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北京文學》2018年第7期|骨頭的姿勢
    來源:《北京文學》2018年第7期 | 詹谷豐  2018年07月17日08:37

    詹谷豐,中國作協會員,文學創作一級。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出版文學著作《蒼山無盡》《1823,道光年間的東莞》《天堂的入口》《再造七級浮屠》《莞草,隱者的地圖》《喋血淞滬》《書生的骨頭》《曲水流觴》《紙上的文人》等九部。獲過《作品》短篇小說獎、孫犁散文獎、林語堂散文獎、年度最佳散文獎、在場主義散文獎等獎項。

    姿勢是人體豐富多彩的表情。人的一生中,坐、立、臥、跪、拜、二郎腿、倒臥等多種動作交織變換,折射了一個人隱秘的內心世界。

    人體的每一種姿勢,都和骨頭關聯,沒有一種動作可以游離于骨頭之外。姿勢有難易之別,有卑微和高尚之分,但所有的分別,并不是永恒不朽的石頭,在時間、場景和對象的變換中,沸騰的熱血,展示了一根骨頭的硬度。

    有的人,精神偉岸,但他的骨頭,卻從最卑微的下跪開始。

    一 下跪

    在人前下跪,我一直以為是奴才的姿勢,是軟骨的病狀。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以莊嚴的法律形式正式廢除延續了千年的跪拜禮,和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國家宣示,都為我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例證。

    清華國學院的學生劉節,從小被父親灌輸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傳的庭訓,在這個讀書人心中種下了拒絕屈膝的種子。但是,1927年6月清華園中的一幕,卻重新塑造了他的膝蓋。

    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的投湖自盡,猶如在平靜的頤和園里投下了一顆威力巨大的炸彈。劉節隨同導師陳寅恪等人趕到那個悲傷的地方。除了那份簡短從容的遺書之外,再也沒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別人世的任何因果。

    劉節在王國維的遺容中看到了拒絕生還的決絕表情,遺書中那些平靜的文字從此就一直刻進了他的腦海:“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后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于清華塋地……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

    劉節參加了王國維遺體的入殮儀式。曹云祥校長,梅貽琦教務長,吳宓、陳達、梁啟超、梁漱溟以及北京大學馬衡、燕京大學容庚等名教授西服齊整,神情莊重,他們頭顱低垂,彎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靜安先生作最后的告別。

    陳寅恪教授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師生,都看見了他那身一絲不茍的長衫,玄色莊重,布鞋綿軟。陳寅恪步履沉重地來到靈前,緩緩撩起長衫的下擺,雙膝跪地,將頭顱重重地磕在磚地上。所有的人都被這個瞬間驚呆了,校長、教授、朋友、學生,在陳寅恪頭顱叩地的三響聲中,突然清醒過來,一齊列隊站在陳教授身后,跪下,磕頭,重重地磕頭。

    劉節,就是此刻在教授們身后跪倒的一個學生。當他站起來的時候,突然間明白了,在向他的導師,一代大儒王國維先生告別的時候,下跪,磕頭,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莊重的禮節。這樣的儀式,才能和先生的馬褂以及頭上那根遺世的發辮融為一體。望著陳寅恪教授遠去的背影,劉節想,陳先生用了一種骨頭觸地的姿勢,完成了對王國維先生的永別。陳寅恪教授,不僅僅是王國維先生遺世書籍處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對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國維先生紀念碑上的文字,此刻穿透時光提前到達了劉節身邊。兩年之后才出現在陳寅恪教授筆下的王國維先生紀念碑碑文,突然在陳寅恪教授下跪的瞬間落地。劉節成了這段碑文的播種之人。

    王國維先生紀念碑,經過時間的打磨,兩年之后,屹立在清華園中。在以劉節為首的學生們的請求下,陳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譯了王國維的殉世之謎,用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張彰顯了學術人格的本質精髓。

    陳寅恪教授的一個肢體動作,無意中改變了劉節對“下跪”這個詞的認識和理解,并從此以后影響他的終生。陳寅恪教授,把對王國維的紀念,刻在了堅硬的石頭上;劉節先生,則把那段文字刻進了柔軟的心里。

    二 站立

    跪拜,是一種莊嚴的心靈儀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莊重場所都要用這種儀式來表現。站立,就是跪拜這種禮節另一種形式的體現。

    清華國學院放了暑假,劉節和一群學生跟著導師陳寅恪去上海,他們要去拜見仰慕已久的同光體詩歌領袖陳三立老人。

    陳寅恪教授出生在文化世家,他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父親,這就是民國三公子之一的陳三立。葉兆言先生則反證說:“在中國歷史上,詩人注定沒什么政治地位,作為詩壇領袖,散原老人(陳三立)更像是一個文學小圈子里的人物,好在有個爭氣又充滿傳奇的兒子,你可能不認識他爹,但你不會不知道陳寅恪。”

    葉兆言站在21世紀語境下論述人物,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但20世紀的人絕不會不知道陳三立。這個別稱散原老人的人物在民國歷史上是可以用“如雷貫耳”這個成語來形容的。汪辟疆的《光宣詩壇點將錄》,將陳三立尊為“及時雨宋江”,在一百單八將中名列首位,由此可見三立老人的地位和影響。

    劉節是在上海聆聽陳三立教誨的學生之一,在陳家那個并不寬敞和簡樸客廳里,學生們同晚清詩壇領袖三立老人圍坐一圈。學生們以為名人都有架子,不免用拘束和小心來打扮自己。誰知三立老人開朗隨和,用帶有長沙口音的普通話同晚輩們談笑風生。學生們對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中的往事淡薄了,倒是所有人都對1924年詩人徐志摩陪同印度詩人泰戈爾到杭州拜訪陳三立的故事興趣盎然。

    印度詩人泰戈爾隨身帶來了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詩集《吉檀迦利》,他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贈給他心目中最杰出的中國詩人。泰戈爾以為“吏部詩名滿海內”的陳三立會將他的《散原精舍詩集》回贈,不料三立老人卻用微笑和謙虛婉拒了他的期望。三立先生說:“您是一位世界聞名的大詩人,是足以代表貴國詩壇的。而我呢,不敢以中國之詩人代表自居。”

    泰戈爾沒有得到陳三立的詩集,他知道這是一個中國詩人的謙虛。在徐志摩和楊杏佛的提議下,兩位詩壇巨匠在西湖邊合影,紀念一個屬于詩歌和詩人的美好瞬間。

    在劉節的記憶中,還有同學提到了陳衍、鄭孝胥、陳寶琛、林旭、沈曾植等《光宣詩壇點將錄》中的重要詩人。這個時候,細心的劉節發現,他們的導師一直未坐,自始至終站立在父親身邊。

    立即有學生起立,要將座位讓給陳寅恪,卻被制止了。陳寅恪說,我的凳子就在身后。在課堂上,我是老師,但是,在父親面前,我是兒子。今天,我不能與你們平起平坐了。

    所有的學生,都無法接受老師的觀點。導師的站立,讓他們瞬間感受到了腰肢的酸脹和腿腳的疼痛。大家同時站立起來。劉節用一句話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老師站立,學生豈能安坐?

    所有學生的屁股,最后在陳三立老人的勸說下回到了椅凳之上。而陳寅恪教授呢,依然以一種恭敬的姿態,垂手站在父親身后。詩壇領袖說,安坐與站立,都是規矩,世代可以更替,但倫理不可錯亂!

    劉節記憶中的那個上午,清華國學院導師陳寅恪教授整整站立了兩個時辰,在父親與學生愉快的交談中,陳寅恪教授靜靜地站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三 跪拜

    許多年之后,當劉節教授在嶺南大學的校園里見到陳寅恪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跪拜”這兩個漢字組合的儀式就這樣突然來臨了。

    在國民黨敗退逃往臺灣的混亂中,陳寅恪拒絕了蔣介石的重金誘惑,在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的禮聘中來到了溫暖潮濕的廣州。而他的學生劉節,則早他三年到達廣東,在并無約定的時光中等候同老師的再度相逢。

    在美麗的康樂園里,學生們知道歷史系主任劉節和歷史系教授陳寅恪,似乎沒有人了解他們過去的師生關系。但是,每逢傳統節日,學生們都可以看到令他們驚詫的一幕。

    節日來到陳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徹底脫去了平日西裝革履的裝束,一襲干凈整潔的長衫,布鞋皂襪,一派民國風度。見到陳寅恪先生的剎那,劉節教授便親切地喊一聲先生,撩起長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禮。

    在劉節教授莊重的磕頭禮中,學生們終于知道了劉節主任和陳寅恪教授的師生因緣,也知道了這對師生1927年6月在王國維先生遺體入殮儀式上通過莊重的下跪產生的心靈交集。

    學生們從劉節主任的磕頭下跪中完成了對舊時代的認識。當握手成為一個時代禮節的唯一標志,當鞠躬的身影都只能在教科書中尋找的現實中,大學生們開始了對長袍、馬褂、布鞋的重新打量,他們的目光看到了陳寅恪教授1927年下跪磕頭的情景。

    劉節教授用跪拜的儀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時候,嶺南大學的長衫被時代的世風脫下了,康樂園里換上了中山大學的新裝。在課堂上,劉節教授將陳寅恪撰寫的王國維紀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劉節教授眨眼之間,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替就像時光從沙漏中間穿過,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于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劉節教授說,骨頭雖然堅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處。下跪,磕頭,站立,鞠躬,已經不再常見,但當它出現的時候,一定比握手高貴。

    四 站立

    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注定是人體姿勢集中展示的舞臺,是檢驗一個人骨頭硬度的爐火。

    劉節教授在課堂上回憶完陳寅恪在王國維遺體告別儀式下跪磕頭和帶領學生拜見父親,在父親身后垂手站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肢體動作之后,考驗就不知不覺地來到了他的身邊。

    對劉節的檢驗是從他的老師身上開始的。1958年的夏天,歷史系的學生用大字報引燃了焚燒陳寅恪的烈火,“拳打老頑固,腳踢假權威”“烈火燒朽骨,神醫割毒瘤”,這些殺氣騰騰的文字,讓劉節不僅感受到了烈焰的溫度,而且還看到了火焰如同毒蛇一般迅速朝他蔓延過來。

    幾天之后,劉節得到了一個暗示,只要批判陳寅恪,他就可以過關。然而,劉節卻沒有過關的意圖。在批判會上,他不僅沒有批判自己的老師,反而為陳寅恪作了許多辯護。

    引火上身。這絕對不是劉節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兵法,這只是一個骨頭如鐵的讀書人的真實性情。陸鍵東先生的《陳寅恪的最后20年》中有一段話,對劉節的引火上身作了準確的評價:“敢于在批判臺上將1958年的政治運動比喻為清代的文字獄,未知劉節可否稱為神州學界第一人?至于公開為陳寅恪鳴不平,劉節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對于一身硬骨的劉節來說,用語言為他的老師辯護,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讓世人震驚和敬佩的,則是他日后的行為姿勢。

    與“大躍進”時期的語言批判相比,“文化大革命”中的武力批斗可以用殘忍來形容了。1967年的陳寅恪,生命的火堆只剩下了余燼。當他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紅衛兵竟然欲用籮筐把他抬到會場批斗。陳夫人唐筼女士以身相阻,竟被紅衛兵推倒在地。劉節教授出現在了這個無人膽敢阻止的場合,他說,請你們放過這個生命垂危的老人,我愿意代替陳寅恪教授接受批斗。劉節用站立的姿勢,挺身在批斗臺上。紅衛兵強令他跪下,他昂起頭,斬釘截鐵地說,這不是下跪的場所,在這里我只能站立!那些本該落在陳寅恪身上的拳腳,毫不留情地落在了他身上。

    劉節不肯跪下,寧可更多更重的拳腳讓他肉體受傷,心靈疼痛。我猜想,那一刻,打手們一定百思不解,一個在節日里長袍端莊,用最莊嚴的下跪磕頭向老師致敬的人,為何打死也不在批斗會上彎腰?寧肯打倒,也不跪下,一介文弱書生,憑什么支撐他的脊梁?

    無計可施的紅衛兵,只好用反問來羞辱他。談到他的批斗感想,劉節說,能代替老師接受批斗,我感到很光榮!

    劉節教授在陳寅恪即將被失去了人性的紅衛兵強行用籮筐抬去批斗的時候出現,我不知道這是上帝的安排,還是陳寅恪和劉節生命中必然的巧合,我唯一能夠推斷的是,氣息奄奄的陳寅恪,一旦進入了批斗會場,無所不能的上帝,也無法拯救他的生命了。

    病床上的陳寅恪教授,無法看到會場上劉節的鼻青臉腫,但他在朦朧中看到了劉節筆挺站立的姿勢。站立,有時比下跪更疼痛,而下跪呢,往往比安坐更高大!

    劉節,字子植,號青松,浙江溫州人。“節”,氣節,節操。劉節的父親劉景晨,亦是秉性耿直,剛正不阿之人。無論跪拜還是站立,劉節的姿勢,都無愧于“氣節”“青松”這些不朽的漢字。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精品香蕉伊思人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国拍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凹凸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