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專業干部應成為群眾文藝的領頭雁
文化館專業干部能夠在文學藝術創作中成績卓著,或在公共文化理論研究方面卓有成效,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一技在身,文化館專業干部的專業能力就無從談起,要去進行藝術輔導或者文化工作指導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缺少號召力和凝聚力。但是,如果文化館專業干部只是專注于個人創作,那是應該冷靜反思的。
文化館專業人員的價值,既與自身的創作成就相關,也體現在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輔導培訓工作中。有的時候,卓有成效的文藝輔導,更值得文化館專業人員自豪和驕傲。原浙江省群眾藝術館副館長、畫家池沙鴻先生在回憶嘉興市秀洲區農民畫的發展歷程時,曾經滿懷深情地講述上世紀80年代文化館美術干部袁谷人等人所作的貢獻。我就此從網上檢索,深感震撼:袁谷人是中國知名版畫家,1996年獲“魯迅版畫獎”,這是中國版畫家協會授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杰出新興版畫家的榮譽。袁谷人的作品《一樹春風》《金秋》《昨夜春雨》曾入選全國美展;《晨渡》《陽春》《昨夜春雨》先后入選全國版畫展……僅從個人創作成就來看,袁谷人已經讓人肅然起敬,然而他在文化館領域最大的貢獻,是和同事們一起,從無到有,締造了在全國至今都富有影響的秀洲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他和館里的美術干部毛桂洪一起,學習上海金山新農民畫創作經驗,開辦農民畫創作培訓班,指導農民畫作者吸取水鄉藍印花布、刺繡、灶頭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元素,發揮農民畫家自身的想象力,用多彩的畫筆描繪當代水鄉人的詩意生活,展示水鄉人的精神世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晚期中國農民畫活動的黃金時期,在袁谷人等美術干部的帶領下,當地農民畫創作隊伍不斷壯大,一批優秀的農民畫作品在全國頻頻獲獎。1988年,嘉興秀洲區(時稱嘉興郊區)成為文化部首批命名的45個“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之一。袁谷人退休之后,張覺民、陳玉峰等一批農民畫創作骨干成為引領當地農民畫活動發展的領頭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這個品牌如今依然閃閃發亮。
我想說的是,文化館事業的發展就需要一批像袁谷人這樣“德藝雙馨”的專業干部,在專業領域取得驕人的創作成果、具有知名度和號召力的同時,熱愛文化館事業,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群眾文藝輔導工作中,培養和引領富有創作熱情的群眾文藝創作隊伍,打造群眾文藝創作品牌。
在肯定文化館專業干部創作研究能力、恭喜其創作成果之余,需要反思的,是其對文化館職能的準確把握,對文化館干部職責的切實履行。1992年文化部出臺的《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對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的職能作了明確規定,其中包括“輔導、培訓群眾文化系統在職干部及業余文藝骨干”“組織、輔導和研究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業務干部要完成一定的創作任務”。2009年浙江省政府發布《浙江省文化館管理辦法》,其中規定文化館的職能包括“組織開展群眾文化藝術創作、表演和展覽等活動”“組織開展群眾文化藝術交流”“組織開展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和群眾文化藝術隊伍、骨干的輔導”等。2017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也將“全民藝術普及”“向公眾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藝術培訓”列入其中。無論是國家層面的文化立法、文化部的規章,還是地方立法,藝術普及一直都是文化館的使命與職責之一,組織開展群眾文藝創作,輔導、培訓文藝骨干和社會文藝團隊,都是文化館的職能范圍。
文化館專業人員除了示范性的文藝創作,同時承擔著培訓下一級文化館業務干部、輔導業余文藝骨干創作的任務。這是文化館與專業文藝院團、專業畫院的定位與職能不同之處,也是文化館專業人員與專業文藝院團、畫院專業人員職責不同之處。在文化館工作,必須履行職責,僅僅專注于個人的專業創作,是遠遠不夠的。
一個人走也許走得更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遠。文化館的服務職能,專業人員的工作職責,要求我們成為群眾文藝創作和發展的領頭雁。
(作者系浙江省文化館研究館員、中國文化館協會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