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教育,重視方法而忽略了智慧” 人氣“賴聲川大講堂”分享創意產生的秘訣
創意之于現代社會發展已不可或缺,在藝術領域之外,如何運用創意思維學習、工作乃至生活,成為許多人所關切的議題。“生活”這個最大的靈感庫如何演化為創意?日前,在一場別具一格的“賴聲川大講堂”中,導演賴聲川為我們提供了他多年來在戲劇生涯中如何做創意的經驗。這是繼年初超高人氣的“大講堂”之后,賴導再次與大家分享他的獨家“創意學”。
無論是《暗戀桃花源》的悲喜交集,還是《如夢之夢》的奇思妙想,很多人都好奇,賴聲川每次都能帶來新東西,他源源不斷的創意是從哪里來的?在這次的分享中,他說出了一個秘訣——創意的產生要靠智慧與方法,而在時下教育中,人們往往只重視方法,而忽略了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來自生活:“好的創意人能同時處理大的構思與小的細節,這需要極度的專注力和組合能力,處理最重要的事需要累積很多的經驗。一個人每天看的戲、做的工作、經歷的生活而留下的痕跡,必將會累積成他自身的經驗,這些經驗在產生的時候往往是零散破碎的,但它們都是創意的來源。”賴聲川說。
那么賴聲川自己是如何消化生活從而變成靈感的呢?在上海生活的這三年里,他常常騎著自行車在街頭閑逛,老建筑、舊街道、老梧桐到他眼里,變成了一個個靈感,累積在心中,創作的時候,就把所見所想一個個串聯起來。比如這次在創作新劇《隱藏的寶藏》的時候,這些靈感就慢慢又累積成了他筆下的上海故事。
除了累積生活經驗之外,賴聲川說培養智慧的另外兩個要素是“習性”和“動機”:“習性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畫畫,喜歡玩音樂,這直接導致我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之后的戲劇作品中。《如夢之夢》《藍馬》的音樂我都參與創作,包括上劇場的設計,我也提供了很多創意的點子。另一個是動機,它是走向智慧的最簡單的方法。如今文化產業被看得很重,很多人認為文化能賺錢,但文化真的是為經濟服務嗎?動機的光譜,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為己,一個是為人,越往‘為人’的方向靠,就離智慧越近,真正的成就與意義都在這里。”
據悉,“賴聲川大講堂”年初一經上線便收獲強烈的反響,觀眾參與度火熱,現場氣氛活躍,賴聲川以幽默的口吻、形象的講解為數百名觀眾帶來滿滿的智慧干貨,創意也在這樣的對話中被激發出來。下一次的大講堂時間也已經確定,6月2日,賴導將繼續在上劇場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