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七事
年少時覺得生活是琴棋書畫詩酒花,長大后覺得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題記
柴
來自靜謐的樹林,得天地日月精華,卻偏偏成了時間的棄兒。柴,是風肆意舞蹈后的杰作,也是雨侵蝕后的孤單。在沒有根滋養的四季里,它依然平靜等待。等待被有緣人撿去,或是做了柵欄,依然生機勃勃地展現田園之美;或是被投入火中,縱身火海只為熬制一碗香氣四溢的幸福粥飯;或是有幸被藝術家隨型雕刻,視之為寶放在茶室……無論它歸于何處,都是緣分,都是最好的去處。
柴,養在天地,歸于天地。沾染濃郁的生活氣息,卻散發迷人的樹香。
米
從幼苗、秧田、返青,到分化、形成、完成、開花結實,再到乳熟、蠟熟、完熟。水稻的一生雖然有些漫長,卻沐浴過三月的春風習習、四月的溫柔和瀟灑、五月的溫和而不疏淡、六月的溫婉恬靜、七月的天空透藍、八月的風輕云淡、九月的秋高氣爽、十月的月光浸水、十一月的秋風寒涼。一粒米,經歷了這些大美的景色,便也圓滿了吧?
米,經過近三百天的成長,最懂付出與收獲,最懂泥土的芬芳和日光下的汗流浹背!
油
三月的花海是屬于油菜花的,滿眼的黃色一眼望不到邊,雖然稱不上浪漫,卻也是讓無數人魂牽夢縈。
繁花落盡時,只剩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我們從不擔心它會落寞和無趣。歷經過美的事物,也必然能經得起千錘百煉。油菜花籽經去雜、去石后進行破碎、蒸炒、擠壓,讓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把一粒粒籽成成變成了油。
從浪漫的美,到作繭自縛的破繭成蝶,化美重生,我只羨慕油和它前生的那一篇花海。
不是所有繁花后的落寞,我們都可以扛得住,油卻可以——經千萬次錘煉,依然可以如水透徹。
鹽
海水是鹽的“故鄉”,來自湛藍大海的它卻一點也不浪漫。從古至今,官商無不爭奪,得鹽者,可囤積萬千財富,亦可引起戰亂。毛澤東曾說“寧失延安、不丟鹽灣”,由此可見“鹽”是革命的命根子。
鹽,是時代更迭中無形的推手。撥開歷史的云霧,鹽卻是最懂我們生活日常的:它淡無味,咸無味,最知分寸。有分寸,才有余地,才有不一樣的海闊天空。
我常常驚訝于鹽的大度和包容,它可以讓甜不膩,可以讓酸不澀……大概,只有在寂靜的海底沉睡億年的鹽,方能有我們渺小人類沒有的胸襟吧?
鹽,于寂靜的海底生長,得億年光照,入人間百味,品萬家幸福!
醬
醬源于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相傳漢班固的《漢武帝內傳》中記載西王母下人間見漢武帝,她告訴武帝,說神藥上有“連珠云醬”、“玉津金醬”,還有“無靈之醬”。于是就有制醬法是西王母傳與人間的說法。西王母下凡自然只是傳說,但我仍然愿意相信:來自民間的美食和美好傳說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民間智慧的精華。
年少時,見過祖母和母親制醬:選豆、蒸煮、晾曬、發酵,如果再加上夏季剛摘的西瓜瓜瓤,醬的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醬好吃,但卻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醬在黑暗中默默匯聚力量,等待再次被打開,再次被曝于陽光下,訴說美味傳奇。
醋
從唐太宗賜給房玄齡夫人的那壇“毒酒”開始,醋就與愛情與女人有了更為深切的關聯。醋,為大多數女人所愛,因為它即使背負了“爭風吃醋”的名聲,但依然不計前嫌地為女人的美貌、體態以及女人手中的吃食用心服務:醋加入水中洗頭可以去頭屑;用加醋的水洗臉可以淡斑;多吃醋可以減肥……
醋,容納了大眾的生活智慧,用簡便的生活日常化解我們生活中的諸多難題。它不是藥,卻可治病無數;它不是化妝品,卻可以讓玉顏增色……愿我也做一個愛吃醋的女人,懂生活之道,多有大智慧。
茶
前年在日照的一間茶舍,第一次看到手工炒茶。夏日的夜里,
受邀在茶室的門口喝茶。從夜幕降臨一直聊到了深夜才和家人離開。而今年歲逐增,喜歡一個人在深夜喝茶,看茶葉翻騰、沉浮,如看到了我們跌宕起伏的人生。
酒是一群人的落寞,茶卻是一個人的狂歡。
我愿守一杯清茶,執一卷書,看盡人間繁華和落寞,不悲不喜。
粗看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細細品味之后,發現生活中也不乏琴棋書畫詩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