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九屆三次全委會發言選登
張 煒:作家置身生活的深層尤其重要
看到報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作協的工作,對全局有一些理解。報告中提到一些工作的新重點新思路,很受啟發。其中提到要召開全國文學館會議,這是以往沒有的事。文學館濃縮了一國一省一地的文學史,而且生動具體,對文學事業的發展有較大的激勵作用,所以建設好文學館,強化其專業性,拓展其公益性,非常重要。山東文學館已經建成,近期即將開館,它將會是一個大省的文化地標。
今年要召開全國青創會,這是個重要的文學事件。青年人思想活躍,勇于進取,是文學生力軍。這個會的影響和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跟全國作代會差不多。往屆青創會的參加者收獲很大,會議氣氛特別熱烈。青年人這塊云彩容易下大雨、好雨和透雨。
報告全面、簡約、平實,卻又蘊含了文學激情。提到深入生活,總是在談,永遠談不完。中國進入了大變革的時代,作家置身生活的深層尤其重要。我們是老作家了,在深入生活方面也不能懈怠。
(作者系中國作協副主席)
王偉:適應新時代新要求 推進作協工作取得新進展
中國進入新時代,文學事業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要求。需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從更高的站位加強對新形勢新任務的研判分析,對作協工作重新進行全面思考,明確工作目標、落實重點任務。
對于下一階段作協的主要工作,可以作以下幾方面的概括:一是重大題材有規劃,這是文學事業發展的自身要求。在充分尊重作家創作自主性、充分尊重文學規律的前提下,通過規劃的引領,使作家創作出一批濃墨重彩地書寫時代、傳承文化、增強自信、弘揚核心價值觀,并足以展示文學事業在新時代新發展的精品力作。二是重點創作能組織,這是體現作協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在繼續加強服務、引導的同時,能夠積極協調、適度介入、科學指導,伴隨作家創作重點作品(包括重大題材在內)的全過程,使組織化的手段成為精品力作產生的重要推手之一。三是作家隊伍重培養,這是文學創作實現繁榮的基礎所在。著眼于國家和本地區文學事業的長期繁榮發展,著眼于奠定中國文學的崇高國際地位,著力培養一支年齡梯隊合理、創作門類齊全、整體能力較高、文化特色鮮明、具備全球視野的作家隊伍。四是創作引導路更寬,這是文學創作任務得以具體落實的有力保證。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和作家創作條件的新變化,探索多種途徑,在突出正確的政治引導、思想引領的前提下,對題材選擇、創作方式、表達形式等予以積極的引導,同時對引導的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使其發揮有效的影響。五是服務手臂再延伸,這是應對文學領域新情況新挑戰的具體實踐。對新時代文學寫作和文學傳播的變化趨勢進行深入研判,把新文學組織、新寫作群體、新文學平臺及時納入作協工作覆蓋范圍和服務對象,并逐步改變施用于傳統作家的服務理念應對新型作家的情況。六是公益活動創影響,這是文學服務公眾、厚植社會基礎的實現路徑。服務社會、服務公眾,是作協工作在新時代有拓展的主要體現,需要考慮在發揮作協文學資源富集優勢的同時,與政府、民間等各方面的文化資源有效融合,相互借力,共同創出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活動及其平臺(上海的思南讀書會、國際文學周、系列詩歌朗誦等,就是在這種思路下成功運作的)。七是對外交流促成果,這是對外傳播中華文化、奠定中國文學國際地位的急切需要。中國在文學領域的對外交流、對外輸出途徑不可謂不廣,但實際效用仍差強人意,目前關鍵是要出批量的、有規模的成果。國家層面需要作統籌規劃并系統地推進落實;地方層面應各展所長,創出各具特色的具體成果。八是自身建設續加強,這是完成好作協承擔使命的重要基礎。新時代的作協工作需要有大擔當、大視野、大作為,作協自身隊伍必然需要有新加強,從事作協工作的人員不僅要懂文學、懂作家、懂創作,還要知大勢、曉社會、能組織,了解并善于利用新的傳播方式和平臺,以便全面應對各種新工作。
同時,要做好上述幾方面的工作,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比如,什么是重大題材、哪些重大題材是急需進行創作的,如何有效而又符合文學創作規律地組織好涉及重大題材的重點創作。比如,文學要走向“高峰”,但什么是“高峰”,它是否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有明確的要求,等等,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個空泛的概念,高峰之作就難以判定和檢驗,催生高峰之作的工作也難以確定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再比如,我們講作協工作要擴大覆蓋面、提供新服務,但有哪些新文學組織或團體出現并需要去實現工作覆蓋,有哪些新服務必須提供,等等。此外,目前文學界對于新的傳播方式、傳播平臺的變化和運用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媒體界,文學與互聯網傳播仍有若即若離之感,需要認真系統地研究“聯姻”的形式和途徑。對這些問題求得解答,可以使我們的工作減少盲目性,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