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大師高敏:30年來以木筑夢
5月11日,“以木為筑——高敏黃楊木雕作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行。本次藝術展是浙江省博物館重磅推出的“浙江省工藝美術系列特展”的第二場展覽,集中展示了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敏在30年中創作的多種風格類別的黃楊木雕作品,展現了其在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特征。
高敏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他的父親就是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或許是源于血液的藝術基因,又或許是自幼的耳濡目染,高敏注定與黃楊木雕有著不解之緣。讀初中的時候,高敏對黃楊木雕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時父親是浙江省樂清特藝雕刻廠黃楊木雕車間的主任,高敏經常在放學后跑到那里,觀看工人雕刻,有時候甚至忘記回家吃晚飯。
1986年,高敏初中畢業,開始正式學習黃楊木雕。隨后,他來到浙江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培訓了一年,回去后便開始創作一些抽象作品,不斷探索創新之路。1994年,高敏順利考上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大專班,他的畢業作品《晚風》獲得了專家教授們的高度認可。
“父親是天資極高的人,他是我的榜樣。”高敏很高興有這樣一位需要仰視的父親,可以激勵和鞭策他。同時他也很明白,在父親耀眼的光環下閃光是很困難的。他要用作品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用自己的努力走出父親的炫目光環。
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高敏獲得許多成績:作品《較勁》入選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好爺爺》等22件作品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心中的歌》等23件作品在省級展覽中獲獎;作品《細語輕音》獲首屆浙江省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天工精品獎”;《入定云林》在“紀念中國根藝20年暨中國根石美術精品展覽”中獲“劉開渠根藝獎”金獎。他的作品還被法國、日本、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收藏。
經過刻苦訓練,高敏還探索出黃楊木雕“創意雕”新技法,得到了業內的廣泛認可。對于“創意雕”的靈感閃現,高敏回憶說,在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結束后,他閉門靜思,對自己20余年來學習和創作的300多件作品重新進行審視。突然間,他想,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浙江三雕”(樂清黃楊木雕、東陽木雕、青田石雕)最典型的技法融進自己的藝術作品,豈不是更有藝術價值嗎?于是,他開始琢磨黃楊木雕與東陽木雕、青田石雕的異同性,試探著彼此融合的可行性,第一件“創意雕”的嘗試之作《捉迷藏》很快便問世了。隨后,《八仙過海》《老子出關》……一件件作品的誕生,使他更加注重以獨立的個性思維來激活材質的靈性,從而在發揚傳統手工技藝上,走出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
近年來,兼任樂清市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的高敏把大量精力投入促進樂清地方工藝美術發展的工作之中。“樂清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包括黃楊木雕、細紋刻紙在內的超過30種民間工藝美術品種。”他說,只有走產業化的路子,才會給民間藝人帶來收入,從根本上解決傳承難題。在高敏的奔走和推動下,樂清的民間手藝人開始積極參加各地的文化博覽會,擴大知名度并承接訂單。原先藝人們只顧關起門來琢磨技藝,現今,樂清黃楊木雕以統一的品牌形象,出現在大型展覽上。
傳承并不是簡單地從前輩手中接過接力棒,更多的是將這門技藝進行創新發展。從2014年開始,高敏把更多時間用在教學上。樂清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成立黃楊木雕專業,高敏被學校聘請并義務給學生授課。“這幾年,黃楊木雕專業的學生已從最初的1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240余人。”高敏說,創作需要個性,但傳承需要耐心。不管未來的路有多難走,他都會堅持最初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