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馮牧文學獎在京頒獎
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文學獎評委會主任陳建功介紹評獎情況,并宣布獲獎名單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馮牧文學獎評委會副主任吳義勤主持頒獎會
5月6日,第五屆馮牧文學獎在京頒獎。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高洪波、李敬澤、閻晶明等出席頒獎活動。束沛德、周明、張守仁、崔道怡、繆俊杰、楊匡滿、孟繁華、陳曉明、何向陽、徐劍等作家、評論家、編輯家參加活動。頒獎活動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主持。
經過嚴格評選,評委會將本屆馮牧文學獎授予石一楓、魯敏、李云雷三人,以獎掖他們近年來在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批評領域的突出成績。
馮牧文學獎評委會主任陳建功介紹了本屆評獎的有關情況。他說,馮牧文學獎設立的初衷是為了獎勵評獎年度內以豐贍的思想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在文壇初露頭角的文學新人,獎勵站在時代思想的前沿,具有深邃思考和敏銳藝術感受力的青年批評家。陳建功介紹說,本屆評獎進一步明確了“專家獎”的定位,初選自1月中旬啟動, 3月31日舉行終評會議,評委會經過認真充分的討論,最終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遴選出三位獲獎者。
評論家陳曉明為石一楓宣讀授獎詞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為石一楓頒獎
評論家孟繁華為魯敏宣讀授獎詞
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為魯敏頒獎
報告文學作家徐劍為李云雷宣讀授獎詞
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為李云雷頒獎
在三位獲獎者中,石一楓的小說被認為對當下的社會現實特別是普遍的精神難題尖銳發聲,其作品以人物的獨特、文風的犀利、語言的俏皮,使京味小說的傳統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魯敏的小說則在平白如水的日常生活中耐心地尋找著新的文學元素,作品既飽滿醇厚,又展示了豐富的可能性:早期專注于人性的幽暗,近期則執著于人間的友善和暖意。作為守正持重、富有情懷的青年批評家,李云雷對“底層寫作”的持久關注和耐心闡釋,使這一文學現象有了歷史感和知識譜系性,他的《秦兆陽:現實主義的“邊界”》等論文對現實主義內在機理及發展變化進行了扎實研究,見解深刻,重申了現實主義的當代意義。
三位獲獎者在頒獎會上表達了對文學的敬重之心,并表示將以各自的創作繼承前輩優良的文學傳統,直面當下現實,努力破解難題,在創作與評論中回應時代巨變,探索文學革新。在他們看來,當代中國已進入新時代,這對文學創作和理論批評來說都是新的契機,作家批評家們既面臨挑戰,也面臨機遇。所有的寫作都如同鏡子一般,映照自我,映照他人,也映照著時代的斑斕與激越。作為寫作者,大家都將在新的時代中以不同的努力捕捉和呈現時代的波瀾壯闊和個體的幽微,并從中折射出人性的無限可能。而文學批評應該站在時代的前沿,切入時代發展的核心問題,不斷提出新的思想命題,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交融與交鋒,引導文學創作朝新的方向展開。
馮牧文學獎是為紀念當代卓越文學工作組織者、評論家、散文家馮牧先生而設立,繼承弘揚他扶植新人、促進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遺愿。本屆評獎委員會主任由陳建功擔任,副主任為高洪波、李敬澤、吳義勤,評委會委員由閻晶明、施戰軍、陳曉明、孟繁華、徐劍擔任,秘書長為程小玲。
獲獎作家與評委合影
馮牧家人以及嘉賓合影
(編輯:陳澤宇)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