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明:主題性美術創作要講究在場感和融入感
張峻明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 300×250cm 油畫 2018年
來自中央美院的張峻明創作的作品為油畫《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是用油畫的形式,去表現一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場景片段。“過年都沒停下來,一直在畫。整個創作過程中,信仰之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燒,一直激勵著我。”張峻明對記者說。今年1月,選題確定后,張峻明隨即離開北京,趕赴浙江義烏收集素材。陳望道故居位于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是一幢建于清宣統年間的庭院建筑,張峻明在故居里漫步構思,創作構圖在腦海中漸漸浮現。“看著今天這里的陳設,見到越來越多的人受信仰的感召,千里迢迢來到這里,重溫入黨誓詞,仿佛是對近一個世紀前那位伏案疾書,追求共產主義青年的遙遠回應。故居右角不遠處是陳家的柴房。從柴房到正廳,我竭盡所能將捕捉到的一切轉化成視覺語言。”
主題性美術創作要講究在場感和融入感,情節性成為畫面構成的總基調,人物形象顯得尤為重要。正月初八,家人仍然沉浸在春節的喜樂中,張峻明已回到畫室,面對眼前的草圖與各種資料,腦子里還是在考慮陳望道的形象刻畫,他決定再一次南下義烏分水塘村。在當地領導的幫助下,張峻明找到了當地婺劇團演員小應。小應的身材、容貌酷似年輕時候的陳望道,這為接下去的創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定下模特以后,張峻明為小應尋找合適的化妝師化妝,并找了當地著名攝影師協助拍攝,收集素材。
在畫面藝術表現上,張峻明采用了現實主義加浪漫主義的表現方式。創作期間,張竣明聽取了中央編譯局、中國美協、中央美院專家的建議,最終確定了陳望道站姿,頭仰望窗外,喻意東方欲曉,母親給他送來粽子,撥動火苗引喻薪火相傳,點亮信仰之火這一構思。畫面構思全部確定之后,就是起稿上畫布階段了,大的色彩關系一直在調整中被確定下來,細節問題逐個推敲解決。比如,陳望道的被子、枕巾等。“因為柴房里條件特別艱苦,白天寫字用的桌子到晚上是睡覺的床,畫面中的細節都要考慮進去。”作為歷史題材主題性創作,如何將作品歷史性和藝術性相統一,一直是張峻明努力的方向。畫《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張竣明最初選擇在書房,根據查閱大量的史料,他感覺“書房”出現與那時候的真實背景有些不太相符,因此改為了柴房。
近年來,張竣明應中國美協邀請,參加了多次主題性美術創作活動。他最難忘的是創作中的幾易其稿,逐漸接近“真實”的過程。“每一次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因為‘歷史的真實’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大區別。”張峻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