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奇:寫作要有精品意識和時代氣息
“業余作者,努力寫出專業水平”,是魯奇對自己文學創作劃定的一個標準。80后的魯奇曾在政府、監獄等單位工作,一直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文學創作。1996年魯奇開始發表作品,主要創作校園小說和懸疑小說,至今已在全國40余家雜志發表兒童文學、校園小說近200萬字,出版了長篇小說《獄警手記》、《錫紙裙子》、《男生隔壁是女生》、《蝴蝶飛出侏羅紀》、《螞蚱搖滾兵團》等。
雖然是業余搞創作,但魯奇取得的成績并不遜色于專業作家,他的作品獲得了2017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多個少兒類型文學評比獎項,長篇小說《獄警手記》獲黑龍江省第九屆文藝獎青年優秀作品獎,他本人還被評為2017年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文藝類青年人才,作品被收入年度中國兒童文學精選、《百年中國偵探小說精選》等多種選本、叢書。
兩次退稿作品獲得“冰心獎”
魯奇說,從1996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20多年來,我的創作一直在校園和懸疑之間靈感雙打,對于兒童文學的熱愛,使我一直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創作,校園小說、少年偵探小說、奇幻小說均有涉及,但主人公多為高中生。從2016年開始,我越來越感受到,應該把更多精力用在創作現實題材兒童文學上,關注兒童成長和體驗。
《彼德淘的“神秘禮物”》是魯奇嘗試的第一篇兒童成長類作品,但是當他把這篇書寫兒童對“二胎”的排斥與反對的作品寄給雜志社時,卻因為題材敏感,連續遭到了兩家雜志社的退稿。
后來,魯奇索性投稿給“冰心兒童文學獎”,參與2017年度的評選,沒想到他收到了入圍通知書,并最終收獲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魯奇說,在意外和喜悅的同時,我更多是忐忑不安,對于兒童文學現實題材的創作,我才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否不斷超越自己,更多地關注兒童現實生活和成長體驗,能否準確捕捉兒童的心理變化與感受,考驗著我的創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作品要有時代氣息和文化內涵
前不久,兒童文學評論家孫建江寫了一篇《中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群的地域呈現》的文章,他將魯奇列入了“東北作家群”。對此,魯奇說,從2007年我參加魯迅文學院兒童文學作家班至今,已有十年。十年來,我深切感受到,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兒童文學作家人數眾多,精品不斷;東北地區,不乏名家經典,但數量與質量上與其他幾個地區相比還有距離。
在魯奇看來,當前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分為兩級:一方面,走純美、經典、文藝路線的創作模式,偏純文學,暢銷作家不多,市場暢銷度不高;另一方面,作家作品極力迎合市場,走時尚、搞笑、推理等暢銷路線,人們紛紛效仿,數量多但精品少。總的趨勢看,讀者的口味越來越高,憑一時效應很快就會被讀者所遺忘,走精品路線才是必由之路。
魯奇說,從我省來看,常新港、王左泓、黑鶴等一批兒童文學作家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而創作潛力大、具有較大影響的中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卻寥寥無幾。而我省也缺乏像《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文學少年》那樣的兒童文學期刊作為支撐。從創作角度來說,我們的兒童文學創作應該更多地關注“兒童”本身,關注時代,從關注兒童成長、注重兒童閱讀體驗上去創作和書寫,既要有時代氣息,又要有文化內涵。讓閱讀成為兒童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把人文關懷和獨特的閱讀體驗作為吸引和培養兒童愛讀書、讀好書的目標。
寫出有黑龍江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
魯奇目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六屆全國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兒童文學作家班),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第四屆、第六屆簽約作家。談到今后的創作,魯奇說,我將繼續堅持兒童文學創作,重點創作8歲~12歲的兒童成長故事,把兒童成長置于社會、家庭、學校之中敘述,更多地關注黑龍江本土文化,融入創作之中,爭取寫出一些具有黑龍江文化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
2005年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幽默校園·魯奇系列”,因為頗受讀者歡迎,2012年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再版發行。除了兒童文學創作,魯奇在從事4年獄警工作期間,創作了一本長篇小說《獄警手記》,從獄警的角度講述一個販毒村覆滅的故事,出版后備受媒體關注,這也給他今后的創作倍增信心。今年,魯奇計劃出版一本長篇懸疑小說及一本兒童文學短篇集,他的創作之路越走越堅定,也越來越寬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