掉。
說干就干。魏本欣先去吉林、鐵嶺、本溪、遼陽等地考察,又到中國林科院請教專家教授,得到肯定的答復。他如獲至寶。榛子是四大堅果之首,有堅果之王的美譽。魏本欣尤其鐘情平歐大榛子,適合山溝薄嶺栽植,無疑是山區脫貧的“寶物”,也是綠色銀行的代名詞。
聽說流轉土地種榛子,也有人舍不得,怕這怕那。魏本欣就提出大干三五年,實現“百棵低保、千棵養老、萬棵發家、百萬富甲一方”的計劃。這筆賬,一算就清楚,村民的心里活動了。魏本欣又趁熱打鐵,解決村民榛果賣不出去的問題,無償給村民提供榛苗,簽訂果子回收合同。當年,魏本欣建立起以產業發展為核心內容的脫貧長效機制,幫助成立兩個苗木專業合作社,成本價賣樹,市場價收購,規模一下子擴大到2000畝。對那些不流轉的,就鼓勵他們參加合作社,不讓一個人掉隊。實行土地入股,技術指導,一年下來,有300多人每人收入3萬元。入股的2000多人,分紅多的100萬元,少的4-5萬元。對轉讓土地的農民,安排在園區當工人,年薪3萬元以上。僅此一項,就為周邊村民帶來6000萬元的收益。還安置貧困村勞力500多人,直接收益1000萬元,大大改善了貧困村面貌。
華山那么大,到處是石頭。要種榛子,談何容易?石頭需清理,泥土要回填,既需引水上山,還要開山修路,哪一樣也不是輕快活。這難不倒魏本欣,他擼起袖子,大喊一聲:修路!這兒本來就有羊腸小路和無人走的溝溝壑壑,魏本欣依據山嶺地勢走向,以便于澆灌、采摘和運輸為目標,規劃出七繞八拐的兩縱三橫路線,雇用20臺挖掘機上山,晝夜奮戰,修環山路與土地治理同步進行,共投資200多萬元,修建8-10米寬山路和鄉村道路18公里。
那份艱辛,如同再造一個華山。五個月過去,多少年不變的高高低低的山巒,徹底改變了模樣,一層又一層,一圈又一圈的梯田,漫山遍野,蔚為壯觀。
沒想到,苗子種上不久,遭遇六十年一遇大旱,樹苗奄奄一息。本來自然條件惡劣,下游僅有的一個水庫見底,村民見狀,有的唉聲嘆氣,有的束手無策。魏本欣也是心急如焚,樹苗扎不下根,日子久了,就成干柴,一切宏偉的計劃就會泡湯。怎么辦?只剩華山一條路。大旱當前,魏本欣沒有退縮,鋪下身子,在華山上擺開戰場,迎戰旱魔。他不分晝夜,身先士卒,調動大小車輛十幾臺,400多人上陣,從鎮上拉水抗旱保苗。白天戰猶酣,他的嘴上起了泡,崴了的腳脖子一瘸一拐,后腦勺一陣陣疼痛,身體似散了架,可他硬撐著,在山前山后跑來跑去。他的鞋子穿破幾雙,足跡疊印在每一塊土地上。他的身影出現在哪里,人們干得更上心,澆得更仔細。到了晚上連軸轉,整個坡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在月光、星光和汽車、挖掘機的燈光下,在發動機的轟鳴聲里,歇人不歇機,有時干到夜里11點,人們啃著干糧,喝口水,抹把汗,堅持一遍遍澆水保苗。
水是寶貴的,種樹離不開水。于是,魏本欣在嶺上大喊一聲,治水!一年下來,共投資600多萬元,在上康嶺村修建2座水庫,建揚水站1座。同時,購買大型水泵6臺,架澆灌主管道2000多米、支管道3000多米,安裝微噴滴管10多萬米,鋪設供水管道6000米和滴灌設施。有了水,樹就有了活路和希望。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一棵棵郁郁蔥蔥的榛樹,映著村民的笑臉,染綠了嶺南嶺北。
榛子渾身是寶,榛苗更值錢。魏本欣從外地先后購買50萬株苗子后,他的老本也經不住山那樣裂開口子吃,他的眼圈有點發紅,一夜之間白了頭。好在,他是個有夢想的人,眼界開闊,有一天,他終于茅塞頓開,把腿一拍,興奮地大喊一聲:育苗!思路靠腦,落實靠腿,魏本欣專程跑到北京拜師請教,并與中國經濟林協會榛子工作委員會主任王貴禧教授合作,建立起自己的榛子苗培育基地,分別在諸城市常山東坡的森森園林、青墩水庫閘北區,建立母本園,在華山皇箭溝建立繁苗結果實驗園,占地70畝以上,很快培育出適合山東氣候特點的平歐大榛子苗圃200萬株。
魏本欣說,民族興旺靠孩子,農牧發展賴種子,林果優化選苗子,新興產業種榛子,利國利民幾輩子。在他眼里,他已把種子、苗子和一個民族結合起來,這就是他老驥伏櫪的大德情懷。
現在的華山滿眼綠色。彎彎的山路,像一條綠色的飄帶,山腰處新建的水庫似兩顆藍寶石,230多萬棵榛子一望無際,郁郁蔥蔥。
當然,魏本欣還有更為雄心的計劃,那就是在3年內,帶動起周邊3千個農戶、6個專業合作社和基地,爭取實現2萬畝以上的種植規模。因為,那村,那山,那嶺,那榛樹,已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里。他是一個播綠人,從一無所有,到星星點點,連成一片,他正將這綠色,播植得更多更遠。
世界上所有的人,誰不喜愛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