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絲線間
蔡梅英繡制的考拉
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一次禮品推薦會上,一只憨態可掬的小“考拉”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只足以亂真的“考拉”是蘇州民間藝人蔡梅英的刺繡作品。她用亂針繡、施針繡、點針繡、滾針繡等多種針法的結合,將樹袋熊每一根蓬松油亮的毛發都勾畫得清晰逼真。
刺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在紡織品上繡出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因多為婦女所作而稱為“女紅”。蘇繡與湘繡、蜀繡、粵繡并稱中國“四大名繡”。其主要流行于蘇州地區,已有2500多年歷史,以仿畫繡、寫真繡細膩逼真、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為主要特點。蘇州鎮湖鎮是中外聞名的“蘇繡之鄉”,這里成就了一批蘇繡藝術家,蔡梅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蔡梅英自幼有著敏銳的色彩分辨能力。15歲那年,蔡梅英開始了她的刺繡生涯。她勤學苦練,很快掌握了刺繡技巧,對于刺繡的愛好與日俱增。
作為蘇州鎮湖“十大繡娘”之一,蔡梅英刺繡技藝全面,在傳統蘇繡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創新手法,讓本來秀雅的蘇繡作品,顯得更加鮮活。其作品形象逼真、細膩,針法運用靈活。無論是花卉、風景、人物、動物、唐卡等,蔡梅英無不用絲線勾勒出活靈活現的模樣,似乎把歷經的每一瞬間定格于作品之中。在繡品里,有她的故事,有她的思想。
蔡梅英的蘇繡巨作《姑蘇繁華圖》全長15.9米,寬47.5厘米,耗時5年繡制成功。該作品所用蠶絲線總長超過5萬公里,絲線顏色達到2000多種,采用了近20種刺繡技法,解決了層次感、縱深感以及畫面長度帶來的繡制困難等問題。其細節表現絲絲入扣,遠近有致,田野、樹葉、店鋪、橋梁等細節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完整地再現了原畫作中蘇州古城的市井風貌以及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繁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