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譯改托爾斯泰《復活》
《復活》原作者為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田漢對這部名著進行了譯改。
瑪斯洛娃是個吉卜西女人的私生女,她生來無人照管,東家看她可憐,養育了她,一位思想開通的老小姐待她如義女,使她受到教育,還學習過法文。瑪斯洛娃長成了美貌的青春少女。東家的親戚、一個年輕公爵途經此地,誘惑了她。公爵給瑪斯洛娃留下一百盧布就離開了,瑪斯洛娃懷了孕,被東家驅逐,孩子出生不久即死去,瑪斯洛娃做工養活自己,后為妓院老板娘所騙,淪為妓女。在一次妓院與嫖客的糾紛中,瑪斯洛娃遭陷害涉嫌命案,法院判她有罪。當年的年輕公爵涅甫遼杜夫偶然旁聽庭審,被瑪斯洛娃悲慘離奇的命運震撼,意識到自己應當對此承擔責任。涅甫遼杜夫為瑪斯洛娃請律師,活動改判,但未能如愿。接受了啟蒙思想熏陶的涅甫遼杜夫決意陪伴瑪斯洛娃去往流放地,照顧她并救贖自己的靈魂。瑪斯洛娃即將踏上流放路途時,涅甫遼杜夫為瑪斯洛娃爭取到了沙皇的特赦令。但在監獄里接觸到革命者的瑪斯洛娃已經與革命者西蒙生相愛,她決心與戀人一起走向西伯利亞:“在我們整個受痛苦的人們沒有得到自由以前,我不想單獨地自由,單獨地幸福。”涅甫遼杜夫目送瑪斯洛娃與西蒙生在流放隊伍中勇敢地走在一起。
田漢(1898—1968)湖南長沙人,字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1916年隨舅父去日本東京高等師范英文系學習,后參加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與郭沫若、宗白華的通信《三葉集》出版。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1922年回國,創辦《南國半月刊》,組織南國電影劇社,創作話劇《咖啡店之一夜》、《獲虎之夜》、《蘇州夜話》等。1927年在上海藝術大學任教并選為校長,舉辦藝術魚龍會,演出其劇作《名優之死》,同年冬成立南國社及南國藝術學院。
1930年加入“左聯”。寫下《我們的自己批判》。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左聯戲劇家聯盟黨團書記等職。創作《年夜飯》、《亂鐘》、《顧正紅之死》等劇。他還與聶耳、冼星海張曙等合作創作了大量歌曲,其中《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等都廣為流傳。而《義勇軍進行曲》后來成為新中國的國歌。1935年創作劇本《回春之曲》。
抗戰開始,創作話劇《蘆溝橋》,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1939年在桂林主編《戲劇春秋》月刊,寫了大量反侵略為內容的戲曲劇本,有《江漢漁歌》、《岳飛》等。抗戰勝利后回到上海,創作劇本《麗人行》、《憶江南》等。
解放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局長,藝術事業管理局局長,中國劇協主席和黨組書記,全國文聯副主席等職。創作話劇《關漢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庫暢想曲》及整理戲曲《白蛇傳》、《謝瑤環》等。文革中被迫害,病故于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