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池上日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18年05月10日09:41

    《池上日記》 作者:蔣勛 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ISBN:978-7-5354-9800-7 定價:88元

    “池上把我重新變成學生?!痹谂_東池上鄉駐村一年半,作家蔣勛多了一位老師:池上的自然和農民。這位年近70歲的作家,最近帶著新書《池上日記》,在臺東、臺北、新北等地分享他的“池上經驗”。

    在他看來,池上不只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還造就了上千公頃沒有污染的成片良田。“在這片凈土里,有我們一直在尋找的自然秩序。它回應的不只是臺灣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地發展中的問題”。

    自然秩序、土地倫理:蔣勛眼中的池上

    池上,以出產優質稻米而聞名,地處臺東縱谷最北端,由于最早的聚落位于大坡池上方,因而得名“池上”。

    2014年10月,受“臺灣好基金會”邀請,蔣勛住進池上,在一個簡陋的中學教師宿舍安下了家。他說,在池上生活,比在這里畫畫更重要。他每天早上走1萬步,傍晚走1萬步。在散步中,他認識這片土地,了解這里的農民。

    一年半來,他用手機里拍攝了近5000張照片,記錄下這片土地上的立春、春分、立夏、小滿、秋分等各個節氣的景象。在這里,除了繪畫和寫作,感受節氣、分辨五谷、看云觀嵐……都成了他的“功課”。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都是自然秩序,在都市中不容易感受到,我們對24節氣已經很陌生了。在都市里,開燈就是白天,關燈就是晚上。”蔣勛說,池上人至今仍舊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秩序。

    剛到池上時,他為晚上八點在街上找不到還可以吃飯的餐廳而驚慌,而如今他和池上人一樣,每天四五點起床工作、八九點上床睡覺,習以為常?!吧眢w也有日歷,也有春夏秋冬,身體也需要找回自然秩序?!?/p>

    蔣勛記得,有一次舉辦春耕詩歌朗誦會,遇到傾盆大雨,當地的聽眾穿著雨衣,站在雨中聽完。事后,他問他們為何不躲雨,這些池上人回答:“下雨也得在田里勞動??!”那是他了解農民的開始。

    “他們是真正和土地、自然在一起的人?!笔Y勛說,散步時,看到他們不分晴雨地勞動,在田里插秧或收割,他就會想到“錦繡大地”這個詞,“池上的美,是農民們繡花般繡出來的”。

    在駐村的一年半里,這些在池上世代耕作的農民,教會了蔣勛很多來自土地的知識、智慧和倫理。他記得,有一天,打開門,發現門口一堆木瓜、絲瓜、青菜,然后就東問西問,是誰的東西。問了一天,也沒人理會。最后,有人說,家里吃不完,自然會分給鄰居,不用多問。

    “插秧、收割,都需要在特定時間內盡快完成,農民們需要相互幫助。共同勞動也帶來了分享的土地倫理。”蔣勛說,他遇到的池上人勤勞而不自私,自然地懂得分享的快樂。在池上,各族群生活和諧,一起勞動,一起收獲。

    談到自己最大的收獲,蔣勛說:“這一年半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秩序、土地倫理?!痹诔厣?,只有團結合作的農民,沒有大到不可控制的企業和工業?!霸谫Y本化、產業化的大生產時代里,能不能保有古老的小農經濟及其自然秩序、土地倫理?”蔣勛說,這一點,池上做到了。

    友善大地、默默耕耘:池上人眼中的池上

    6月中旬,記者來到池上時,正好趕上一期稻作的收割前夕。沉甸甸的稻穗,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鋪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在蔣勛的池上農民“老師”中,有一位叫梁正賢。記者見到這位農民時,他正在自己的多力米故事館里招呼參觀者。故事館由家傳的碾米廠改建而來,如今擺放著老式碾米機和各種農具、知識展板,每件物品都在講述一粒米的故事。

    談到池上米的品種和優點,這位身材魁梧的農夫滔滔不絕,如數家珍。“池上米好,主要是因為本身自然條件好:平均海拔260米,日夜溫差大;地處卑南溪上游位置,水源干凈;產業單一,99%的農戶種植水稻,沒有工業?!绷赫t說。

    梁正賢是池上最早推廣自然農法和有機種植的農民。經過20多年的嘗試和積累,他的“有機夢”被越來越多的池上人接受,這也讓池上走出了一條精致農業的路子,米價不降反升。“只要把地顧好,自然農法和慣行農法的收成只差10%?!绷赫t說。

    從2001年開始,他還推動池上地理標識,最終使池上米成為有認證的限量商品?!俺厣厦椎钠放撇粚儆谌魏螐S商,只屬于全體池上農民。”梁正賢說,如今,池上每戶的年純收入在120萬至150萬新臺幣左右,種田的穩定收入給農民帶來了尊嚴。

    “在臺灣,可能只有池上的農民會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在家鄉種田’。”梁正賢笑著說,這里的農夫不羨慕城市里的白領,因為他們不用打卡,一年只工作八個月,“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對老天爺友善,順其自然地生活”。

    共享是池上人的農業倫理。早在15年前,社區就開展水稻農經技術班,要求每個農民寫栽培記錄,然后辦比賽,把好的樣品和栽培技術比出來、拿出來,再向所有農民公開,提高所有稻田的品質。

    如今,梁正賢忙著引進云門舞集、鋼琴藝術家來池上舉辦文藝活動,努力為池上的四季自然之美增添文化之美,為“池上米”的金字招牌錦上添花?!皶r代正在改變,我們也必須改變?!绷赫t說。

    福文村農民吳家恩在父親去世后回到池上,接續家傳的田業。“自己種田,一定要吃健康的米?!边@位返鄉青年用四年時間實現了有機田的轉變。他向農業教授學習,貫徹自然農法,以落葉做堆肥,讓土地充滿生機地力;任稻子自然生長,讓生態自行平衡……他慢慢摸出了自己的路徑。

    如今,吳家恩開起了“平安米鋪”,走上自產自銷之路。家里,碾米機、篩選機、包裝機一應俱全,每道工序都親力親為,每袋包裝精致的有機米,也如其標語“小農食在”,令人信賴。

    振興村農民張壯鑒已經在池上耕種40多年,家族四代務農。以前,常有人問他:“阿鑒,你要一輩子只種田嗎?”他每次都是笑著回答說:“這輩子我什么都不會,只是知道友善大地,默默耕耘,種出一粒粒正宗的池上山田米?!?/p>

    對張壯鑒這樣的池上人來說,“把最好的米與大家分享”,就是他們這輩子最想做好的一件事。

    在蔣勛看來,“池上經驗”就是尊重自然秩序和土地倫理,這為臺灣農業出路走出了一條路子,也回應了近幾十年來經濟發展后城市中發生的物質問題、人心問題。“像池上人一樣樂天知命,在自然和平凡中建立自己的信仰?!边@是蔣勛看到的一個答案。

    真正的生命是可以細水長流,天長地久

    2014年秋天開始,這一年半的蔣勛,畫一畫就去喝四神湯、畫一畫就去喝杏仁茶,他終于發現:「原來畫畫跟生活是在一起,而不是像在巴黎那樣,彷佛一個夏天要把生命過完?!?/p>

    蔣勛說,激情也沒有錯,但真正的生命是可以天長地久,兩者不同。他慢慢發現生命中是有東西可以細水長流的,在這里,每天散步,聽到水聲、看到春耕,等待秋收,體會到農業的文明是天長地久的,像種子放在土地里,要等待發芽、結果,必須經歷春夏秋冬,有其自然秩序。

    蔣勛說:「孔子一直講他的哲學核心是仁,就是瓜子仁,是硬殼里發生生命的部分,我感覺到,我到池上好開心,開始知道佛教說的因跟果,就是種子和果實,必須知道有個循環?!?/p>

    蔣勛說,池上的農民,是他這一年半真正的老師,教會他怎么在土地里學習,而這是在臺北的知識分子沒辦法教他的事,「知識分子有一種不自覺的傲慢,但回到土地,就必須謙卑,農民們所有工作都是彎著腰。」也是農民告訴他:「豐收時,最飽滿的稻穗都是彎著腰的、更接近土地,如果還傲慢地直立起來,就不是好的稻殼。」

    他把在臺北常說的米勒搬到這里演講,聽眾就是農民,不像都市人看的是藝術、寫實主義、印象派,他們問的是:「你說這兩個農夫在收馬鈴薯嗎?我覺得是種馬鈴薯,那動作是種馬鈴薯?!故Y勛趕快去查,農民說的對。

    「所以我說,我這一年半的老師是農民。他們看東西的角度和你不一樣,你說的是美術,他們說的是生活?!?/p>

    農民在土地里勞動半世紀,身上有一股穩定性,豐收時到土地公廟拜拜,而遇到歉收,一次焚風吹45分鐘,將所有稻殼變成空包彈,一年的努力白廢,他們還是去土地公廟拜拜。蔣勛自問:「我的知識分子的傲慢,可以這樣嗎?成就好,感恩,如果不好,還能感恩嗎?我可能怨怒,可是他們永遠感恩,他們覺得永遠要敬天地,因為其中有你不知道的因果?!?/p>

    蔣勛自認,長大的過程一直有偶像,可能是托爾斯泰、貓王、披頭四,「我現在的偶像是農民。原來真正的偉大是回到平凡做人、做平凡到別人不知道的人。他們讓自己謙卑到你看不到他,我現在要學習這一點?!?/p>

    「這是農民的智慧。這功課我做了一年半,畫展和池上日記是我第一個交出來的成績。但這功課我才做了第一課,還沒做完?!巩嬚归_完,蔣勛還要再住下。

    會見臺北客人的前兩天,蔣勛才從巴黎回來,時差難免造成人的困倦,但他依著習慣,一早,在太陽出來之前,去了大坡池散步,拍下夏荷最嬌艷的照片。

    這樣的照片,他手機里有4700張,「這一年半來,我有目的地拍下照片,記錄立春、春分、立夏、小滿、秋分,各個季節,我在學習自然秩序、土地倫理?!?/p>

    這個時節的來客,滿眼盡是綠油油,一如他架上的畫,還領受不到池上當地人選定的代表色金黃色。蔣勛說:「那是因為豐收的記憶太美好。小滿這個節氣,稻子在抽穗,綠中已經有點黃,嫩嫩的黃剛出來,再兩周就是金黃,那是豐收季。那個黃對池上人來說,是很美好的記憶。」

    但他眼里的池上不只是黃,還有各種顏色,稻殼的金黃與油菜花的嫩黃也不一樣,大坡池晨間的荷花就有著夏天的嫣紅。每個季節的顏色都美。

    那臺北呢?美的專家想不想就答:「灰吧。有部分是因為心情,人的焦慮、低沉、灰暗、沒有夢想。」蔣勛這次畫展里有兩個人像,是他自臺北捷運拍了回來畫的,無色彩。

    但即使如此,目前有四分之一時間在臺北的蔣勛,打算將比例調到各半。「我樂于往返城鄉之間」,他說,每次花3小時坐縱谷火車,一點都不累,還覺得很快樂,沿路看著山、云、海的美,就拿起手機貼著窗錄影。

    「我來池上之后更愛臺北。雖然聽不到柏林愛樂、看不到張作驥的『醉生夢死』,看不到誠品可以買到的一些好書,但都會有都會的美。」他更能體諒捷運上的人可能有的疲倦、職場的焦慮,似乎比池上的農民更苦、承擔更多生命的壓力,「我想寫詩歌、畫,給他們更好的安慰?!?/p>

    他想調整為一半時間在臺北、一半時間在池上,想做為兩地溝通的角色,「繁華與樸素是可以對談的,希望都會的人有更多機會認識池上,池上的年輕人可以到臺北?!?/p>

    這樣,蔣勛還是有一半的時間可以親近柏林愛樂,也有一半的時間,可以在這擁有臺北少見的大窗與自然光的畫室里,畫出他在池上的感動。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91精品在线播放|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 2021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jazzjazz国产精品|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黄页在线播放免费|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2021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97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