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寧夏文學:家國情懷、傳統(tǒng)文化與生命傾訴
    來源:文藝報 | 白草  2018年07月20日09:13

    寧夏位于我國西北東部,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秦漢時期,寧夏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線的重要節(jié)點。歐亞商旅往來不絕,各種文化形態(tài)交匯融合,同生共長,形成了既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又有著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

    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60年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文學事業(yè)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我國文學版圖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塊。

    寧夏當代文學的萌芽與新中國同步,而寧夏文學的興起完全與改革開放同步。

    1978年冬季某一天,張賢亮從農(nóng)場收工回來,在自己的小土坯房里用過晚餐后,趴在砧板上,用借來的蘸水鋼筆,在學生作文用稿紙上寫下了一行標題:《四封信》。當書寫這三個字的時候,張賢亮腦海里回響著積攢了20多年苦難結(jié)晶般的聲音:在中國,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聯(lián),不可分割。

    這是張賢亮第一部短篇小說,他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創(chuàng)作出了十幾部短篇、系列中篇“唯物論者的啟示錄”、數(shù)部長篇以及文學性政論隨筆《小說中國》,以異乎尋常的熱情加入了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改革開放這一新生事物既鼓且呼。張賢亮聲稱,自發(fā)表作品以來,他從未滿足于只做一個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小說家,而是把文學當成參與社會變革的一項活動;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績證明了:不改革,便沒有當代中國文學的繁榮。張賢亮后來多次充滿深情地說,在過去艱難的歲月里,正是依靠勞動人民的溫情,才使自己保持了生的希望。時至今日,許靈均、李秀芝、章永璘、馬纓花、海喜喜、黃香久等一系列當代文學人物畫廊中閃爍著奇異光彩的形象,他們在歷史中存在著、見證著。

    強烈的祖國意識,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信念以及對苦難的書寫,正是張賢亮貢獻給當代寧夏文學的一筆珍寶。1996年,小說家南臺出版了長篇小說《一朝縣令》,延續(xù)了張賢亮作品中的改革主題:苦泉縣,寧夏南部地區(qū)一個閉塞、落后、沉悶的小縣城,依稀感受到了源自京華的改革大潮,死水微瀾,其下是改革與保守勢力的較量。作者曾親口對我說,小說原名《在鏟除了玫瑰花的土地上》,此刻雖春寒料峭,瑟瑟發(fā)抖的嫩葉畢竟感應到了無可阻擋的春天氣息。張賢亮評價道,南臺質(zhì)樸、傳統(tǒng)的敘事形式中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的,并且內(nèi)含一種批判鋒芒。與此同時,油畫專業(yè)出身、亦具文學天賦的馬知遙,還在一家電影放映公司當美工,默默無聞,是張賢亮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并鼓勵其成為專業(yè)作家。感激于老友的提攜,馬知遙以數(shù)十年之力完成長篇小說《亞瑟爺和他的家族》。仿佛是為著呼應張賢亮,小說用寫實和幽默風格敘述了一個回族舊家族數(shù)百年間的苦難史,以之為載體,寄寓了一種緊迫的變革意識,用嘶啞的聲音執(zhí)著地訴說著、吟唱著愛國主題。查舜中篇小說《月照梨花灣》中,留城還是回鄉(xiāng),兩種觀念交戰(zhàn)于那個即將畢業(yè)的農(nóng)村大學生的腦中,他最終邁出艱難而堅定的一步,在月光明明、梨花如雪的夜晚走向默默支持了他4年的鄉(xiāng)間女友,無意中印證了傳統(tǒng)美德的力量。

    張賢亮、南臺、馬知遙等老作家們,共同構(gòu)建了當代寧夏文學的格局,年輕一代的作家們因此而受惠并且能夠順利成長起來。與老輩作家們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憂患意識等有所區(qū)別的是,年輕作家們要從容得多,個體生命、現(xiàn)實狀況和獨具風貌的寧夏人文地理——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遺存,以及漢、回、滿、蒙古、東鄉(xiāng)等多民族相親共融的共同體意識,凡此種種,皆為他們文學取材的對象,涵泳其中,表現(xiàn)于外。石舒清以描寫西海固地區(qū)民間生活的作品而為人稱道,這僅是一個方面;他的視野更為寬廣,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和對漢語文學那種如生命般的分外珍惜,形成了他短篇小說的審美追求:形制要短,意味須深,杜甫詩“篇終接混茫”為他所深深服贗。《逝水》《清水里的刀子》《清潔的日子》《果院》《低保》等等,即為其小說美學觀念的體現(xiàn)。郭文斌小說則以優(yōu)美的抒情筆調(diào),于封閉、靜態(tài)層面上,演繹了代表著傳統(tǒng)中華文化的諸種節(jié)日、風俗,如春節(jié)、端午、元宵等節(jié)日以及婚喪嫁娶等習俗,小說《大年》《吉祥如意》《開花的牙》中關(guān)于過年、喪儀等的形象化描寫,令人即刻聯(lián)想到汪曾祺所說風俗乃一個民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已離開寧夏多年的陳繼明,長于在從容之中體驗急遽變化的社會心理,且多以題材的尖新取勝,而他對家鄉(xiāng)人事的書寫,似乎又別具一副筆墨,舒緩有致,親切有味。

    苦難意識是寧夏當代文學一個普遍性主題,然而,描寫苦難不是目的,激發(fā)內(nèi)在生命和追求理想方為最終的美學追求。張賢亮描寫“苦難的歷程”,把苦難寫盡、寫透,寫到力透紙背的地步,以達到“本然的真實”即美麗和光明,為當代寧夏文學又開辟了一條通途。沿著這條小說美學之路,李進祥注視著各色小人物,把他們寫進小說集《換水》《女人的河》以及長篇小說《孤獨成雙》《拯救者》《蒼狗》,這些苦人兒,一如《女人的河》中坐在清水河邊流淚的婦人,她的淚水融進河水中,哭累了哭夠了,毅然起身,迎面生活。千年如斯的清水河知悉他們的心聲和秘密,那是一種向上的力,生生不息。馬金蓮小說中的饑餓、貧窮、苦難主題甚至大幅洇染,可她筆下時時閃現(xiàn)的“1980年”這一重要關(guān)鍵詞往往被忽略了——日子依舊辛苦,改革的大力終究惠及鄉(xiāng)民,他們的笑聲中顯示發(fā)自心底的歡快和明朗。長篇小說《馬蘭花開》,塑造了一個因其父嗜賭導致輟學的女孩子馬蘭,她慢慢化解痛苦,從人生低谷一步步攀爬而上,在生活改變她的同時她也改變著生活。馬蘭花,又名馬藺,抗逆性強,即是一種象征。她與張賢亮筆下“美麗圣潔”的馬纓花一道,成為了文學中的姊妹人物。馬金蓮,這個瘦小的、一陣風便可吹倒的“80后”女作家,卻似精力彌漫、才氣充溢,小說集《父親的雪》《碎媳婦》《難腸》以及長篇新著《數(shù)星星的孩子》,不倦地截取、描繪著人生諸相。同樣書寫苦難,季棟梁更多關(guān)注了那些進城務工的鄉(xiāng)民尤其留守家鄉(xiāng)的婦女老弱,他們有時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便獨自跑到高高的山塬上,要么沉默地坐上一整天,要么放開嗓門兒吼上幾聲秦腔,長歌當哭,遠望當歸,然后再去重新打理生活。恰如長篇小說《上莊記》所描寫的寂寞春天里兀自開放的一樹桃花,生活也有著熱烈的色調(diào);又如擋山上生長著一種獨有的貓?zhí)闾慊ǎ蛋l(fā)達,再干旱的環(huán)境里也會如期綻放艷麗花朵,亦是他們內(nèi)在生命的象征。還有小說家漠月,幾十年來只寫他記憶中美麗的草原,他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那里的一草一木,哪怕城市化進程帶來了化解不開的苦澀,就像他的小說集名《遍地香草》,也難掩一種清新的香氣。了一容,早年四處流浪,小說多取材自身放牧、淘金、打工等經(jīng)歷,他自述描寫苦難就是為了凸顯真善美;張學東,以書寫兒童世界而知名,漸次將目光轉(zhuǎn)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金甌曾以描寫年輕人友情及面對陌生世界極度不安的小說,令人印象深刻。在這個小說美學譜系里,還可以加上一些女性作家的姓名,如韓銀梅、阿舍、平原、曹海英、許藝等;亦不能忽略基層和民間的作者,比如一邊打工、一邊寫作的馬慧娟,她的作品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生活氣息,展現(xiàn)了新時代農(nóng)民積極向上,希望通過文化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態(tài)度和決心。

    張賢亮說過,他描寫苦難,內(nèi)含著一種理想主義的光輝和色彩,最終目的是要寫出“生活的壯麗和豐富多彩”。寧夏的作家們將這作為自覺的美學追求,展現(xiàn)了不同的面貌和風格。

    與小說實績相比,寧夏詩歌創(chuàng)作于低調(diào)、沉靜之中,追求漢語的純美精粹,搖曳多姿中顯得其楚楚動人。楊梓《西夏史詩》將數(shù)百年前古人一把拉到當下,拷問其蠻荒生命之下的人性;夢也則低吟著“月下/我的北方/馬腹空了/馬頸斷了”與“大豆開花”呼喊成一片洶涌海洋,展示北方之蒼涼與熱烈;楊森君于智慧玄思中指點“馬/比風跑得快/可馬/在風里跑”,尋常意象組合中寓含意味,深諳間離效果之三昧;林一木則在詩的現(xiàn)代形式中咀嚼個體焦慮,低徊不已。

    深沉的家國情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苦難中積極向上的力量,多少可標示出寧夏文學的基本風格,而因身處僻遠地理空間,寧夏作家因之更親近了包括人性在內(nèi)的自然,那種不期而至的、對內(nèi)在生命的傾訴,不吐不快,似無暇修飾,沛然而出。文學與生命一體,這又是寧夏文學的另一面。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60年來,始終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寧夏文學也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的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形成引人矚目的“西海固文學”現(xiàn)象、寧夏文學現(xiàn)象,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景致。

    走進新時代,寧夏文學事業(yè)也必將走進新的春天,取得新的進步,呈現(xiàn)出新的風景。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51视频精品全部免费最新|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观看|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 96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