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關于成功學的網文創作不過是個誘餌
網文大神,從純文學轉型過來的很少;在純文學界頗有知名度的作家,轉型網文創作的更是鳳毛麟角。何常在本是美文作家,為了寫一部長篇,不惜轉型到網文界。結果,他寫的官商小說,在網文界和出版界都成為熱銷作品,由此成為百強大神之一。
網文創作了十年,何常在給自己的定位還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家。他的創作就是為了落地,為了貼合時代,為了更堅定的腳踏實地的夢想。
為寫長篇轉戰網文界
何常在的童年在中部平原一個小村落中度過,他對童年的回憶更多的是村口的柳樹和水溝,每當下雨的時候,水溝水滿,蜻蜓漫天飛舞,晚上蛙鳴陣陣。清早則是露水和陽光,炊煙,牛叫,狗吠,雞鳴。上小學時,全家定居在石家莊,再也沒有回去過村莊。村莊也不再是以前的樣子了。
何常在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對孩子很寬松,從來不限制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小時候何常在喜歡仰望星空,還花費不菲買了一部望遠鏡,每天晚上都躺在房頂上觀察夜空,父母也不阻止。后來何常在喜歡寫作文慢慢走向文學創作之路,父母從來沒有嘲笑他的夢想。“我很感激父母在我的成長道路上給予我的自由。”何常在回憶道。
想要在網文界闖蕩,日更很重要。寫慣美文的何常在,寫網絡小說的速度也快,經常一年出版好幾本書(最多一年出版了10本書)。原來在網文創作前,他就是全職作家的生活方式,每天六點起床開始工作,先瀏覽一個多小時的新聞,這是他的固定閱讀時間。他讀得最多的是《道德經》。他認為哲學、科學、人生、修行,都在這五千言中。然后他開始創作,11點半結束;下午3點開始創作,6點結束;晚上看書或看劇。如此有規律的生活,也許源于他的筆名的寓意使然。在他的理解中,何常在就是世間沒有任何事物是經常存在的。
當時,何常在一直給雜志寫稿,在200多家雜志上發表文章,四處參加雜志社筆會,見識大好山河和各色人等。因為雜志發表不了長篇,而他一直有長篇小說的夢想,無意中發現網站可以發表長篇小說,就注冊了筆名開始了長篇小說的創作。
何常在在創作的同時,曾經有過很多身份,比如記者、公務員、公司CEO,但是這些身份只是對應不同的社會屬性。他認為自己始終是一個以文字為表述的作家。而作家可以將所有的社會屬性都集中在一部作品中體現。他的榜樣作家是美國作家安德森。“安德森從未拒絕過每一個向他求教的年輕人,他用他的作品和人格影響了許許多多讀者和作家,其中有兩個著名作家,一個是海明威,一個福克納。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長的技巧無私地傳承給需要它的人,這種人類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永恒。”
成功人士必定有一幫人同行
何常在第一部網文作品并不熱銷。他發現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網文讀者數量愈加龐大,但整體年齡還是偏低,加上網文數量過于龐大,網絡閱讀速度快,網文讀者養成只看故事的連貫和起伏的習慣。目前主流網文依然是爽文為主,說明讀者喜歡的還是一種閱讀快感而不是思索。
何常在創作第二部作品《問鼎》時,就強化情節,故事連續不斷地反轉;同時人物特征更加鮮明。比如男主設定成超強的智謀和高人一等的策略,迅速贏得讀者的喜歡。男主大氣、有格局、有智謀,對親人朋友義無反顧,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缺點是過于護短,對自己人過于愛護。這樣的男主設定符合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期待。
何常在早期跟隨一個處級領導,“最終他在人生的路口走錯了方向,帶著這種遺憾,我想如果再讓他選擇一次,他會不會選擇另一條路?”于是他創作了《問鼎》。《問鼎》講述一個初入仕途的年輕人夏想,走入困境幾欲自殺,因為另一種活法,結果一步步過關斬將,最終成功。
在何常在的理解中:“人生沒有真正的絕境,所有的絕境都是自己對自己的封鎖。成功沒有一帆風順的前行,大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敢一躍。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太早的放棄。自助者,天助。”
“常讀歷史的人都會發現,每一個成功人物的身邊,總會有一幫人在和他同行。所謂的關系網,其實就是人脈,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有多少人肯幫你肯為你奔走。現實中的典型人物有很多,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創始人在創業時,都是依靠一幫朋友的幫助才開始起飛。”何常在認為,在現實生活里通過人脈進而成為人生贏家的例子比比皆是。
寫一部成功人士的故事,整個過程對何常在也是考驗,“這部作品寫了兩年多,其間生病、家里有事、搬家、出差,等等,每天更新需要毅力。記得有一次病了四五天,當時正好寫到一個低谷期,有許多讀者留言說風涼話。我心灰意冷,想早早完本了事。忽然想到,主人公一年中遭遇的困難和波折,是許多人一生中不可能遇到的磨難。表面上是我在寫主人公如何奮斗,何嘗不是主人公在用他的經歷告訴我,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太早的放棄?”
何常在病好之后,一連寫了幾個高潮情節,比如主人公夏想上到樓頂上,和準備自殺的討債人長談,用他的人格和口才拖住了對方,并且讓手下暗中為對方解決了困難,最終成功地贏得了對方的認可。比如夏想奮力一躍跳河救人,當時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害怕,只有一個目的——救人!這是人的本能,是人性光輝的閃耀。夏想昏迷之后,被人救上來,無數工人為他的救人之舉落淚,并且肅立為他送行……整個情節何常在一氣呵成,寫完之后,久久難忘。
《問鼎》出版后,雖然何常在的老領導失聯了,倒是有許多官員和企業家看過后很是喜歡。因為《問鼎》的男主始終堅持的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官員。書中充滿了“不為良相必為良醫”的儒家情懷。
借官場商海揭示成功本質
有讀者稱網文界官場小說前十名中,有五本為何常在所著。從網絡代表作《官神》、《官運》到實體暢銷書《問鼎》、《運途》、《掌控》、《逆襲》……一系列的官場小說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時至今日,以官為貴、以官為尊、以官為榮的思想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在網文讀者中以官為本的價值觀依舊是大多數。何常在認為最和民生相干和百姓息息相關的就是官場,他把男主設置在了官場這個社會背景下,卻從人脈、運勢等這些角度,向讀者展示世俗社會成功的本質,實則是為國為民的情懷。
如《問鼎》之后,何常在又寫了本《勝算》,有意思的是20到40歲的書友大多喜歡《問鼎》和《交手》等書,40歲以上尤其是事業有成達到了一定人生高度的書友,特別喜歡《勝算》。
《勝算》講述男主關得,一個二三線城市來的普通大學生憑借聰明才智,愛情與事業雙收,在即將拿到上海戶口、買房結婚的關鍵時刻,繼母重病,男主來一場豪賭,結果老媽和老婆都沒有了,自己落魄到自殺,遇到能夠借天地之勢、操縱人命運的“運師”何子天之后,人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問鼎》的男主是根據人脈東山再起,《勝算》則是借勢而起。有讀者點評:算命先生何子天教導關得如何積累自己的氣運,兩個字——行善。簡單說起來就是缺啥補啥。你缺命,就讓別人活命如放生、戒殺,自己自然會延壽;你缺錢,就讓別人有錢,如助他人成就事業,施舍錢財給需要的人,自己自然也會有錢;你缺愛,就努力去關愛別人,如敬老愛幼,關愛親朋鄰里,自然也會收獲關愛;你缺健康,除了養生,還要布施醫藥,讓其他人病體轉好。天地自然會加諸一份福德、運氣到你身上。
何常在說:“《問鼎》側重的是成長和成功,勵志和為國為民的情懷多一些。《勝算》立足于人性和人生格局,多了關于人生的思索和方向。所以兩者的境界不一樣,《問鼎》適合創業、學習和想要一番作為的讀者借鑒,《勝算》則是可以讓事業有成不再過于追求個人成就而更多想要在精神層面提升的讀者閱讀。”
何常在借網文模式透視官場的世俗成功學之后,他開始關注中國改革40年來變遷巨大的社會背景之一——商業職場。何常在認為:“縱觀歷史和現代戰爭,所有戰爭的源起是因為生存。生存就是商業,所以商業最能真實地反映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生意人、商人和企業家,是三個境界,中國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的有擔當的企業家涌現,為時代代言,商業小說恰逢其時。”何常在把主角放置在商戰中,繼續用網文模式透視以奮斗為主的成功學故事。
塑造引領時代潮流的主角
何常在通過十年網文創作,十年對官場和商戰的成功學的透視,他發現:“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變遷,有兩種人群最有切身體會,一是官員,一是商人,因為他們是引領時代潮流的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自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發現問題意味著可以吸取教訓少走彎路。正是因此,我覺得最能反映時代的現實主義作品就是從官員和商人寫起。”
這一次,何常在從時代的歷史背景下,用網文模式重新詮釋這些引領時代潮流的成功人士。
何常在近期的小說《浩蕩》中,不同行業的三四個小人物在深圳特區成立初期就來到深圳發展,通過他們的成長經歷和人生選擇,折射出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以來的創新轉型與復興。
《浩蕩》既是商戰小說,以商戰為主線推動故事,而不是單純地以人物情感為主線的故事;也是一部時代小說,會有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以個人的商業成長來折射社會的變遷以及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
何常在設置的男主之一何潮有耐心有毅力重人情念舊,有格局,眼光長遠。缺點是有時會被感情所困,陷入困擾之中。男主之二周安涌是大刀闊斧意志堅定,善于把握時機的個性。缺點是過于看重眼前利益而不夠長遠,并且過于固執。
兩位男主的追求也代表著大多數人的心愿。比如何潮追求的是人生的漸進,從生意人到商人到企業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步步推進,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彎道超車,必須腳踏實地。他認為企業家到了一定層次,是為責任而存在,追求的是社會認同和使命。而周安涌相信人生可以一步登天,可以跨越式發展,可以彎道超車,可以以市場換技術,可以一年走過別人十年的路。企業家的最終目的就是壯大企業,讓企業實現最大贏利。追求的是絕對成功。
何常在設置兩位男主的矛盾,除了商業上的競爭之外,還有兄弟情誼上的割裂。作為發小,二人從小一起長大,既情同手足,又互不服氣,暗中想要一較高下。又因在被女友所甩的事情上,何潮持中立立場,并沒有和周安涌一起和搶走周安涌女友的人分道揚鑣,也讓周安涌頗為不滿。以及后來因理念上的分歧,二人漸行漸遠。
這一次,何常在并沒有讓男主何潮的人設“爽文”化,不是一出手就戰無不勝。這一次,他要讓讀者更清晰地看到男主何潮從創業到有一定的影響力的過程,而且人的格局和眼光,隨著男主社會位置的不斷提升,讀者跟著男主逐漸提高。何常在笑說:“當然了,何潮也不會在低俗期太久,他會很快飛躍的。機遇,從來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一次的創作,這位來自純文學陣地的網文作家表示:要在長得漂亮的網絡文學的載體上,加上更多的內涵,還要有一顆屬于純文學的靈魂。
何常在此時的網文創作,成功學開始成為一種誘餌,讓讀者吞下的更多的是對這個時代的思考。
簡歷
何常在,原名崔浩,2008年開始網文創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阿里文學簽約作家 ,河北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網絡代表作《浩蕩》《命師》《官神》《官運》,實體暢銷書《勝算》《交手》《問鼎》系列、《運途》系列、《逆襲》《契機》《高手對決》等。其中《浩蕩》入選2017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選題的網絡文學作品。入選2017年第二屆網文之王評選中百強大神。《契機》《高手對決》啟動影視改編。
作品鑒
《浩蕩》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互聯網元年,中國經濟面臨新的機遇和轉型。何潮和周安涌從北京南下深圳,以電子元件銷售為切入點開始創業。在經歷了組裝、代工、自主生產以及自己設計制定標準一系列的認識上的提高,又遭遇了親情的背叛愛情的傷害和人性的割裂,以何潮為代表的技工貿集團和以周安涌為代表的貿工技集團在中國制造業最發達的深圳上演了一出異彩紛呈的競爭和較量,時間會證明誰更有高瞻遠矚的目光。而與何潮和周安涌同時闖蕩深圳的還有大學教授江離、官員武陵春,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軌跡上最終交集,演繹了一個又一個風云激蕩的故事。
海闊春潮涌,風勁好揚帆!何潮和周安涌置身于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最驚心動魄最波瀾壯闊的后二十年的大潮之中,在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春風浩蕩,風光旖旎,書寫了人生和時代的傳奇!
作者點評:本作品全方位立體地展現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從富到強的過程。春風浩蕩,深圳才茁壯成長。
《勝算》
講述主人翁關得,一個二三線城市來的普通大學生憑借聰明才智,愛情與事業雙收,在即將拿到上海戶口、買房結婚的關鍵時刻,繼母重病,男主來一場賭命般的豪賭,結果老媽和老婆都沒有了,自己落魄到自殺,遇到能夠借天地之勢、操縱人命運的“運師”何子天之后,人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作者點評:本作品想表達的是心底無私天地寬,做人才能有勝算。
《問鼎》
一個初入仕途的年輕人怎樣一步步過關斬將,最終成功的故事。當然,在過關斬將的過程中,主人公夏想為國為民,大公無私,勇于和貪官做斗爭,不畏強權不怕困難,是一個講正氣并且理想化的形象。
作者點評:夏想寄托了我個人的一些情懷在里面,比如他自始至終都是身康體健的形象,從來沒有胖過,我想用一個健康的體型來表達他“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正是因此,夏想的仕途之路遭遇的各種困擾和阻撓,都是現實生活中百姓曾經面對過的困難。將無數人分別面對的困難疊加到夏想一個人身上,由他一個人一一解決,讓一些人認為他的仕途之路趨近于科幻。通過一部《問鼎》我想表達我對夏想式官員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