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驥:“舔碗”的囧事
“舔碗”老漢,有姓有名,姓田,因是“六零”年生的,取名“六十”。
“物以稀為貴”。一奇:“六零”年能搞大自己女人肚子的男人少;二奇:“六零”年生的孩子能存活下來的少。 聽說鬧饑荒時,給生產(chǎn)隊看青的他爹一鐵锨打死了一只夜里刨吃螞蟻的獾,在那饑饉年代中,你想有一頭肥得流油的獾救濟,可以將多少瀕臨死亡邊緣的人救回來。他爹連夜背回家里,開水燙了將獾的皮子揭下,肉油熬成一鍋,裝在一個大瓦罐里,白天藏在后窯里,夜里實在餓極了,才和女人僅僅剜一勺子化成水喝了,你想,一只吃了許多螞蟻的獾,被夫婦一個油分子都沒浪費掉喝了,女人的肚子怎不大呢?
田六十兩歲會端碗吃飯時,他爹就灌輸他一條“顛簸不破”的為生方式,吃了飯務必“舔碗”,接著他爹不厭其煩地給他傳授如何“舔碗”的絕技,右手五指分開,酷似五條巨龍,緊緊纏在碗的底部,頭一偏,伸出殷紅的舌頭,像毒蛇吐著信子,一伸一縮,“哧溜哧溜”從碗邊起步,隨著手里的碗逆時針轉(zhuǎn)動,舌頭像蝸牛旋進,逐漸收攏,碗的邊緣也幾乎貼著鼻子旋轉(zhuǎn),不上五分鐘,舔凈的碗狗都不聞。
牢記祖訓的田六十,無論走到誰家,飯后舔碗銘記不忘。家窮徒有四壁,快奔三十的人了,只是無人提親,也許真的是緣分到了吧,三十歲那年,一個高不就低不就的大齡女孩上了門。定親的那天,他娘再三叮囑他吃了飯不能舔碗丟臉,滿口應承的他,習慣成自然,飯后當著女方家面“哧溜哧溜”舔起碗里,急得他娘只是使眼色。
偏偏“歪打正著”,女方家就是看不慣以前的女婿“花里胡俏”“好吃懶做”退了一門親事的。女子的爹一看田六十這娃老實,飯后“舔碗”不浪費,知道過光陰,很樂意成就了這門親事。從此,“舔碗”的綽號就傳開了。
“包產(chǎn)到戶”后狠不得從地里刨出金蛋蛋的“舔碗”,一年就擺脫餓肚子的困境,但飯后舔碗的習性仍改不過,女人起初笑他:“啥年代了,那么吝嗇,家里的雞,豬都等著喝你碗里洗的漚水呢!”
“舔碗”有時也逗趣:“我不舔碗,老丈人起初能看上我這窮光蛋嗎?”
女人笑過之后,也懶得和他斗嘴。
兒子會端碗吃飯了,雖然他舔碗的絕技沒有給兒子遺傳下去,但他的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干任何事不愿落人后的良好品行潛移默化影響了兒子。
從小學習用功,不愿落人后的兒子,披荊斬棘,擠過高考那座獨木橋,大學畢業(yè),分配在城里,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又找上了一個有根有底的城里妞,樂得“舔碗”夫婦心里似開了花。
左鄰右舍,一見“舔碗”就逗趣:“唉!伙計,到城里再不敢當著兒媳的面表演你舔碗的絕活了,要舔就躲在廁所里舔去”。
逗趣歸逗趣,但“舔碗”飯后舔碗的習性還是難改變。年終,夫婦搭車看孫子,老伴再三叮嚀他,飯后丟下碗不要丟兒子的臉,滿口應承的“舔碗”老人關鍵時刻又忘了,第一頓飯后剛欲表演舔碗的絕技,急得老伴直咳嗽,“舔碗”老漢才明白過來,只好打圓場說:“我看這碗里的花釉脫色嗎?”
老伴再不敢讓他和兒子,媳婦,孫子坐在一起吃飯了。
一次,城里的兒媳懷著對鄉(xiāng)村生活好奇心帶著孫子來了,不知誰一句:“舔碗的孫子這么大了!”孫子跑回家,問他:“爺爺,誰叫舔碗?”
“舔碗”老人倒風趣,說:“喲!爺爺叫田萬,不叫舔碗,咱家姓田,希望家產(chǎn)過萬,所以起名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