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可雕 妙手生花 ——記木雕(花瑰藝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日龍
一段朽木、一截樹根……在木雕(花瑰藝術)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日龍手中,這些不起眼的材料經過精心雕刻,都可以朽木生花,變成一件件美輪美奐的花瑰藝術雕刻作品。
花瑰藝術在海南流傳已久。宋代以來,隨著當地眾多道觀、寺院的興起,花瑰藝術有了廣闊的舞臺?!盎ü逅囆g不僅是一門技藝,同時也記錄了地方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體現著藝人高超的雕刻與繪畫技法?!?徐日龍說。
徐日龍生于海南澄邁一個花瑰藝術世家。小時候,他就被當地寺廟里的羅漢和雷王造像深深吸引。“那時候我就經常用堂兄的工具做一些木偶神像送給小朋友玩。上學后,又經常幫老師畫宣傳欄、壁報,還被老師夸作‘小美術家’。可以說,從小我就和花瑰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徐日龍回憶說,“上中學時,我還經常到澄邁縣文化館看美術老師教素描和水彩畫,這對我日后的事業很有幫助?!?/p>
很長一段時間,徐日龍都在農村參加生產隊勞動,白天干活,只有夜里才能拿起心愛的雕刻刀創作一些木雕作品。1979年到1984年,徐日龍創作的木雕作品《出診》《舞姿》《絲路花雨》入選多地美術作品展,并得到業內專家學者好評,這激勵并推動徐日龍走上了專業雕刻之路。1984年,徐日龍應海南萬寧東山嶺潮音寺之邀雕刻十八羅漢和殿內屏風,獲得了高度評價。自此,徐日龍在花瑰藝術領域始占一席之地。
徐日龍把大半生的精力都放在花瑰藝術上,海南多座知名寺廟的神像均出自他之手。同時,他還不斷挖掘花瑰藝術的題材和手法,使其作品種類更豐富、風格更多樣。為助力花瑰藝術傳承工作,徐日龍還積極配合當地文體局、文化館,開設了花瑰藝術雕傳習所、花瑰美術館等,并常年組織培訓班,帶徒授藝,為扎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藝術能人搭建學習平臺。
“我就是要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到并喜歡上花瑰藝術!”為了宣傳、推廣花瑰藝術,徐日龍多年來始終堅持不懈。在他的努力下,花瑰藝術相關作品在深圳文博會、成都非遺節等諸多盛會上精彩亮相,讓這一文化瑰寶走上了更廣闊的平臺。
“一套雕刻工具共有大大小小60多件,大的雕刀刀頭有20厘米寬,而小的雕刀則僅有幾毫米……”在花瑰藝術雕傳習所,徐日龍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他的雕刻工具?!斑@些年,我一直都在免費授徒,希望能讓這門技藝得以更好地傳承。然而雖然有很多人愿意學習,但效果卻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好。學習這門技藝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很多人在學了一段時間后,覺得不好學就放棄了?!闭劶盎ü逅囆g的傳承問題,徐日龍也坦陳自己的憂慮,但他相信,隨著社會對非遺的愈發重視以及海南自貿區建設的逐步推進,花瑰藝術之花必將綻放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