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策:“老實”父親的出診箱
家風,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代代傳承,家風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孕育的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故事要從父親的外號“老實”和他的出診箱說起。
老父親七十歲了,兄弟排行第十,長輩們都叫父親老十;父親從1969年開始,在村里當了一輩子赤腳醫生,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實實在在,莊里人都尊稱父親老實叔。不管什么時間出診,沒有多收過人家一分錢,每次都是按規定該收多少收多少,從不認為自己夜間出診就該多收錢。他從來都是不論親疏,不管遠近,是否飯口,盡管有事,一有需要,拿起出診箱,及時出診,積極診斷,有效治療。不管是鄉里有會,還是縣里有會,都是自己騎自行車去,自己花錢吃飯,沒有所謂的差旅費。鄉里鄉親的,父親的真名,只有歲數大的人才知道,小孩子們都不知道,只知道“老實”爺打針不疼。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醫療系統有了城鄉的全覆蓋。雖然這么多年了,父親早已經不再是赤腳醫生了。但是一提到,老實,都知道是咱村里的赤腳醫生。
后街張家四哥八十年代的時候肺部有了毛病,每天打針就像吃飯一樣的勤,農村人怕上醫院,也上不起醫院,父親半年的時間里,天天準時準點的給他打針,從沒有耽誤和延誤過。最后青霉素打的他都沒有想法了,父親還是堅持,直到最后治愈。父親的出診箱肩帶子都磨白了。
張家四嫂子感動得熱淚盈眶,農村人沒有啥吃食,送來了一籃子雞蛋,還有架上摘來的西紅柿,嘴里絮絮叨叨的說著,謝謝老實叔,謝謝老實叔,謝謝老實叔。放下雞蛋和西紅柿就要走,父親攔住了她,說,西紅柿你自己家育秧種的我留下,雞蛋給上初中的孩子補補。街坊四鄰都說,老實叔你治好了一個人,救了一家子,送啥都得接著。父親實在勁來了,說,他家半年的醫藥費多少錢,咱們莊家家能有多少錢,吃他家兩西紅柿,就當解渴了。說的張家四嫂子熱淚盈眶,一直用衣服袖子擦自己的眼角。當時家里都窮,一籃子雞蛋得攢兩三個月,是筆不小的收入。父親沒有想過,風里雨里,出診箱磕磕碰碰多少回,都要壞了。
我曾問過父親,為什么收他家西紅柿,而不留雞蛋。父親實在地說,半年了天天去給打針,他家很感激你咱得接受質樸的鄉情,可是一籃子雞蛋那是人家一家子一個月的油鹽醬醋啊。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個實在人。“老實叔就是老實叔,老實,實在,是個好人。”至今張家四嫂子依然這么說,每次回老家都實實在在的親熱的很,請進家,倒杯茶,抽支煙。
父親和我住在一起,打針看個小病還是都會的,可是父親從來不給別人看病,他說:我沒有行醫證,再給人看病就是不合規矩。領居家大爺讓給支個招,不從來都說不會。讓人家說起來似乎不近人情,可是有一天晚上劉大爺犯了心臟病,大娘上門來求助,父親實現自己多年沒有忘記的心肺復蘇,及時電話,劉大爺沒有耽誤一點時間,救護車及時來到。醫務人員都說:老師傅真棒。父親驕傲的說:我是多年前的赤腳醫生。醫護人員紛紛表示,前輩,前輩,職業操守實在為人。父親,從來都是按規矩辦事兒,實實在在。父親的出診箱是我回老家偶然發現的,如今我收藏在我的書櫥里,那是“老實”父親的老實記錄。
好的家風是五糧釀出的醇酒,好的家風是內心精神的食糧。“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總書記的教誨,不是一堂課,而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細細的品讀,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繼承、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