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玩轉”虛擬與現實
作為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最新作品,《頭號玩家》可以說讓人驚喜連連。該片根據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改編,時間放在了2045年,此時的世界處于混亂和崩潰邊緣,現實世界令人失望,人們將救贖的希望寄托于“綠洲”——一個虛擬的游戲當中。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托、沉迷游戲的大男孩,憑著對“綠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找到隱藏在關卡里的3把鑰匙,成功通關游戲,并且還收獲了網戀女友與事業。
電影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線性的敘事方式看似簡單,其實很考驗導演功底。男主角類似武俠小說般的機遇巧合,如果沒有合適的鋪墊加以展開,即便有著創新的世界觀,也很可能淪為一個三流的故事。導演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技巧。首先在節奏控制方面,《頭號玩家》可以說是一流,無論是開場前10分鐘內令人心跳加速的競速賽,還是影片角色現實與虛擬間的無縫切換,都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十分過癮。
《頭號玩家》并沒有止步于簡單的游戲故事,它還給觀眾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掌握虛擬現實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平衡?流行文化和游戲文化給受眾提供了一種逃離現實的沉浸感,它們對于理想世界的投射,帶給使用者絕佳的體驗,然而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陷入沉迷的狀態,網癮或是瘋狂追星就是這個道理。遺憾的是,影片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很表面,就像是影片主角最后決定每周關閉“綠洲”兩天,以幫助人們回歸現實一樣。這個決策只解決了表面上的矛盾,深層次問題并沒有觸及。
同時影片還給我們另一種思索,就是如何保證對網絡世界的監管。雖然“綠洲”的創始人希望為玩家提供一個自由暢玩的土壤,但是在這片土地仍然開出了惡之花。影片里面的反派正是在這種無監管的狀態下,利用游戲規則的漏洞,讓無數家庭與個人遭受罹難。資本巨頭對于個人隱私與權力的踐踏,結合當下的現實,不禁讓人心里一驚。過度的自由往往會催生真正霸權,這也是影片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最后再聊一聊影片的彩蛋文化,《頭號玩家》公映之后,媒體與觀眾立馬陷入了找尋影片彩蛋的狂歡之中。
導演為這部電影披上了復古流行文化的外衣,相關的彩蛋層出不窮,雅達利游戲機、電影《回到未來》的跑車、《顫栗》MV的紅色外衣……這些都為影片增添了無窮的趣味,喚起了觀眾的集體回憶,也是導演對于近幾十年來游戲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一次致敬。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兩種文化因為某些因素一直被人所詬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影響和改變著整個世界,影片對它們的致敬,原因也在于此。
不過,對于影片的彩蛋文化,應該辯證地去看,彩蛋文化可以說是導演與觀眾間的契約,這中間需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懂得的人自然會心一笑,然而不了解的人則是一臉茫然。所以在設置的時候很有講究,并不是每次“情懷殺”都有著美好的結果。比如有個亦真亦假的笑話,說有個觀眾看完電影后不解地問道,“不是說100多個彩蛋么,怎么就結束了?”我們在笑一笑的同時,也要思考這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