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禮,刻骨銘心
1998年新月初八,年味尚濃,一份大禮翩然而至,收件人竟是我媽媽!
意外,驚喜萬分!媽媽只字不識,她常常為此自卑,我總是安慰她,那不是她的錯,是那個時代之過。媽媽文盲,又怎么會有人寄信給她啊?拿禮物的手微微顫抖,拿不穩,禮包掉落兩次,好在沒有摔壞。
精致的包裝,精美絕倫,藍色多瑙河為主調的外觀設計,配一張心型的康乃馨卡,溫馨,寧靜,淡雅,散發出陣陣馨香,賞心悅目,愛不釋手。一打開來,卡還自動播放《童年的小搖車》呢,多么甜蜜幸福的回憶,好像又回到童年時光,躺在搖籃里,枕著媽媽的歌謠,在媽媽的輕搖中,酣暢入夢。
我們一邊拿媽媽取樂,一邊猜謎,你一 言我一語,眾親樂呵呵。一層層削開包裝,哇!兩盒銀杏洋參丸!價格不菲的呀。
誰寄的啊?這么神秘的禮物?
看看郵寄地址:廣東電臺城市之聲。
我想起來了,過年前,我聽城市之聲有個活動,就是聽眾朋友給自己的媽媽寫封信,寄往電臺。有機會讀出的,電臺便會送上一份禮物,直接寄給該聽眾的媽媽收。
我寫了,寄了,讀出了?我沒聽到啊!畢竟沒有時間分秒不落收聽節目。
我寫了媽媽如何賢良淑德,如何孝敬公婆,如何相夫教子;怎么慈悲為懷,怎么助人為樂,怎么克勤克儉。特別重筆濃彩描述了爸爸抱孩子逗弄孩子手不閑的情況下,媽媽就會端水給爸爸洗腳,擦腳。爸爸生病時,媽媽對爸爸也是這么好的,做好吃的拿到床前侍奉爸爸,盡到一個賢妻良母的職責。爸爸去工商所上班那23個年頭,為了爸爸不用老上洗手間而影響工作,媽媽就用極端有限的米撈飯給爸爸吃了去鎮上,自己就喝米湯,讓孩子們喝稀飯。
唉,那年那月,真苦了媽呀!可是媽媽任勞任怨,縱使無米下炊,都沒有埋怨過嘆息過發泄過,沒有拿丈夫孩子做出氣筒。對后娘也是一口一聲媽。
敬佩媽媽,贊美媽媽,努力找出自己同媽媽的差距,以媽媽為榜樣,學習媽媽,是我寫信的主題。沒想到,這封信得以發表,還因此贏得了一份大禮。
媽媽服食后感覺很舒服。媽媽的謝意如春潮一般,在我的心湖蕩起一圈圈漣漪。我正想多買點給她服用,然而,媽媽卻在17天后因破傷風遭誤診不治,匆匆駕鶴西去。轉眼間,媽媽離去19年多了,給她的禮物該寄往何方?家里有好吃的,去哪里呼喚媽媽回來吃一口啊?
饑寒交迫時,媽媽做牛做馬養活一大家老小。豐衣足食時,媽媽卻無福享受。子欲養而親不待,該是人世間最大的遺憾!
唯這兩盒銀杏洋參丸,是媽媽短暫而凄苦一生,唯一的、以媽媽名字作收件人的一封郵件,一份薄禮。
這禮,乃我心頭之痛,讓我刻骨銘心,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