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端午剪紙的藝術形態及其文化功能
    來源:中國藝術報 | 張朝暉  2018年06月15日14:27

    雞驅五毒

    一、端午剪紙歷史考索

    端午節在我國有著兩千余年的歷史,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端午節在戰國時期初步形成。農歷五月,處在“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之節點,因此,古人將其視為惡月,處處避忌。漢人王充的《論衡》 、應劭的《風俗通義》以及范曄的《后漢書》都有關于惡月惡日舉行除瘟、驅邪、求吉祥等各種文化活動的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民間又將紀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孝女曹娥等圣賢歷史人物及傳說融入進來。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大概是目前最早關于“端午節”名稱記載的文獻。隋唐以后,沿用了“端午”之名,端午節風貌也發生了根本變化,節慶化和娛樂化趨勢逐漸凸顯,禁忌重重的惡日漸變為歡慶娛樂的節日。

    剪紙作為我國民間喜聞樂見的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韻味的原始造型藝術,在傳統端午節俗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著獨特的涵義,是端午節習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歷代典籍對此多有記載:

    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北朝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帳之上。 ” “五時圖”是五毒圖的前身,指蛇、蝎、蜍、蜥蜴、蜈蚣五毒,“五時圖”有畫的,有用剪紙做的。唐代端午家家門上也貼紙繪或剪紙“鐘馗圖”以驅鬼避邪。

    宋代,端午節俗內涵更為豐富,各式剪紙張貼更加豐富多彩。 《夢粱錄》記載: “杭都風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買桃、柳、葵、榴、蒲葉、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團、時果、五色瘟紙,對門供養。 ”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曰: “端午,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類為艾,或以真艾,其上裝以蜈蚣、蚰蜒、蛇蝎、草蟲之類,及天師形象。 ”宋周密的《武林舊事·端午》敘述端午宮中習俗, “插食盤架,設天師艾虎,意思山子數十座,五色蒲絲百草霜,以大合三層,飾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謂之‘毒蟲’ 。 ”以上文獻中所言之“五色瘟紙”“繒楮艾花”“天師”“艾虎”等皆為剪紙形態,可謂形式多樣,主題繁富。

    明清時期,沿襲唐宋端午習俗,民間盛行剪“吸毒葫蘆” 、 “辟邪艾虎” 、五雷符、五毒符、五瑞符、紙符、天師符等來避惡、泄毒、鎮病。明代《帝京景物略》載曰: “家各懸五雷符,簪佩各小紙符,簪或五毒、五瑞花草。 ”“門窗貼紅紙葫蘆,曰收瘟鬼。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載曰: “幼女剪彩疊福,用軟帛緝縫老健人、角黍、蒜頭、五毒、老虎等式,抽作大紅硃雄葫蘆,小兒佩之,宜夏避惡” 。清代端午時節廟庵、王府也盛行剪紙辟邪習俗, 《清嘉錄》記載: “尼庵剪五色彩箋,狀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貽檀越,貼門楣寢次,能厭毒蟲,謂之五毒符。 ”溥杰在《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中曾說:端午節時, “在住房門的上方正中,還須斜貼著一張‘五毒’的剪紙” 。

    吸毒葫蘆

    二、端午剪紙的藝術形態

    端午剪紙是依托端午民俗而存在,其題材類型豐富多樣,具有特殊的涵義和式樣。每一個題材類型的背后都蘊含著特殊的民間文化訴求和審美趨向,舉其大略有以下幾種:

    1 .驅五毒剪紙

    端午剪紙最常見的是驅五毒剪紙,與端午避邪驅毒活動相關。古時人們將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稱為“五毒” 。端午時節正值炎熱暑夏、毒蟲滋生之時,民間剪紙藝人于是把“五毒”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剪出來,并與其天敵公雞、寶劍、葫蘆等一起呈現,寓意驅毒,這一風俗在我國北方較為盛行。河南、山東、山西一帶剪的公雞腹中有五毒,表示五毒已被公雞吃掉。

    2 .剪紙公雞

    公雞為五毒之天敵,端午節民間多將剪好的公雞貼在門窗上驅毒。山西晉北地區端午時節流行家家戶戶門窗粘貼五色紙符和剪紙公雞習俗。這些公雞剪紙多是在正方黃紙上貼以紅色剪紙公雞,一般是以雙雞相向對稱而立,嘴里啄食著蝎子,惟妙惟肖,形象生動有趣。公雞剪紙有時會與“福” “端午吉祥” “恭喜發財”“四季平安”等字樣和魚、燈籠、元寶、銅錢、喜鵲、梅花、艾草、太陽、如意、青蛙等形象一同呈現。甘肅慶陽一帶所剪的公雞嘴上叼著蝎子,而且雞爪下還踩著鬼頭,反映了農民驅毒除惡的心愿。

    3 .剪彩為葫蘆

    葫蘆也是端午剪紙中常見的題材,尤以《吸毒葫蘆》剪紙最為盛行。《燕京歲時記》載: “又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于門闌之上,以洩毒氣。至初五午后,則取而棄之。 ”用紅紙及其它彩紙剪成葫蘆模樣,口朝下、底朝上于初一小端午倒貼于院門及外屋門上,以吸邪毒之氣,初五大端午晚取下丟棄或燒毀,謂一切邪毒皆隨此消滅。吸毒葫蘆剪紙是把蝎子、蛇、蟾蜍、蜈蚣、壁虎五種毒蟲剪在葫蘆之內,意為“葫蘆收五毒” 。有的是葫蘆上剪有“天下太平”的字樣并且后面配有寶劍。

    4 .“剪鉸蝎”剪紙

    端午節除了貼“葫蘆收五毒”剪紙外,還貼“剪鉸蝎” ,這是“除五毒”的另外一種形式。蝎子作為五毒之一,剪一只用剪刀鉸住的蝎子同樣也具有驅除五毒之意。“剪鉸蝎”一般多貼在屋門或是窗戶上,表達了人們對于驅毒、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同時也是在提醒人們在夏季時節要時刻注意提防毒蟲傷人。清代端午節,山西、山東、陜西、河南、河北、江蘇等地區民間還流行在門扇窗戶上貼《鎮邪剪錐》 《火鉗夾蛇》 《金鐘扣蛤蟆》等民俗剪紙,人們期盼用剪刀、錐子、火鉗、剪錐等神物鉗死五毒,驅鬼退蠱,保佑全家人平安幸福。

    5 .艾虎剪紙

    端午時節一些地方流行將艾葉剪成老虎的形狀(俗名“艾虎” )佩戴于頭上或是懸掛在門上的習俗。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云: “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 ”老虎是吉祥之物,具有吃鬼辟邪之功能。因此民俗剪紙《辟邪艾虎》極為盛行,艾虎剪紙形象流傳百代。

    6 .蒲牛剪紙

    牛形剪紙一般用黃紙剪成,成對張貼在門上,有的牛背上馱著金元寶,有的在牛身上剪有“天下太平”的字樣,有的大牛身上剪有小牛等。清代端午節陜西同官縣、延長縣等地流行以蒲艾、紙牛貼門,且稱之為“鎮病” 。牛在十二生肖中體積最大、排名靠前,是“大屬相”之一,人們相信“大屬相”擁有神力,能夠震懾鬼怪,有辟邪的功效,能夠給家庭帶來財富與好運。

    除此之外,端午節剪紙題材中還有鐘馗及天師剪紙、寶劍形剪紙、金蟾剪紙、桃符剪紙和生肖剪紙等。寶劍剪紙,一般貼在庭院大門兩側的墻壁或門框上,祈示斬妖除魔、鎮宅避兇。金蟾剪紙的形象多為口銜錢幣、元寶,向內頭對頭貼在窗戶上,寓意招財進寶、鎮宅驅邪。桃符是專治鬼祟的法物。民間多認為張貼生肖剪紙也能夠起到辟邪保平安的功效,按年份貼對應的生肖剪紙,多貼于葫蘆剪紙的下方。

    吉祥富貴

    三、端午剪紙的文化功能及現代傳承

    美學家朱光潛說過:任何一種藝術形態都是一種文化的表征。端午剪紙不僅有著多樣化的藝術形態,還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含義。作為一種民間造型藝術,端午剪紙之所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作為文化符號背后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功能。

    端午剪紙具有祈福避邪的文化象征功能。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正如《荊楚歲時記》所記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 ”由于端午所在仲夏之月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于是民間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 “驅五毒”剪紙、 “剪鉸蝎”剪紙、葫蘆剪紙等都是依托端午除“五毒”之習俗發展而來的。端午剪紙的色彩也體現了這一功能。與傳統節日喜慶的紅色剪紙不同,端午剪紙多用黃色,民間相信用黃表紙剪出的作品其辟邪驅毒的功效更強。《燕京歲時記》記載:“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時至今日,山東膠東長島端午剪紙還總以黃色紙為主,尤其是當地端午剪紙題材中的牛形剪紙和虎形剪紙必用黃表紙或金色紙張剪裁。

    端午剪紙具有民間宗教信仰的文化表征,其中諸多題材就是民間宗教信仰的象征物。比如,葫蘆之所以能夠成為端午剪紙題材的重要符號,就是基于民間對葫蘆的種種信仰與崇拜。人們將葫蘆視為吉祥之物,主要源于葫蘆多籽又是藤本植物,民間將其視為子孫繁衍、人丁興旺、萬代綿長的象征。而且葫蘆還有“福祿”之意,有收集福氣的作用。再者,葫蘆在道教傳說中多與靈藥有關,作為神仙法器,葫蘆具有驅毒避瘟、降妖除魔的神力。端午時節門上所貼艾虎剪紙也是源于古代民間對于虎的崇拜,應劭《風俗通義》中記載: “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 ……亦能辟惡。 ”

    端午剪紙具有提示節令、警示保健的信息功能。端午節是季節轉換之際一個重要的時令,是時序中的重要關節點。這一時期自然與生態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很大,也正因為此,造成了端午起源的避疫祈福的價值向度。祛毒辟邪的節令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游藝、保健等民間活動,尤其是流行于南方水鄉的龍舟競賽活動最具有紀念和健身意義。端午節節慶化和娛樂化發展趨向,也使“惡月惡日”的本源為人們所淡忘,衛生保健的功能得以強化。

    端午剪紙具有教化審美的人文化育功能。流傳于各地的精美的端午剪紙作品,表現了民族集體心理素質,傾注了民間藝人的創作智慧和審美感情。對稱均衡的構圖、粗細流動的線條、夸張變形的造型、絢麗鮮明的色彩、精湛嫻熟的技藝都包含創作者的藝術感悟和對審美情趣的追求。雖然南北各地端午節俗活動不同,端午剪紙形態各異、區域特色明顯,但“邪” “毒”的本源內涵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貫穿端午節發展的始終,并與民俗生活息息相關。

    端午剪紙的現代傳承。基于古代民間原始信仰的豐富多樣的端午節避邪祈福習俗,在科技文化發達的今天,由于其生存環境的巨變,使這些民間信仰在現代人的頭腦中基本已消失殆盡,但是許多避邪習俗仍作為遺俗留存著,成為這一古老節日的象征符號和紀念性事物。作為承載和傳承端午禮俗的重要載體之一的端午剪紙,在今天其所傳達的意義實際上也發生了轉變,主要不再是基于原始信仰的辟邪防毒,轉而表示現代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懷念、繼承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希冀、追求。因此,在端午剪紙藝術的傳承問題上,我們既要摒棄基于“惡月惡日”禁忌而興起的不合時宜的行為,又要尊重民俗發展的規律,在把握和洞悉其歷史淵源和客觀演變狀況的基礎上,挖掘其古老習俗中的合理或進步的要素,維護端午節傳承的本真性,還要創新端午節俗的題材內涵,以適應新時代的價值和精神需求。端午剪紙及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既是我們的民族記憶,又是民族文化綿延的資源和前進的動力。保存節日傳統,傳承古老的精神文明,保存文化之根,融入現代民族精神和民眾生活,發揮社會文化功能,凝聚民族情感和滿足民眾審美需求,是現代端午剪紙發展的關鍵和必由之路。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精品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亚洲熟妇久久精品|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 一级做a爰黑人又硬又粗免费看51社区国产精品视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精品小视频免费无限app|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