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節:長大的城市
搖下玻璃窗,外面的燈火撲面而來,遠景近鄰,那么多那么多的窗口都亮了,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如群星般燦爛地閃耀在我的視野里,那么多的高樓拔地而起。城市在長大,城市在發展,到處都是廣場,到處都是綠地,到處是公園,有時在你不經意間一棟高樓就聳立在你的視野里,一不留神,一條輕軌就從你門前經過。今年我家附近就要建步行街了,在你充分享受城市快捷便利的同時,你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變化之快。坐在小車里,穿梭在都市森林中,望著我們的城市,望著萬家燈火,我總是思緒萬千……
是的,時代發展太快了,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我總也忘不了過去那個貧窮的年代,坐在家里的小車里,卻總是想起我童年時第一次坐小車的往事。
那是七十年代末,我剛從“狗崽子”堆里爬出來,母親便委托一位縣里下鄉檢查工作的領導,順便帶我到縣城外婆家。
記得剛剛跨進車門時,是怎樣的驚喜與激動啊,墨綠色的車身,軟軟的坐墊,一坐就陷進一個坑,司機用手扳著方向盤,幾聲喇叭響,車便開走了,呼呼的風在車窗外面吹,一排排樹木、房舍向后飛去,公路兩旁的小伙伴們充滿驚奇與羨慕的聲音,拍著手大聲嚷嚷:“看小車,看小車……”
緊挨著我坐的就是縣里來的那個領導,雖然和藹可親,但畢竟不熟悉,讓我特別拘謹,連大氣也不敢出,老是想著自已赤腳走在泥濘的路上,腳板接觸泥土時那種涼涼的、爽爽的感覺,多舒服啊,看著稀泥從腳指縫間冒出,特別有趣,而現在坐在這窄小的空間,便渾身不自在,遠沒有剛跨進車門時的激動。
想當初為了看汽車,我們故意跑到離村十多里外的地方去割草,看著漸漸遠去的汽車,我們便出神地想,汽車里坐的是什么人,他們要去干什么?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坐上汽車,也像現在一樣“呼”地一聲從公路上飛過,那該多幸福啊!外婆家就在縣城,幾十公里的路程兩個多小時就到了。我常常夢見外婆,我多想到外婆家去啊,可那時,我們家連米飯都難見到,幾個月吃不上一片肉,一張張小臉泛著菜青色,哪來的錢坐汽車啊!坐小車一直是我童年的一種奢望和夢想。
“長鞭呀(那個)一甩,啪啪地響也!哎哎喲喲……”
1979年9月,我們全家五口人坐上了兩輛大卡車,卡車上拉著全家所有的家當,車上有我、兩個弟弟、妹妹和母親,我們一路高聲唱歌,歡欣鼓舞顛簸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雖然母親暈車得厲害,嘔吐得厲害,但還是和駕駛員一起高唱著《青松嶺》的插曲,向著我們的目的地-----忠縣縣城駛去。
那一天,是我家人生最大的轉折點,那一天決定了我們以后的命運。從此我們告別了山村,告別了鄉親,開始走向另一種全新的生活,我們知道這是改革開放的春天到來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拂著祖國大地,在重慶忠縣我所居住的偏僻山村也同樣感受著和煦的春風:打成右派的父親雖去世但得以平反昭雪,我們一家落實政策遷回了縣城,這是多么令人歡欣,多么令人難忘的事啊!
2000年我和丈夫一起從三峽庫區來到重慶打拼,在媒體里一干就是18年。在這18年里我們買房買車,和其他人一樣在這個城市里忙碌奔波。每到周末,我們總是開著車看城市的變化,從渝北出發,經南橋寺上北環高速,看到了兩江新區、渝北、江北的巨大變化,親眼見證財富中心、觀音橋路行街的修建,渝澳大橋、嘉華大橋的通行,悅來、禮嘉、蔡家、龍興等地的城市建設,新建的T3航站每天數百架飛機飛往全國及世界各地。親眼見證了我們城市公交、軌道、動車、高鐵四通八達的交通。2017年底開通的5號線、10號線輕軌,極大地方便了廣大市民的出行,即將開通的輕軌9號線、4號線和環線更是拉近了城市的距離,讓我們親自體驗了暢通重慶的快速和便利。
從鄉村到縣城再到重慶大都市,這其間經歷了40個年頭,40年的艱辛,40年的歷程,40年的滄桑巨變把一個鄉村黃毛丫頭變成了一個莊重成熟的中年女性,這其間我們經歷了三峽移民;三峽截流;重慶直轄。40年彈子一揮間,40年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天翻地覆,讓我們目不暇接。我們是城市建設的見證者,也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更是這個城市的受益者,我們把我們的愛,我們的心血都獻給了這個城市,我們有權利和義務為城市建設鼓與呼,在這個城市漸漸長大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感嘆:重慶發展速度之快,讓世界矚目。
我們每天穿梭在都市森林里,看著城市的成長,感受著時代的變化。
我的城市,在我們天天的期盼中,你還在繼續長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