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鵬程《保衛延安》手稿
1947年3月初,國民黨以數十萬兵力對陜北革命根據地首府延安發動進攻,人民解放軍與邊區人民在毛澤東主席領導下,打響了延安保衛戰。連長周大勇率領自己的連隊,投入了這場雄偉的戰爭——青化砭伏擊,蟠龍鎮攻堅,長城線突圍,九里山狙擊……一場場解放軍作戰史上著名的戰役,隨著這支連隊的腳步與浴血拼殺漸次展示出全景。周大勇在紅軍長征時即參加革命,那時他只有十幾歲,他除了革命隊伍沒有別的家,除了革命同志沒有其他親人。周大勇愛兵親過弟兄,看到戰友被饑餓、疲勞、傷病折磨,總是恨不能將所有痛苦集中到自己身上,替戰友承受。他受傷之際,還用身體溫暖奄奄一息的士兵的胸膛……無私深情贏得無私深情的回報,危險關頭,戰友常常用身軀為周大勇鑄造成生命鎧甲。連隊的戰斗力在人性光彩照耀下成倍地煥發。他們行進的道路上,團政委李誠耐心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一路伴隨。李誠對軍隊干部的要求是:“好的干部連他每一個戰士睡下說什么夢話,怎么磨牙都知道。好的干部是戰士思想情緒的晴雨表……”李誠以此為自己的準則,隨時關注體察干部戰士的思想情緒動態,選擇妥當方式撫慰他們的思想波動,并開啟他們的覺悟和心智。
杜鵬程 (1921——1991) 筆名普誠、司馬君。陜西韓城人。中共黨員。1937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到延安。先后入抗大、魯迅師范學校、延安大學學習。曾任西北野戰軍隨軍記者,新華社西北野戰兵團野戰分社主編。1949年后,歷任新華社記者、新疆分社社長,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陜西省文聯副主席。是第四屆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第二至四屆理事,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里》、《歷史的腳步聲》,短篇小說集《年輕的朋友》,散文集《杜鵬程散文特寫選》、《杜鵬程散文選》,評論集《我與文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