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出海”記,從“野蠻生長”到布局升級
導讀:歷經20年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已不再被視為傳統文學格局中的一抹異色,它的出現和發展不僅深刻影響了我國公眾的閱讀生活,也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無論是《鬼吹燈》《錦衣夜行》等多部網絡文學作品在東南亞小說出版市場廣受好評,還是北美知名網絡文學翻譯網站WuxiaWorld長期位居全球網站點擊率1000名左右,仿佛都在昭示著,不經意間,中國網絡文學已由“小船”變為“巨輪”,承載著中國文化漂洋過海,與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
多方借力,掀起“出海”浪潮
截至目前,中國網絡文學已被譯為十幾種語言,輸出到包括泰國、韓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艾瑞咨詢依據現有增長率推測,中國網絡文學未來每年將新增近15%的海外讀者,足見其前景之廣闊。事實上,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國門已有時日,而這段由東南亞為起點走向全球的出海歷程,可以劃分為“自發性”發展與“非自發性”發展兩大階段。
在“自發性”發展階段,盡管一定程度上缺少政策和資本的保駕護航,中國網絡文學依然借助文化吸引和市場需求兩個關鍵因素,在互聯網這片聯通世界的水域探索前行。在文化吸引方面,中國網絡文學既包括道教、武俠等東方概念,又擁有神話、魔幻等西方底色,情節雖曲折離奇,語言卻直白淺顯。北京大學副教授邵燕君據此將網絡文學總結為“中國性”與“網絡性”兼具,認為這種特點賦予其海外傳播的生猛力量,“一視同仁地打通了海內外讀者的‘快感通道’”。在市場需求方面,西方國家的出版市場擁有成熟的暢銷書機制,文學在網絡空間的發展反而略顯緩慢。面對海外網絡文學創作人才與內容產量嚴重不足的局面,中國網絡文學的出現恰恰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
正因如此,中國網絡文學出征海外市場一炮而紅。自2004年起點中文網出售網絡小說數字與實體版權開始,東南亞等傳統華語市場便成為了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第一站,隨后這波熱潮逐步擴散到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整個亞洲文化圈。這一時期,歷史和言情類作品反響熱烈,但由于文化壁壘、輸出能力等問題,網絡文學的類型、讀者以及翻譯版本數量依然有限。2014年后,由網絡文學愛好者建立的WuxiaWorld,Gravity Tales等北美網絡文學翻譯網站以及Novel Updates等流量入口型平臺相繼出現,迅速聚集了大批西方讀者。在WuxiaWorld 網站中,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互稱“Daoist”(道友),2017年WuxiaWorld日均PV(每日頁面點擊量)達1000萬。然而由于平臺自身特性,侵權、翻譯質量堪憂、商業模式混亂等問題始終存在,網站產品體驗亟待優化。
進入“非自發性”發展階段后,網絡文學通過產業升級將已有“自發性”轉化為規模優勢,成為政策與企業的關鍵介入點。在政策扶持方面,2015年1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和2017年,文化部相繼出臺了《“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和《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在企業助推方面,國內數字閱讀產業蓬勃發展,核心企業的網絡文學作品體量巨大、類型多元,加之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影響力不斷提升,也為中國企業完善國際戰略布局、提升市場競爭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此新形勢下,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官方路徑”日漸顯現。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2015年開始向海外用戶提供30余萬種版權內容,并依靠在國外增加本土化內容及參加各種國際展覽來服務海外讀者。閱文集團于2016年12月開始與WuxiaWorld進行版權合作,次年5月旗下國際網文平臺起點國際正式上線。截至2017年,該平臺上線作品90部,累計更新量超過25000章,總量超過所有翻譯中國網文的獨立站點。這一階段,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輸出不再“簡單粗暴”,而是因地制宜,步線行針,開始向國際網文產業鏈進發。
專業化+正版化+泛娛樂化,錨定“出海”坐標
如果說此前海外粉絲自發性閱讀和翻譯中國網絡文學是“無心插柳”,那么如今國內數字閱讀企業接連亮相國際市場,就可以稱為 “有心栽花”。在尊重和適應海外市場的前提下,國內文化企業不斷探索對用戶更友好、對行業更有價值的“出海”模式,國際網絡文學市場的三大趨勢逐漸顯現。
第一,海外輸出向專業化轉變,進一步拓展內容題材。隨著國內數字閱讀企業與海外網絡文學平臺的積極溝通,中國網絡文學進一步打通了海外產業鏈條。以行業引領者閱文集團為例,近千萬部作品儲備、640萬名創作人員以及200多種內容品類使其具備強大的專業優勢,既可以保證內容質量、更新速度,又可以與海外翻譯站點展開差異化競爭,從而實現“做全球最專業的國際網文平臺”的目標。此外,中國網絡文學內部正在打破“男頻玄幻、女頻都市”的固有格局,開始從宮斗、權變、游戲等題材向《我真是大明星》等現實題材拓展,未來將有更多不同類型的網絡文學走出國門,獲得海外網友的青睞。
第二,海外輸出向正版化轉變,讀者逐步養成付費閱讀習慣。國內網絡文學版權所有者通過打造嚴格的質量體系與付費機制,推動海外網絡文學平臺不斷快速生產高品質內容。一方面,正版化的海外市場運行規則切實保護了網絡文學作者與譯者的利益,鼓勵其繼續產出更多優秀作品。2017年6月,風凌天下新作《我是至尊》中英文版分別在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與起點國際上同步首發,實現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零時差閱讀。另一方面,國內網絡文學付費模式輸出海外,目前主要分為廣告、打賞與眾籌等商業模式。這不僅有效提升了用戶對于內容本身的沉浸程度,也便于今后在改編成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等作品時產生更大價值。
第三,海外輸出向全球泛娛樂化轉變,延伸網絡文學IP的海外生態鏈條。現階段,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推廣主要采用翻譯平臺、數字出版和實體書出版等形式,但從戰略角度而言,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輸出文字內容,而是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與海外讀者見面。閱文集團CEO吳文輝曾說,“目前海外這幾個網站加起來,只占我們收入的1%”,另外99%則將基于“在全球范圍內挖掘泛娛樂 IP 的商業價值”。2015年,“現象級IP劇”《花千骨》在泰國熱播,泰國社交媒體上畫風一夜突變,年輕用戶不約而同地使用肖像處理軟件,將自己的照片處理成“妖神妝”,意味著中國網絡文學的IP聯動效應初現。隨著《步步驚心》等電視劇在日韓火爆,《全職高手》改編動畫上線YouTube,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啟動以內容為基礎的泛娛樂IP開發模式。
行至今日,從受到讀者認可到資本青睞,再到主流肯定,中國網絡文學的“出海”之路并沒有任何模仿對象;從內容源到作者譯者,再到商業模式,中國網絡文學一直在以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模式輸出全球。誠如邵燕君所言,“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極大地提振了我們對于中國網絡文學的信心,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別人目光來反躬自問的絕好機會。”通過進一步探索網絡文學的價值核心,建立良性的游戲規則,中國網絡文學將在未來成為弘揚中國文化、展現大國風采的有力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