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陜北的窯洞
     | 秦漢526  2018年05月15日09:25

    陜北的窯洞,承載著我童年的夢幻、少年的遐想和青春的理想,有我迄今都懷念的溫暖的土炕。小時候,在山上打豬草或勞動的時候,我最喜歡的莫過于站在山頭,看著那一道道梁、一道道峁上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窯洞。特別是春節,家家戶戶掛上紅燈籠,貼上對聯和窗花,這時的窯洞猶如一幅多彩的油畫。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古老的居住形式,起源于古猿人脫離巢居而“仿獸穴居”時期。黃土高原上的陜北人很早就有“挖穴而居” 的習慣,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最早為半地穴式,秦漢后發展為全穴式,也就是土窯洞,這是陜北最原始最古老的窯洞。后來,又有了石窯、磚窯、接口子窯、薄殼窯、柳把子窯、土基子窯等多種窯洞。現在有用彩色瓷磚貼窯面墻的,也有分割廳室上下兩層樓房式的新窯洞。

    窯洞冬暖夏涼,十分適宜居住。窯洞上圓下方,符合“天圓地方”之說。陜北的男人和女人就住在這樣溫馨的窯洞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男歡女愛、繁衍生息。可謂天地人一體,陰陽和諧,怡然自樂。因而窯洞里走出了一個個健壯如牛的男人,也走出了一個個俊俏靚麗的女人。流傳千古的民謠:“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就是最好的佐證。走在陜北,你到處都可以看到如云的美女,風姿綽約;看到偉岸的男人,頂天立地。陜北男人那寬闊的胸懷,有力的肩膀,在風雨之中的那種從容,在處世之中的那種坦蕩,在浪漫之中的那種豪放,在信天游里的那種粗獷,都令人想起陜北窯洞樸實無華的外觀。

    陜北人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有三五孔窯洞和心愛的婆姨。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過著光景日月。

    因此,修窯是陜北人家中的大事。修窯前要請風水先生看地勢、定方向、擇日子。窯洞多修在山腰或山腳下的向陽之處,吃水、種田兩便,群眾稱之為“水食相連”之地。修窯有挖地基、做窯腿、拱旋、過窯頂、合龍口、做花欄、倒旋土、墊垴畔、安門窗、盤炕、砌鍋灶等工序。修建時鄰居和親戚朋友互相幫工,修成后有合龍口的習俗,居住前有安土神的習俗,住新窯喬遷時有暖窯的習俗,尤其是合龍口和暖窯比較有趣。也有不少人家用木料、石料在窯前形成走廊,這叫穿廈,獨具一格,更為美觀。窯洞的門窗多用柳、楊、榆、椿之木。窗欞或曲或直,或長或短,或橫或豎,或斜或正,曲直交錯,長短相間,構圖或古樸典雅,或新穎別致,有丁字形、萬字形、蛇抱蛋、胡椒葉、十二蓮燈、八角樓等,也有雕刻花卉、彩繪油漆的,工藝講究,美觀大方,如美術圖案,貼上白格生生的窗紙,紅格艷艷的窗花,多姿多彩。窯洞上面叫垴畔,垴畔山上多栽樹木。窯洞前面叫鹼畔,鹼畔上多種蔬菜,一片生機盎然。窯洞前的農家院子,寬寬敞敞,干干凈凈;墻上掛著串串紅辣椒,架上放著堆堆黃玉米,還有石磨石碾,豬圈牛棚,加上雞叫狗咬,濃濃的黃土風情撲面而來。窯內鍋臺用清油和雞蛋皮皮砌成花朵,炕上有花花綠綠的炕圍子,鋪著白凈的秸秸皮席子,再鋪上羊毛氈,柜子、箱子、米囤,擺放有序。

    陜北的窯洞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陜北窯洞里,英才云集,名人輩出。《詩經·大雅·綿》中即有“陶復陶穴,未有家室”的吟唱,說明陜北先民很早就居住在窯洞內。軒轅黃帝也是在陜北的窯洞里,作出了一個個英明的決策,縱橫黃土高原,統一了中國各部落。我們的祖先黃帝最終選擇在陜北棲息,也許就是難以割舍對冬暖夏涼的陜北窯洞的依戀。后來,晉公子垂耳來到陜北的窯洞里,養精蓄銳,終成霸業。還有走秦直道北上巡視的秦始皇,戍守關塞、抵御外敵的秦公子扶蘇和名將蒙恬,以勇猛聞名的唐朝大將、鄂國公尉遲恭,在陜北窯洞里寫出《北征》《羌村三首》等膾炙人口詩篇的“詩圣”杜甫,在陜北窯洞里寫出《漁家傲》的范仲淹,偉大的科學家、《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甚至清朝的康熙帝,都曾在這里的土窯洞里居住過,至今讓陜北人引以為傲,傳為佳話。 “米酒油饃木炭火,團團圍在炕上坐。”詩人賀敬之描寫的陜北鄉親待客的事兒就發生在窯洞內。“五谷子青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孩兒呦,數上蘭花花好。”蘭花花的故事也發生在陜北的窯洞里。“提起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四妹子和三哥哥的故事也發生在陜北的窯洞里。陜北的窯洞里先后誕生了貂蟬與呂布、西夏國創立者李繼遷、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高迎祥和張獻忠以及馬文瑞、劉瀾濤、杜斌丞、李鼎銘、杜聿明和作家柳青、路遙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陜北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子洲, “民族英雄”謝子長與劉志丹等革命志士曾經在陜北的窯洞里,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坐在土炕上促膝長談,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最值得稱頌和難以忘懷的是黨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征到達陜北,在延安的窯洞里戰斗生活的13個春秋。

    毛主席說:“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窯洞里也有馬列主義。”確實如此。在陜北的窯洞里,陜北紅軍確定了開展武裝斗爭和創建紅色政權等一系列正確的行動方針和策略,創建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落腳陜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中央在陜北的13年中,創辦了中央黨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馬列學院、魯迅藝術學院等33所高中等院校、5所中學以及保育院,培養了大批黨和國家的棟梁之才。在陜北的窯洞里,毛主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詞《七律·長征》和《沁園春·雪》等;毛主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和《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不朽的光輝著作。在《毛澤東選集》1至4卷收錄的158篇著作中,就有92篇是在延安的窯洞里寫成的。在鳳凰山麓、楊家嶺和棗園,窯洞里的燈火徹夜不熄,照亮了全國,輝映了全世界。在陜北的窯洞里,黨中央先后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延安文藝座談會等重要會議,做出了關乎黨、軍隊和國家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陜北的窯洞里還住進了千千萬萬的革命戰士,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反動軍隊的飛機和大炮,建立了新中國。

    陜北的窯洞不僅適宜居住,其革命故事也很多。為了將《論持久戰》早日寫出來,毛澤東在窯洞里常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陜北的冬夜,寒冷難耐,毛澤東一邊揮毫疾書,一邊把腳踏在火盆邊取暖,鞋被烤著了也不知道。在窯洞里,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廣大的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毛澤東和大家一樣,每天3錢鹽、5錢油,吃的是小米,穿的是粗布衣服。許多同志多次提議給他增加伙食費,都被他堅決謝絕了。1939年3月15日,毛主席在延安鳳凰山的窯洞里,用小米飯和蘑菇、竹筍等菜肴招待印度援華醫療隊。毛主席滿懷信心地說:“吃小米拿步槍,我們堅信能夠抗擊軍事強大的日本。”1941年6月,毛澤東在自己的窯洞里招待陳嘉庚。毛澤東用自己種的豆角、西紅柿招待陳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雞湯,整頓飯算下來也就1.5元。毛澤東說:“我沒有錢買雞,這只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送給我的。”陳嘉庚看了看飯菜,想起在重慶蔣介石花800銀元宴請他,意味深長地對毛澤東說:“得天下者,共產黨也!”

    后來,陜北延安的窯洞里住上了北京娃。1969年1月,27211個北京知青從首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插隊落戶,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他們帶著行李箱、鋪蓋卷,落戶插隊到延安1600個生產大隊(相當于現在的行政村)。這個洪流大軍里有習近平,鄧小平之女鄧榕、羅瑞卿之女羅朵朵和羅點點,有周恩來的侄子周秉和,有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王岐山,有后來成為作家的史鐵生等名人。這批陜北窯洞里住過的北京娃,有的走進了中南海及各級黨政部門當了干部當了領導,有的走向了社會各行各業。

    1969年1月,習近平來到梁家河村與其他知青一起插隊。住在陜北的窯洞里,他通過了“五關”,包括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下決心扎根農村,立志改變梁家河的面貌,一待就是7年。陜北窯洞里7年歲月的打磨,7年生活的歷練,他從一名北京知青成為鄉親眼中的好后生,入了黨,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靠自己的苦干實干做出了一番成績。在陜北的窯洞里,他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堅定了人生目標,打牢了人生根基,一路走來,步履堅實,逐步成為了全黨的核心,成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領路人。

    居住在延安窯洞里,黨中央的13年時間是我們黨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時期之一。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始終與人民在一起,時刻在心里裝著群眾,至今還流傳著很多黨和群眾血肉聯系的故事。有一次,毛澤東在去359旅的路上,遇見一位背麥子的老太太,老人走路十分吃力,毛澤東立即派人幫助老人家把麥子背回家。30多年后,作為插隊知青的習近平,在去公社開會的路上,也遇到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弓著腰很吃力地拉著架子車,他看老人這么大年紀還拉車,就幫助老人拉車。兩個故事,不同之處是,前者體現了黨的領袖的親民之情,后者體現了年輕知青的愛人之德;相同之處是,都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陜北的窯洞里不僅飄出了小米香、米酒香和菜肴香,還飄出了動聽的信天游歌謠。陜北民歌《延安窯洞住上北京娃》里唱道:“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那個賽朝霞。延安那個窯洞,住上了北京娃。漫天的那個朝霞,山坡上落喲,北京那個青年在延河畔上安下家。”陜北民歌《小米飯香來土窯洞暖》里唱道:“山丹丹紅來(喲)山丹丹艷,小米飯(那個)香來(喲)土窯洞(那個)暖。”由歌唱家劉秉義演唱的陜北民歌《回延安》里唱道:“曾記得,窯洞門前歌聲朗,月光下面紡車轉……棗園的燈光啊照天明,毛主席揮筆坐燈前,雄文迎來東方亮,光輝的思想永遠閃亮在我心間。”更有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回延安》享譽華夏,里面有一句:“米酒油饃木炭火,團團圍定炕上坐。滿窯里圍得不透風,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陜北人的祖先們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所以陜北人對窯洞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千百年來,無論社會怎么變革,都未能撼動窯洞在陜北人心中的地位。陜北窯洞,是陜北的風光,是陜北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也是陜北風情的展示。窯洞孕育了生命,孕育了愛情,孕育了夢想,孕育了有聲有色的傳奇故事,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陜北文化,簡直是陜北的搖籃。住進陜北的窯洞,就能聞到泥土的芳香,就能聽到小米的歌唱,就能欣賞窗花的艷麗。晚上睡覺,連做夢也是溫馨多彩的。

    我出生在陜北鄉村的窯洞里,長在陜北鄉村的窯洞里,對陜北的窯洞有著深厚的感情,窯洞里有我太多的牽掛。如今我工作在縣城,住在鋼筋水泥的樓房里,睡在舒服的席夢思床上,生活條件比小時候和少年時候住的窯洞好多了。然而,我非常懷念家鄉的窯洞,懷念在窯洞里的歲月。如今,我常常執著要回家,看一眼父母,看一眼生我養我的窯洞。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不卡|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华人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