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要走精品化之路
漫畫 徐鵬飛
不久前,劉德華監制的網絡劇《東方華爾街》上線并獲得不錯口碑。據悉,陳凱歌、張藝謀、韓三平、徐靜蕾等影視大咖也于今年紛紛“試水”,將觸角伸向網絡劇。
名監制、名導演、名演員的加入,會給已經大熱的網絡劇再添一把火,極大提升社會關注度,并吸引更多資源。《東方華爾街》制作方曾透露,三年前籌拍時非常困難,連演員都很難確定。而劉德華監制、黃國強導演的組合就非常有影響力,吸引了吳鎮宇、余男等眾多演技精湛的知名演員加盟。另外,影視大咖的投身會攜帶電影相關制作經驗,讓電影高規格的工業標準進入網絡劇制作當中,從而提升其專業化水平。去年備受好評的《白夜追兇》,就憑借著強烈的電影大片質感受到觀眾熱烈追捧。而這種趨勢在影視大咖“觸網”后會越發凸顯。
來自影視界的這股熱流注入,為網絡劇發展提供了機遇,但其中潛伏的風險也需引起警惕。近年來幾部口碑網絡劇都有一個重要成功因素,是制片方將成本進行合理分配。他們沒有熱衷于購買熱門IP或為所謂“流量演員”開出天價片酬,而是把大部分資金投入拍攝制作當中。大量資金注入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如能被納入專業化軌道,對影視創作無疑功莫大焉;反之則會誤入歧途,讓觀眾從追劇又退回到追星,創作者從講求原創退回到依賴IP、迎合粉絲的老路上。
另外,要防止人力物力大量涌入后的“跟風潮”。網絡劇之所以能異軍突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有效開發了傳統影視劇較少觸及的類型,作為開路者可以保持相對少而精的創作追求,從容不迫地錘煉精品。可一旦制作主體激增,就極易在熱門類型上扎堆。《臥虎藏龍》后的武俠片跟風、《瘋狂的石頭》后的惡搞喜劇跟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后校園青春片跟風,可謂殷鑒不遠。《白夜追兇》的成功讓罪案劇炙手可熱,追隨者已經蜂擁而至,如何另辟蹊徑,各展所長,殊非易事。
2014年被稱為“網絡劇元年”,經過4年的野蠻生長,在去年出現了以《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為代表的多部爆款劇作,不僅在中國聚集大量人氣,甚至被國際網絡劇龍頭“網飛”公司購入,遠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預示著國產網絡劇正在向精品化進軍。鮮有明星加持、不是大IP產品,成功的網絡劇靠的就是生動鮮活的現實底色、扣人心弦的故事劇情、鮮明深刻的人物形象和穩扎穩打的經典敘事,而做好這些元素,恰恰是對影視創作規律的回歸。網絡劇常常被定義為“網生代”藝術,然而,無論哪一代,對優質內容、對好故事的需求別無二致。歸根結底,網絡劇也是劇,雖然在傳播平臺等方面與傳統影視劇確有分野,但靠質量取勝是不二法則。
方興未艾的網絡劇期待名監制、名導演、名演員等優質影視制作力量加入,以豐富網絡劇的創作資源和發展可能性,引導幫扶更多有潛力的人施展才華,繼續推進網絡劇的精品化之路。理想的狀態是傳統影視劇與新興網絡劇取長補短,共同推動影視產業升級換代,使優質內容生產得到制度化保障,如此,精品力作才會源源不斷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