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全:農村養老無憂 生活得有尊嚴
鮮花圍屋,綠樹成蔭,老式建筑而又不失現代裝飾的老屋,那是客居天涯游子的鄉愁。隨春季攻勢精準扶貧工作組到了幫扶的村,見到這美麗的景致,首先在腦海里浮現的就是,“釆萄東籬下,幽然見南山",那是大詩人陶淵明理想中的鄉村景致,更是多少代人憧憬的美好生活。
六十五歲的譚老與老伴在家,兒子小兩口在河北打工。譚老的老伴雖然是個老病號,常年吃藥,還要住兩次院。可就是這樣,譚老還是沒有感到有什么經濟負擔,見我詢問,樂呵呵的說“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住院能報銷,老了還能得到這樣的‘養老錢’。”他笑得合不攏嘴,“心情好了,做事也順利,我養了四頭豬,自食三頭,出售一頭賣了二千八,種藥材收入兩千塊;種煙葉賣了一萬二,政府給了我藥材、煙葉等種植養殖補貼兩千二。我們老兩口在家就收入兩萬多塊,不拉扯打工的孩子我們就吃穿不愁了。以前都說養兒防老,我看未必,現在不僅每人每月有養老金,還有‘新農合’,不用擔心老了沒人養了。”
望著譚老笑如花靨的臉,我深深感受到了農村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曾幾何時,昔日貧窮落后的山區邊遠高山,如今過上了如此幸福的生活。不僅生活變了,環境在變,人的認知在變。新農村在新,在建設。環境優美,整潔衛生,生活富裕,和諧文明,不是城里人的專利,己成為農村現實!
農村,鄉親們以種地,出外打工為生。如今土地變為了工廠,農民再也不與土地打交道了。有手藝的出外務工,有文化的上工廠打工,老年人在家休閑養老。到處是公路,樓房。昔日的荒山荒坡國土整治后變成了平整的良田。人們正在向小康生活邁進,村里的的衛生室已經建成,住進了好多戶農民。一個健身廣場正在修建中。
自古以來,農民養老問題一靠土地二靠兒子,國家不投入一分錢。幾十年來,農民在土地上的收益大大減少,加上要交稅交提留款,加上在農村教育、水利、交通、醫療等等方面的“自負盈虧”,當兒子的沒有多少錢供父母養老,做父母的更不能提前攢下一筆錢日后養老。于是,養老便成了農村越來越嚴重的一個社會難題,視老人為包袱,將其趕出家門的兒子有之;不想向兒子要錢,出門討飯甚至自殺的老人有之;因為無人贍養,憤而將兒女告上法庭的有之,不但傷了家庭和氣,也不利于淳樸民風和良好道德的建設,不利于社會治安工作。
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人,是做木匠手藝的,幾十年前在農村的老手藝人還是收入不錯的。但是人老了都難免喪失了勞動力,在當前我們的中國農村,主要還是靠子女撫養老人。據說這個老木匠有三個兒子,三個媳婦之間各有各的想法和矛盾,看老人老了都不想接到自己家中生活。這個老木匠和老伴商量,老木匠自己加工做個大箱子,外面上了大紅漆,把以前有點家傳的銀器放在木箱子里,老木匠又加了兩個大紅包一起放在里面了,然后在箱子上加個大鎖,老兩個人在家里假裝整理,兩個老人抬的似乎很吃力。老木匠老人放風出去,誰要是對公婆好,最后大箱子就給那一家。三個媳婦聽到這個風聲,馬上改變了對老人的態度,不僅同意贍養老人,還爭的要老人到自己家里去一起生活。有一天老伴先去了,三個媳婦商議要瓜分那個大箱子里的祖傳家產。老木匠說:“我還沒有死,等我死了后就分給你們”。三個媳婦一聽,也不好說什么。終于一年多以后,老木匠也死了。三個媳婦忍不住高興,終于等到老公公去世了,就等著瓜分那一大箱子財產了。當三個媳婦把那個大紅箱子從老人低矮潮濕的房子中抬出來的時候,感到真的有些重量,心里不免竊喜。等三個媳婦七手八腳打開那個大鎖后,馬上打開紅包看一看是不是一塊金磚?一看是一塊磚,是紅磚,卻不是他們想要的金磚。原來這個老木匠根本就沒有什么祖傳的財產,只是一些零散的銀器而已。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華夏傳統文化的古老民族群體,是一個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近十四億人口的大國。在我國各民族的養老傳統中,都遺傳有一個“養兒防老”的祖訓,也是我國各族人民對如何解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這些千古難題的期望。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人生最重要的只有兩件事情,工作與婚姻。這兩塊構成一個人的全部生活。當父母非要執意干涉,恩怨滿天飛!尤其遇上養老問題,矛盾更是惡化到不可收拾。貧窮的家庭更是“對于兩者來說,都是生不如死”。
“黨的政策真是好,過去只有拿工資的人才有的退休金,現在連像我這樣的農民也有了。”這是所有農村老人的共識。隨著社會養老,即國民參加社保養老的浪潮日益高漲和社保保障措施的日益完善,選擇社保養老[俗稱積谷防饑]老人的老年生活已經開始逐漸好于、甚至是優于選擇“養兒防老”老人的老年生活。因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特別是再加上家有病人的欠健康家庭,如果這個家庭的頂梁柱是一個獨生子女,他們在維持家庭的生存之時,會唯有極少數的子女能夠給予父母幾百、幾千元現金的,但參加社保的老人就可以每月都有這筆固定的收入而無需增加子女的經濟負擔。
我國要想實現精準扶貧的夢想,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就要立法推出全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和立法規定全民參加醫療保險,唯有讓全國的退休老人都有可以自給自足的社保養老退休金領取和實現病有所醫的全民夢想,才能讓這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不會因家有老人、家有病人而拖累生活質量,這才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的前提。
讓廣大城鄉居民養老無憂,生活得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