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心無旁騖 江月琴聲 ——柳琴演奏家、教育家王紅藝的藝術情懷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刁艷  2018年07月06日16:20

    王紅藝演奏柳琴協奏曲《江月琴聲》 劉昊 攝

    曾經無數次聆聽柳琴協奏曲《江月琴聲》 ,無一例外地會被琴聲帶入到蒼茫歷史中去。如果是在音樂會現場,我會屏住氣息尋找臺上端坐在那里、被懷抱的柳琴掩映著半張臉孔的演奏者王紅藝。她,神態自若、氣定神閑,一串串音符從手指傾瀉而出,她是在全力演奏,但又令人感到完全不是在“表演” 。

    “純粹”——與演奏家王紅藝相交多年,如果只讓選用一個詞來形容她,我會首先想到這個詞。這些年,不論什么場合,與她見面、談話、說笑,她似乎從沒有變過,任憑外面的世界風風雨雨,她自春風拂面、笑語嫣然。王紅藝的內心一定裝著一個更大的音樂世界,這個世界很純粹,令她心無旁騖、執念前行。

    天賦異稟 信念堅定

    縱觀王紅藝的藝術之路,能取得今日的斐然成就充滿了很多必然性,首先一條就是天賦。音樂家的天賦之重要毋庸置疑,王紅藝就生長在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家。父親王惠然與母親顏靜華因一曲《彝族舞曲》結緣。當時身為安徽省歌劇舞劇院琵琶首席的母親被派往山東學習演奏《彝族舞曲》 ,與曲作者、琵琶演奏家王惠然相識相戀。王紅藝父母婚后分居兩地,母親依然在安徽繼續琵琶演奏。可以說,王紅藝的音樂學習是從未出生就開始的。母親帶著腹中的王紅藝排練演出,一天也沒有耽擱。小小的王紅藝成長在安徽省歌劇舞劇院的大院里,每天浸泡在各種戲曲、器樂、聲樂的旋律聲腔里,五花八門的藝術門類練就了王紅藝敏銳的聽覺和良好的樂感。據父親王惠然回憶,她兩三歲時,就能很好地模唱《紅燈記》中“我家的表叔數不清” ,而且能聽懂《紅色娘子軍》的音樂織體的對接而準確地表演舞蹈橋段,等等。

    王紅藝5歲多開始習琴,遵從父親的愿望,選擇了學習柳琴。不到6歲的她在父親嚴格的指導下,一天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地練習基本的技術動作。柳琴的弦很硬,年幼的王紅藝指尖磨破了,纏上膠布再繼續練,終于達到了父親一分鐘彈撥800次的要求。王紅藝的母親也是完美主義者,對音色音準特別挑剔,無論是練習曲還是樂曲都不能有任何瑕疵,耳朵也特別靈敏,一絲一毫的差錯都別想蒙混過關。王惠然給女兒制定了全面的技術訓練方案,加之近乎“殘酷”的長時間的訓練,使王紅藝基本功扎實、技巧全面。父親王惠然常常告誡王紅藝“藝高人膽大” ,只有夯實技術,在舞臺上才能駕馭各類作品和各種情況。王紅藝多年的舞臺表現和對作曲家不同類型、風格作品的出色駕馭,也的的確確驗證了父親所說的這句“藝高人膽大” 。

    1978年, 10歲的王紅藝破格考入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民樂隊,成為一名文藝小戰士, 1990年調入總政歌舞團, 1996年從總政退伍,共計19年部隊生涯。在世界觀、藝術觀、人生觀形成的這最重要的20余年,王紅藝是在軍營中度過、成長的。軍隊嚴格的訓練、果敢的作風和昂揚的精神雕刻著王紅藝藝術人生的堅定信念。在文工團,王紅藝幾乎從來都是年紀最小的一位演員,跟其他戰友一樣深入部隊一線演出,不論路途遙遠也不顧跋山涉水,只要一來到戰士們面前,王紅藝就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賣力地演出。戰士們艱苦的生活和樂觀的精神對王紅藝的影響持續至今,也為她打下了甘于奉獻、淡然超然的性格底色。

    技法精進 銳意進取

    就聽覺而言,演奏家是音樂的直接給予者,演奏家的水準和二度創作的好壞,某種程度上直接關乎著一部作品的命運。而融演奏技術與藝術修養為一體,將作曲家譜面上的音符轉化為生動的樂音,對于演奏者來說并非易事。二度創作的問題,對于王紅藝來講,顯得更為特殊。因為現代柳琴改革和發展的歷史并不長,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王惠然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開始為柳琴創作、改編作品。可以說,王紅藝接觸到的都是新創作品。這一點,與很多其他門類樂器的演奏家很不相同。面對作品,王紅藝會積極與作曲家溝通,認真分析作品,甚至從演奏角度提請作曲家修改完善。對于作曲家的譜面要求,王紅藝不僅盡力完成,并且會根據作品的主題和內涵,確立不同的演奏風格,并為此絞盡腦汁創新演奏技法。她在海內外首演二十余首柳琴新作品,首創“右手拇指撥弦”“點指人工泛音”“碼下音”“弦軸音”四種柳琴新技法,融匯到《血染的木棉花》 《江月琴聲》 《塔吉克舞曲》等一系列作品中去。這些作品通過王紅藝極富感染力的首演,在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傳播開來,有力地促進了柳琴藝術的傳播、傳承。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很多同行眼中,王紅藝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演奏家。他們把她視為柳琴藝術很好的接班人,通過王紅藝的演奏,作曲家的天才得以展示,柳琴藝術的魅力得以推廣。有人說,沒有王紅藝完美的演奏,柳琴藝術的光芒會遜色很多。而且,王紅藝對于音樂韻味的把握令業內和觀眾印象尤為深刻。王紅藝深諳推拉吟揉的層次和力度,對每個音符每個技術動作的把控非常精準,如此將音樂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將樂曲的韻致展示得鮮明悠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無論是獨奏還是合奏,“韻味”一直是作為東方大國的中國音樂最為看重和追求的,“韻味”說不清道不明,然而又令人無比回味。王紅藝對于“韻味”的表達,抓住了中國音樂的靈魂,無論何種技巧何種手法,駕馭何種作品,她的演奏總能令人一見傾心。那種無法言傳的韻律之美,仿佛神來之筆,但又是那樣自然而然。

    中國文化 血脈傳承

    1982年,王紅藝14歲,在北京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民族樂器獨奏比賽金獎,并獲得藝術院校專業團體組一等獎。接受媒體采訪時,王紅藝發出了一個少女的宏愿:我要做演奏家,不做演奏匠。此話令輿論和業內為之一振。從那時起,王紅藝內心似乎就憋著一股勁,在藝術的道路上一直向前,從前衛到總政、從離開總政到闖蕩珠海,后來又考入天津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并留校任教,她義無反顧地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王紅藝由于表現出色,在前衛文工團時即被濟南軍區多次嘉獎,并授予三次個人三等功。30歲時,就獲得了國家一級演員稱號。但是,對于一位有抱負的演奏家而言,這些成績和榮譽不是王紅藝從事音樂藝術的目標,而是轉化成了繼續探索的勇氣。王紅藝和父親南下珠海,吸引了全國優秀的女性演奏家前往珠三角,帶動起珠三角和港澳臺地區柳琴事業發展。在感到需要進一步充電進修時,又毅然決然考入天津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更是將多年舞臺演出實踐經驗和思考帶入到教學中去,完成舞臺和教學的無縫對接,培養出了一批批技術過硬、底蘊豐富、熱愛民樂的柳琴人才。所謂“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驅使著王紅藝告別一個又一個榮譽,走向一個又一個未知的,必定是升騰在內心的傳承創新父輩音樂的大志向、大愿景。

    理性思考 全面探究

    王紅藝的父親王惠然的一曲《江月琴聲》獲得第二屆華樂論壇“十大經典協奏曲”稱號,在當年的論壇上,有人問王惠然,“在音樂創作中,什么是你的最愛? ”王惠然沒有絲毫猶豫,他說:“是中國音樂的旋律美。它是民族之魂,是精華、是核心、是生命力所在。 ”這句話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確,從作曲家王惠然的作品中,既有優美、抒情、動人心弦的慢板,也有激情、動人、振奮人心的廣板。音樂既細膩深沉,也慣于用大幅度的對比,抑揚頓挫,韻律悠長。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王惠然多年對民族民間風格的繼承和創新之上。可以說,王惠然的音樂筆觸遍及大江南北,那么,王紅藝作為演奏家的指尖就能流淌出當地的音韻,柳琴戲、江南評彈、河南梆子、澳門風情等等,用獨特而熟悉的音樂語言,勾連起人們對故土家園、親人舊友的眷戀。

    作為演奏家的職責——當代演奏家如何能動地繼承寶貴的音樂傳統,既不迷失自我,又能推陳出新,在這個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堅定地葆有中國音樂文化的特色。而恰恰,王紅藝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同樣的愿景——無論演奏的形式和方法如何創新,中國民族音樂的獨到魅力就在于其濃郁的民族特性,民族特點一定要長久地保持下去,需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行文至此,也許能夠回答業內關于王紅藝演奏“韻味”的成因了,既有高超的技藝,又從小沉浸在我國各地域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風格中,她用心地繼承、用心地創新,技法和樂曲在變,而屬于中國音樂的獨特韻味和音色,卻如同花開在演奏家心中,流淌在血脈里,張揚在指尖中。

    目前柳琴在樂曲創作、演奏技法等方面都取得很大進展,有了自己一定的積累。王紅藝認為,一個樂器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幾個方面同步進行,她目前特別關注柳琴制作的改革。王紅藝堅信,只要放開眼光、更新觀念,柳琴的余音問題、駕馭樂器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在樂隊中發揮越來越強大的作用,同時更有利于柳琴的傳承與普及。

    謙虛內斂 內外兼修

    見過王紅藝、熟悉王紅藝的人都知道,王紅藝恬淡清雅、氣質飄逸,待人接物溫文爾雅,透著濃濃的書卷氣。在臺上,她有主宰音樂、掌控音樂的一份霸氣,而在人群中,她永遠是最安靜、柔美的一個。盡管言語不多,但是她氣場強大,渾身散發著一種這個時代難得的古典美,有時候你竟會疑惑究竟是音樂滋養了她,還是她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對師長、同事、朋友、學生,她總是真心地去贊美別人,幫助別人,在她的朋友圈里,每個學生畢業,她都會細心地發表祝賀和希望;父親的音樂會、母親的假期,她也會送上關切和笑語;見到業內好的文章,無論是演奏、作曲、樂隊建設等等,她會轉發、點贊。同行的音樂會和活動自不必說,她總是積極參加,熱情支持。

    在年屆八旬的父親王惠然心里,“王紅藝是我最優秀的作品,她不僅是我的女兒,更是我的助手和音樂伙伴。 ”在柳琴演奏家、安徽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吳家寶看來,“王紅藝很好地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用精湛的技藝完美地展現了作品的內涵,為柳琴的發展和普及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學生彭山從小聽著王紅藝的琴聲長大,在進入大學跟隨王紅藝學習之前,心中想象這位著名演奏家一定很“高冷” 。但是7年相處下來,“老師真的特別溫柔,生活上一直關心我們,學業上因材施教、嚴格要求,一點一滴細致入微。 ”

    為了音樂、為了柳琴事業,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王紅藝會心甘情愿地付出。因為在她成長的過程中,見到了太多優秀的藝術家,她向他們學到了技術和才能,更是學到了熱心助人、勤奮踏實的品質。在王紅藝這里,“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作風還在延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古風還在傳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6热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久热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码ls字幕影视|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99视频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久久精品视频91|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