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畫真好、藏真畫好、真畫藏好
藝術品鑒賞投資專家呂立新出書解讀“收藏秘籍”。
近日,著名文化學者、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明之旅》主講人、藝術品鑒賞與投資專家呂立新《藏畫真好》在京首發。作為吉林出版集團圖書出版公司策劃出版的《中國名家精品書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書收錄了呂立新近十年來鑒賞、鑒定過的名家畫作,并附有作者的隨感小記和藝術感悟,圖文相應,疏朗雅致。
呂立新稱,《藏畫真好》的書名里其實隱含著自己“混跡”收藏圈多年的體會和心得,“藏畫真好,藏真畫好,真畫藏好。”在該書的首發式上,呂立新也忍不住為愛好收藏的人士“指點迷津”,“李苦禪的作品是近現代書畫大師作品中目前極為難得的一塊價格洼地”,“練好眼力,在市場中去尋找質高價低的潘天壽作品,還有機會”。
“未來藝術品將是財富的唯一出口。”
在書中,呂立新披露了自己在買畫藏畫過程中的兩次重要思考。第一次是2007年至2008年,當時當代藝術異常火爆,許多年輕藝術家作品價格甚至超過了傳統大師。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到底是該堅持自己收藏中國畫大師作品的方向不變,還是改弦更張投入到熱炒當代藝術的狂潮中去,的確讓呂立新有過“糾結”。最終,呂立新還是決定堅持自己原來的收藏方向,“不去跟風,不趨利沖動,而且還要抓住大多數人把關注點放在當代藝術上,中國畫作品出現的短暫價格低谷期去多收藏好東西。”
在新書的首發式上,呂立新也表示,自己對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等藝術家的作品很喜愛,也曾收藏過,但是他還是把大量精力放在了中國書畫作品上,“我還是一如既往地相信‘齊白石’,相信‘王雪濤’,相信‘周思聰’,市場上只要有好的周思聰作品,不由分說肯定拿下。”而面對“當代藝術還能再火一次嗎?”的提問,呂立新也做出了判斷,“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以中國人自己的審美及價值觀培養出的當代藝術市場尚未成熟。”
第二次思考出現在2013年春季,面對產業結構調整,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斷風起云涌的大眾創業時期,當傳統行業收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呂立新也曾自問,傳統的書畫收藏投資還有沒有前途?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
“我想,藝術品是遠遠高于日常消費品之上的最高端最稀缺的資源型物品,能極大地滿足人們對稀有物質的占有欲望,在精神方面的慰藉功能也是其他物品所無法比擬的。”呂立新舉例稱,“比如你擁有一棟別墅,也許人們并不會覺得有多么特別,可是當你拿出一幅好畫時,卻令萬人稱羨。難怪許多有經驗的人士常說藏畫會上癮。”呂立新也告誡那些在傳統行業和領域耕耘的工作者,大可不必為自己的未來驚慌,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精、做好,就永遠不會被淘汰,也絕不可能過時,“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期待消費者主動上門吧!未來藝術品將是財富的唯一出口。而買好畫藏好畫會使你受益良多,并且也將會是你處置家庭財產的很好方法,這一觀念我無比堅定。”
“齊白石是書畫領域的‘硬通貨’,常見題材的特殊品更有市場。”
“從收藏投資角度而言,還有什么比藏一幅‘齊白石’更讓人心里踏實的呢!”作為藝術品收藏業內的專業人士,呂立新經常應朋友要求給出一些收藏建議,而他也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作為中國近代畫壇的頭號大師,齊白石藝術成就高,知名度大,影響范圍廣,假如要辦一屆美術奧運會的話,最能代表中國參賽的選手也一定是他老人家了吧。在收藏界,齊白石擁有最大量的粉絲群,從藝術品投資的角度講,能保值而且增值快,易變現,這樣的作品一定是大家夢寐以求的,無疑齊白石作品就具有這些特點。”呂立新稱,這些年給朋友推薦的齊白石作品不在少數,有的還在朋友手中珍藏,有的已經私下交流了,還有一些陸陸續續出現在了拍賣市場上,無論以何種方式,其價格都已經遠遠超出了當時購買時的價格。“因此我常說,在書畫領域里,白石老人的作品就是永遠堅挺的硬通貨,當然,這都建立在藏真畫、藏好畫的基礎上,因為市面上仿冒齊白石的偽作非常多。”
呂立新還表示,在收藏中要盡可能去挑選帶有特殊性的作品,因其獨特,價值也會非同一般。2011年,呂立新曾在拍賣會上為朋友推薦過一幅齊白石的蝦,三平尺的作品最后拍出了408.2萬元,原因就在于這是一張橫幅的蝦,“白石老人晚年作畫,畫的基本上都是三平尺或是四平尺的豎條,橫幅的作品極為少見,所以這張橫幅的蝦就顯得非常獨特。同時,橫幅裝上精致的框子,也正符合現代人裝點家居之用。沙發后面的背景墻上若是掛一幅白石老人的《蝦》,整個房間的品位可就大不相同了。所以,拍賣場上大家競相爭奪,完全在情理之中。”
“辨識徐悲鴻等大師作品不太難。”
在該書中,呂立新也對幾位大家耳熟能詳、卻假畫頻出的近現代大師的作品給予了辨真偽的“技術性指導”,比如“在近現代大師作品中,我認為徐悲鴻先生的作品還是相對容易辨識的。”呂立新稱,徐悲鴻的作品題材不甚繁雜,相對固定,無非是馬、貓、雞、喜鵲等動物,偶有人物、花卉、山水作品也相對單一,這就使得我們在研究他的技法時相對容易些。另外,仿徐先生的偽作基本上都是根據原作克隆過來的,或是截取原作的局部,或是移花接木將幾張畫里的元素拼接。作偽者根本不可能具備徐悲鴻大師那樣形神兼備的寫實功力,所以偽作大多是有其形而無其神,筆墨僵死,形象呆滯,更無氣勢可言。辨別徐悲鴻的作品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徐先生的書法水平極高,若作偽者能仿得繪畫三分像,一看書法款識也就馬上露出了破綻。仿畫相對容易,仿字就難了。“如果你想研究徐悲鴻大師的作品,就買上一本徐悲鴻紀念館出版的權威大畫集,拿作品與之比對,真偽立辨。”
而對于作品少、難鑒定、價格高的潘天壽作品,是否就是完全不好收藏呢?呂立新給了普通藏家一些“以小搏大”的建議。“在市場上,潘天壽作品有這樣一個現象:只要是有權威出版或者展覽等信息能證明作品是真跡的,價格都會賣得比較貴。而沒有文獻資料能證明的,價格往往會相對低很多。但事實上,在沒出版過的作品中也不乏潘天壽先生的好作品,因為畢竟過去出版展覽的條件有限,畫家能出版展覽的作品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由此也證明了潘天壽作品鑒定起來難度相對比較大,收藏者不太容易做出判斷。比如,我買的《新放》就屬于上面的這種情況,我憑著自己的判斷以89.6萬元拍下了這幅畫,后來潘公凱老師等專家也覺得很精彩,并編入了大畫集,這也是這幅畫后來能拍出437萬元的原因。練好自己的眼力,在市場中去尋找質高價低的潘天壽作品,還有機會。”除此之外,呂立新還稱,李苦禪的作品因為受到假畫困擾、宣傳定位不準等因素的影響,市場價格偏低,“李苦禪作品是我近幾年向朋友推薦最多的,也是近現代書畫大師作品中目前極為難得的一塊價格洼地,這種機會可真是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