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年美展凸顯溫度和責任
逐夢長空 曹雁楠
婚禮 周濤
北京新機場·筑夢英雄志 張 眾
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日前在北京開幕。展覽呈現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漆畫、插圖·連環畫、綜合材料繪畫等8個類別的入選作品387件,展示出青年藝術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熾熱情感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
創造創新是最大特點
“本屆全國青年美展與其他展覽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參展藝術家及作品的創新性、創造性。參展作品在形式上、語言上、表達上和技術上與其他展覽都不相同,這就是青年美展的獨特性。”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里講到。
此次展覽旨在繼續營造有利于青年美術人才發展的良好機制,鼓勵青年人勇于突破的銳氣,反映中國當代青年在藝術創作與學術創新方面的探索和成果。
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是國家級的綜合大展,自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1957年創立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時間跨越60余年。展覽是專門為青年美術家搭建的一個展示他們繼承與創新、借鑒與融合、關切社會與自身成長的重要平臺,社會影響廣泛,青年美術家參與度很高。
60余年來,全國青年美展的舉辦讓每個歷史時期的青年美術家獲得了嶄露頭角的機遇。青年美術家的脫穎而出不僅使其成為時代藝術的代言人,他們的作品也構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史上最有先鋒色彩的時代經典。
見證青年藝術家成長
1980年,32歲的大三學生羅中立,懷著對大巴山的深厚情感,創作油畫《父親》。在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這幅作品榮獲一等獎,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畫面上,黝黑的皮膚、溝壑般的皺紋……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情感力量深深地打動了人心,并在歲月沉淀中成為中國油畫的經典之作。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表示,中國美術館建館半個多世紀以來,收藏和展示了大量國寶級經典作品。其中有許多作品出自當時的青年藝術家之手。隨著時光的流逝、時代的變遷、藝術的發展,這些作品愈來愈顯示出其價值。有的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作,成為美術史的經典。
青年藝術家,一方面尊重、傳承前輩,一方面又富于創造力,他們是“新銳”“創新”“活力”的代名詞。
走進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透過青年藝術家的眼睛,觀者可以看到豐富的時代生活畫卷。李兆天的《錦色年華》、王玉華的《生逢燦爛時》,呈現出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鄉村題材作品,例如吳學良的《村委會》、朱卯的《九曲天歌》、曹宏倫的《漁獲夕陽》等,聚焦當代農村,對鄉村的景觀和勞動的富足給予熱情的謳歌。黃其超的《東機廠的記憶》、劉磊的《蒸汽時代·火車之一》等作品,則反映出青年人對大機器時代的理解和敬意,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回味過往的艱辛和成就。軍旅題材作品著力展現當代軍人風貌,如曹雁楠的《逐夢長空》系列,展現出馳騁藍天的空軍英姿。
“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的舉辦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參展作者幾乎都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時期,他們的成長也伴隨著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經濟騰飛和民族復興的新時代。他們眼界開闊,思想敏銳,創作理念活躍而多元,但他們的創作仍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他們的創新也深扎于現實社會,真切地傳遞出這個時代人民的思想和情感的溫度。
重視培養青年藝術家是時代的要求。為把“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辦成有創新、有特色、有水準的展覽,中國美協于2017年11月舉辦了第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創作培訓班,邀請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創作實力的青年美術家集中進行創作研討和草圖觀摩學習,聘請專家進行創作指導,并組織學員到北京新機場航站樓、京張高鐵工程官廳水庫特大橋和八達嶺隧道等施工現場采風收集素材,力爭推出一批反映偉大時代的精品力作。據悉,本屆387件入選作品中,前46件作品為“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展區直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