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經典 琴韻悠長 ——訪古琴藝術(虞山琴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朱晞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古琴以其悠久的歷史、深遠的影響為世人所珍視。江蘇常熟古琴藝術館館長、虞山琴派藝術工作室主任朱晞,潛心學習、研究、傳承古琴藝術30多年,因其突出成績,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自1979年起,朱晞先后跟隨虞山琴派傳人翁瘦蒼學習古琴演奏技藝。多年來,朱晞參加了大量的演出、宣傳、講座活動,積極展示虞山派古琴藝術。“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都具有廣泛影響。”談起古琴藝術及其傳承狀況,朱晞非常有信心。“2003年,古琴藝術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大古琴藝術流派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傳承,再加上各大音樂學院對古琴專業(yè)學科建設的加強,古琴藝術傳承形勢良好,各地琴館、琴社蓬勃發(fā)展。可以說,古琴藝術如今迎來了傳承發(fā)展的春天。”朱晞說。
舞臺上的朱晞是一位古琴演奏家,而舞臺下的他則是一位勤奮耕耘的古琴藝術傳承者。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朱晞一直在常熟多所學校開班授課,許多學生在他的教授下脫穎而出,在全國各級古琴賽事中屢獲榮譽,其中不少人先后考入各大高校的民樂系古琴專業(yè)。1997年,朱晞發(fā)起成立了中國首家少兒古琴社——虞山少兒古琴社,其后,又參與創(chuàng)建了虞山派古琴藝術工作室和虞山派古琴藝術館。2001年以來,朱晞還先后組織策劃了第四屆全國打譜會暨國際琴學研討會、國際古琴名家音樂會暨紀念嚴天池逝世380周年學術交流會、中國古琴流派展示周、第一至六屆中國古琴藝術節(jié)等活動,獲得巨大反響。
在刻苦磨煉古琴演奏技藝、組織開展各類相關活動的同時,朱晞在古琴藝術理論研究上也不斷攻堅拓荒。數(shù)年來,朱晞出版了專著《古音正宗》、主編了《松弦館琴譜鉤沉》,其撰寫的《古琴保護的研究和方法》《重評嚴天池》《吳景略先生古琴藝術形成初探》等文章也相繼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等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
被評為古琴藝術(虞山琴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朱晞很受鼓舞,他表示,得到如此殊榮,更感到責任重大。“下一步,我要進一步全面梳理虞山琴派藝術史,并做好相關傳承工作,力爭為古琴藝術的保護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朱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