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暑期檔快樂后面沒有雜質
每年的暑期檔,都是電影市場上最重要的銷售時段之一,雖然這個概念也舶來自好萊塢,但是伴隨著學生漫長的暑期和人們的夏季休閑,暑期檔也確實成為了眾多片商傾力爭奪的重鎮。可是,2018的暑期檔影片爭奪戰剛剛拉開序幕,就被一場內幕之戰奪去了焦點。圍繞著《手機2》的爭吵,已經升級為對娛樂業內部“潛規則”的再一次清洗,而稅務部門對于影視業由來已久的“陰陽合同”的介入,則讓我們看到了陰影中的毒瘤被置于陽光下的希望。
影視圈曾經很小,如果說金庸大俠筆下的江湖,少林武當,東邪西毒之類,彼此即使不是熟臉熟面,也至少耳熟能詳,那么早期的影視圈,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來自于國內數量有限的專業學校和院團以及電影廠電視臺等的從業者,不論是身處于整個影視大流程的哪一個環節,人數都相當有限,而干到全國知名的頂尖水準,就更寥寥無幾。這就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圈子文化”,這種圈子,非常類似于江湖。而這種“文化”,由于其所在行業的專業性和高關注度,顯示出與其他大行業,如科技、教育、商務、工農業等的極大不同,一個是非常排外,想擠進去非常難,一個是有很強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性既表現在“圈內人”之間的交往規則秉承著私情和私利往往大于法律規章等一般準則,也表現在對于名利的不掩飾的追求。圈外人很難想象到,他們在熒屏銀幕上熟悉的一些大牌明星,在談片酬的時候,從“藝術家”變臉為“奸商”的狀況,那種赤裸裸的貪婪和對這種貪婪的平靜,只能讓人感慨只有大牌才有這樣的表演功力。當然,現在的明星很少親自談了,專業已經細分,有專門的經紀人負責錢的事情,明星們可以專心擺“POSE”。
如今的影視圈已經不是前些年,產業的增長,使得圈子大了很多,可惜圈子并沒有因此干凈太多。原有的圈子文化中的壞習慣不但繼承了不少,還根據時代的發展有所升級換代。類似避稅陰陽合同這樣的事情,也已經從十幾二十年前的紙質合同加現金交易,轉型到有了更高的專業度。小崔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很多投資人跟他訴說,如何被各種坑,其實這些坑,也早就存在。對于“圈內人”來說,合起伙來坑一把外來的冤大頭,是最沒風險且惠而不費的事情,用藝術的風光憧憬和創作中外行所不懂的一些規律和規則,把手里有錢的私企老板,國企老總,乃至地方政府等,圈進來狠宰一刀,是老前輩們的傳授,現在坑進來的叫“投資人”,而且,那種幾十萬幾百萬的數目,現在也已經早就不是事了,現在值得一提的單位是“億”。
想知道這些坑有多大,其實可以統計一下完成率,每年有多少電影開拍,有多少能完成,有多少能上映,最后票房不賠的又有多少。電視劇網劇等情況也類似。圈外人往往會關注那些創造了票房奇跡或者收視盛況的影視作品,卻不知道,這些贏家只關系到最終的銷售環節,投資者只有在這一刻,才能完成他們的商業計劃,而影視圈各個專業環節,創作制作等,早就已經脫身。普通觀眾往往奇怪,為什么在我們的飛船上天,蛟龍入海,航母都造了兩艘的情況下,國產影視,還在不斷生產讓人糟心的作品,其實這跟影視圈的不健康生產環境有極大的關系。作為在航天和影視兩個行業都工作過的人,在對待事業的態度和對于國家的責任上,我如果給航天打一個謙遜的9分,也許影視方面連3分都到不了。
不過我們還是要相信,希望在未來。想當年足球圈的假球黑哨也肆意蔓延,可是當司法部門一旦介入,就如同冰雪至于盛夏的陽光下,瞬間消融,如今稅務部門的介入說明,假與黑,早晚要面臨正義的審判。我們更相信這只是開始,隨著管理的不斷加強,那些不健康的東西,早晚都要被清掃出去,行業的發展需要健康的肌體。
一般提到“暑期”,往往第一聯想就是孩子,美好的暑假在純真的快樂中度過。那么電影工業的暑期檔也應該是給觀眾真正的精神享受,一個私下利欲熏心到違法的人,能夠真正創作出具有美好心靈的作品嗎?再外行,也不難得出答案。在關注管理部門的行動的同時,也希望影視業的從業者,都能夠為觀眾,也為自己,做正確的選擇。
希望我們的暑期檔并且不止于暑期檔,能夠有純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