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四封書信考
1949年2月,上海萬象書屋影印出版了一本《作家書簡》,以中央書店的名義發行,編者署平衡,即現代作家、出版家平襟亞。該書共收入70余位現代作家的書信手跡,其中收有茅盾兩封,但抹去了受信人抬頭稱呼和幾處人名、刊名。新舊兩版《茅盾全集》依據手稿,均以《致陶亢德》為題輯入。
2014年,南京拍賣市場上出現了茅盾致宇宙風社、陶亢德信札四通,以及茅盾手稿《我的小學時代——自傳一章》。拍品據說來自陶亢德家屬,且信稿上還留有《作家書簡》出版時的編輯痕跡,鉛筆圈注的地方正是出版后“失蹤”的文字。由此,上述兩封書信終于恢復了全貌,而新出現的兩通書信作為新史料,亦頗具文獻價值。現據書信手跡,釋讀如下:
第一通宇宙風社:
來信讀悉。蒙征長篇小說,未能應命,因雖有寫個長篇之意,實尚未有一字也,而此后三個月內預計亦無靜坐寫長篇之可能。四十九期近在目前,天熱如此,實亦不能執筆,與其賣空,不如老實些。至請原諒。專復即頌
撰祺茅盾十二日
第二通宇宙風社:
十四日來信也收到了。預約就是歐化的賣空,還是不預為妥。自傳之一章,仍因天熱不能工作,下月內也怕不行。專此奉復,即頌
撰祺雁冰廿日
第三通亢德先生:
手示奉悉。《宇宙風》征自傳一章,當勉力效勞。本思奉訪,快聆雅教,惟弟為《文陣》發稿付排事,明日即須赴廣州料理,只得俟歸來后再謀識荊了。
頃又接簡又文先生招赴思豪大酒店茶酌之約,亦因明日弟即赴廣州,不克赴召,想來先生必可晤見又文先生,乞為轉白,不勝感荷。匆復順頌
編祺
沈雁冰啟廿三夜長篇則因業已有《你往哪里跑》在手,尚未脫稿,一時無力再謀其二,恕不能應命。又及
第四通亢德先生:
大札讀悉。日前曾因應付不開,對于各副刊約稿,一律謝絕。現在您是周刊,倘再援例,則若弟有成見。惟弟仍擬先知貴周刊之性質,能見告否?月底或下月初交稿,亦覺匆促,蓋弟雜務頗多。反正是雙十創刊,又是周報,何必討債如此之速?余容后詳。即頌
撰祺
沈雁冰啟八月廿五日
其中第一通、第三通已經見于《現代作家書簡》,第二通、第四通為集外佚信。《茅盾全集》收入第一通時將其時間判為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一日”,似可商榷,下文將予以補正。將第三通的時間確定為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較為妥帖。由于全集出版時原信尚未“現身”,故此信中“《宇宙風》”“簡又文”“又文”等被平襟亞略去的文字只能付諸闕如。
觀第一、二通書信內容,因都有抱怨天熱的說辭,可知它們的寫作時間靠近,大約寫于夏季或初秋。第一通書信中明確提到“四十九期近在目前”,說明茅盾寫信時,《宇宙風》第四十九期即將出版。查《宇宙風》該期的出刊時間,為1937年10月16日。那么第一通書信便可確定為作于1937年10月12日。
據第二通不難推想,收到12日茅盾的回信后,宇宙風社編者(應即陶亢德)于14日再次投書茅盾,向其預約文稿。在14日的書函中,考慮到茅盾無暇創作長篇小說,陶亢德很可能約他撰寫“自傳之一章”。對于這一約稿,茅盾表示“仍因天熱不能工作”,近期無法交稿。故第二通書信當作于1937年10月20日。至于已到10月仍天氣炎熱,不免有點反常。陶亢德所約的“自傳之一章”,最終即茅盾發表于《宇宙風》1938年5月30日第68期上的《我的小學時代——自傳之一章》。可見茅盾最終還是交了差,雖然已經是半年之后。
從內容來看,第四通也是一封約稿信。陶亢德擬于當年雙十節創辦一個周刊,因此向茅盾約稿。那么,陶亢德準備籌辦的是什么刊物呢?郁達夫1939年于《星洲日報半月刊》連載的《回憶魯迅》在文前說明中有如下一段:“去年自武漢疏散出來,避難在洞庭湖南岸的漢壽,一住就住上了三個月。在漢壽,沒有書看,也沒有事情做;忽而接到香港的陶亢德的信,說《星島周刊》,將次發行,無論如何,要為他寫一點東西。”郁達夫避難漢壽的時間約在1938年7月11日至9月22日,《回憶魯迅》一文則始作于8月14日。因此,郁達夫收到陶亢德的約稿信,應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間。根據上文提供的線索,我們知道陶亢德曾在香港印行《星島周刊》,時間在1938年8月后。有關資料顯示,《星島周刊》僅出版一期,但筆者未查到具體的創刊時間,或許就是在雙十節。創刊號載有郁達夫《回憶魯迅》的開頭一部分,是否還登有茅盾的文章,尚待考證。陶亢德在編輯《論語》《人間世》《宇宙風》時期,已與郁達夫、茅盾等著名文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籌備《星島周刊》的過程中,他繼續向這些老朋友們拉稿,自然是合情合理的。由此筆者認為第四通信當寫于1938年8月25日。這一日期與陶亢德向郁達夫約稿的時間節點相近。可惜的是,陶亢德致郁氏的信函迄今未見,不知道將來是否也有“出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