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鄉情畫于心
家鄉山水系列 丁立人
家鄉的山水,家鄉的人,家鄉的戲……日前,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回歸之心——丁立人藝術展”上,畫家丁立人筆下的重彩、剪紙、印鈕,傾注了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懷。
正如旅法藝術家趙無極認為,丁立人的畫是東西方藝術的濃縮。丁立人,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臺州市,擅用彩墨、雕刻、剪紙等藝術手法,同時汲取中外民間藝術營養,諸如傳統板畫、刺繡、石雕、壁畫等。他突破了西方自然主義和東方文人繪畫的思想,作品洋溢著生命力,激情濃郁,天真爛漫,睿智而淳樸,深邃而單純。
藝術作創是一項虔誠的工作,虔誠度決定藝術品的質量。有人說“藝術即道德”,從事藝術就是追求真、善、美。丁立人對此早有覺悟。他向往單純、真摯、樸素的境界。因此,他選擇的老師是史前藝術、民間藝術、兒童繪畫及東西方藝術。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丁立人的作品中的現代人是古代人的折射,畫中的故事不是簡單的畫面中的故事,而是畫家個人情感中的故事。
20世紀60年代初,丁立人的一幅版畫有一張床那么大,題材是鄉間風俗,用翠綠的染料,印在暗黃色的牛皮紙上。刀法不加修飾,人物造型無拘無束,構圖很簡便,一切都像信手拈來,走上一條全新的創作之路。
在信息時代,作品的民族面貌容易被人忽略。作品體現不出民族性,即使廣泛攝取營養,獲得高度技巧,也會淹沒在世界藝術海洋之中。從丁立人的畫作中,依稀可見漢畫的結構,魏畫的造型,以及民間版畫、年畫的色彩,民族氣息濃郁。這正是由于他熱愛中國民族美術,而且天南地北廣泛收集、研究民間美術,日積月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