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搶救征編“有語言無文字”少數民族文史資料
為傳承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的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瀕臨失傳的民族語言、傳統技藝等,《東鄉族百年實錄》《裕固族百年實錄》《保安族百年實錄》3部文史資料于近日在甘肅蘭州出版發行。
東鄉、裕固、保安3個民族為甘肅獨有民族。其中,裕固族為回鶻人的后裔,融合蒙古族、藏族等民族而形成,人口稀少。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裕固族共有1.4萬人。東鄉族形成于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主要聚居于東鄉縣及周邊縣市。保安族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人口較少民族,集中聚居在黃河上游的積石山下。
由于東鄉、裕固、保安3個少數民族有語言無文字,文化的傳承只能依靠口口相傳。而當地技藝和民間藝術后繼乏人,其語言、服飾、民俗文化等面臨失傳的境地,因此亟待整理保護。
3部文史資料由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甘肅省政協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協同征編,共收錄了223萬余字、150余幅圖片資料、336篇文史資料。
該文史資料編纂以“親歷、親見、親聞”史料、梳理歷史脈絡、搶救征集為原則,從不同視角、觀點和層面,真實記錄和反映百年來甘肅3個獨有少數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科技、宗教信仰、生活生產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重大變遷。
甘肅還將根據3個獨有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制定特殊的保護政策,進行搶救性保護傳承,開啟“搶救、保護、傳承”機制,通過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數字保護等舉措,以多樣化的方式保護現有文化。
該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主編黃選平提出,研究總結甘肅少數民族百年發展歷史和民族民俗文化,收集發掘各個民族尤其是特有少數民族史料及其文化成果,對于認識和了解甘肅各少數民族,總結民族工作歷史經驗,推進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