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金麻雀獎(2015--2017年度)頒獎活動在河南開封舉行
4月15日,小小說金麻雀獎(2015--2017年度) 頒獎活動在古城開封舉行,胡平、何弘、楊曉敏、謝志強、雪弟等部分評委,以及陳培良、甘桂芬、張曉林等各界人士與會,并為本屆獲獎作家白秋、津子圍、侯發山、胥得意、馬寶山、高滄海、劉立勤等人頒發了獎杯和榮譽證書。
頒獎會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河南省文學院院長何弘主持,河南省作協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說學會會長楊曉敏作了關于本屆評獎的情況說明。
小小說是時代文體,它以一種平民藝術精神營造當代文學獨特風景,形成了30多年來方興未艾的文學讀寫浪潮。100余名小小說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加入省、市作家協會的小小說作家數以千計;琳瑯滿目的小小說佳作令讀者耳熟能詳,300多篇小小說優秀之作進入各類教學讀本;每年數量眾多的小小說作品被列入語文教學及中招各類分析、解讀試題;全國各地的小小說報刊、小小說學會、沙龍及新興的自媒體網絡平臺等,非常活躍,吸引、凝聚、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小小說寫作者。
小小說金麻雀獎堅持作品思想內涵、藝術品位、智慧含量俱佳的標準,兼顧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在此基礎上,綜合考量作家的整體創作成就。楊曉敏表示,金麻雀獎的設立,對于倡導和規范小小說文體,催生一代高品位的小小說作家,帶動一個小說品種的繁榮興盛起到重要作用。
小小說金麻雀獎為民間獎項,自籌經費,每三年評選一屆,自愿申報,評選工作由小小說金麻雀獎評審委員會組織實施。
本屆獲獎作者中,既有以中長篇創作為主的作家,有數十年對小小說文體情有獨鐘的作家,還有活躍在網絡平臺的作家以及海外華文作家。
參加頒獎會的還有歷屆小小說金麻雀獎獲得者、全國各地小小說學會、沙龍負責人申平、蔡楠、袁炳發、劉建超、王培靜、魏永貴、非魚、李立泰、原上秋、梁小萍、張玉玲、薛培政、任崇喜、曹洪蔚等。
小小說金麻雀獎
楊曉敏
麻雀的生存能力極強,有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天性。無論春夏秋冬,天涯海角,處處可見其靈動活潑的身影。啼鳴說不上婉轉,卻是內心的歌聲。離人間煙火最近,卻又不愿被關在籠子里。麻雀又是唯一遍布五大洲飛翔的鳥類,正因為如此,麻雀才被譽為“空中的平民”。
當代小小說讀寫數十年方興未艾,能使文學的原始生命力得以蓬勃復蘇,這些特征和麻雀的生存狀態何其相似。用簡潔的語言最能概括小小說特點的,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在“評獎標準與條例”中規定,該獎項以每位作家在規定年度內公開發表的十篇小小說為參評單元,一方面針對每篇參評作品的思想內涵、藝術品位和智慧含量進行品評;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十篇集束式的閱讀,基本上可以衡量出作者整體的綜合創作實力。
小小說金麻雀獎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評選范圍具有全國性,不受一些報刊某次命題征文的局限;二是以十篇小小說作品為參評單元,既可集中反映參評作者的綜合創作實力,又能增加小小說作品的整體厚重感。
小小說金麻雀獎的設立,調動了廣大小小說作者的寫作熱情,自發調節、改善著一支業余創作隊伍的散兵游勇狀況,對于倡導和規范小小說文體,催生一代高品位的重量級的小小說作家,帶動出一個小說品種的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003年首屆評選開始,小小說金麻雀獎的獲獎作家中,既有對小小說情有獨鐘的文壇大家和小說名家,如馮驥才、王蒙、林斤瀾、孫春平、聶鑫森等,而更多的則是專門從事小小說創作或以小小說創作為主的人,而且較為完整地涵蓋了龐大的小小說作家隊伍中的老、中、青三代的代表性人物。其琳瑯滿目的作品,也包羅了各類不同的題材內容、藝術個性和審美風格,基本上彰顯了當代小小說創作領域的至高水準與發展趨向,已成為當代文壇極具影響力的重要文學獎項之一。
當代小小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軔萌芽,經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大力倡導與規范,到新世紀之初已漸趨成熟。為了這一新興文體的發展繁榮,一茬又一茬的小小說寫作者們進行了不懈探索,許多報刊和有識之士,用汗水、心血和智慧營造出小小說良好的生存環境。海外華文小小說作家,也神往這只翱翔天空的金色小精靈。民間性的小小說金麻雀獎,構成了當代文學領域的小小說文體的至高榮譽。
以麻雀來命名這一獎項,也是為了體現其民間立場,賦予這一獎項濃郁的平民意味。由文學界專家、業界編輯家組成高規格的評委會進行評選,具有全國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旨在遴選精品,推舉名家,以帶動全國范圍內小小說創作的健康發展。參評作家只有靠作品,靠實力,才能真正站在領獎臺上。
遴選佳作,推介作家,傳播文化,服務社會,以促進小小說事業的發展繁榮:即鼓勵以小小說創作為主的作家,建設小小說作家隊伍的梯次結構,選優拔萃兼及不同藝術追求和創作個性,注重小小說文本的倡導規范,舉薦小小說名家名篇的標志性示范作用。
一種文體的興盛繁榮,需要有一批批膾炙人口的經典性作品奠基支撐,需要有一茬茬代表性的作家脫穎而出。正是這些作家的精品與經典作品支撐起小小說的藝術大廈,代表了小小說的藝術高度與價值尺度。
小小說金麻雀獎評選出來的作品結集出版,為后學者奉獻出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的創作范本,也凸現一種新文體在字數限定、審美態勢和結構特征,以及在藝術規律上的大致界定。旨在總結、梳理和展示當代小小說創作和理論研究的主要成就,為廣大小小說作者和愛好者提供有著至高藝術水準、適合閱讀和學習、值得欣賞和珍藏的經典讀本,為小小說研究者和評論家提供一部可供參考、內容精當、有典籍意義的小小說作品選集。
30年來,小小說讀寫的奇跡己成為一種令社會各界矚目的大眾文化現象,其文體意義、文學意義、文化意義、教育學意義、產業化意義和社會學意義均彰顯豐沛,成為當代文化建設中被熱點解讀的關鍵詞。
設立小小說金麻雀獎,在創意上屬于靈光一現的“神來之筆”,站在文學乃至民族文化傳承的立場上,即使怎樣評價它都不會顯得過分。因為在若干年里,它催生了一種新文體由弱小到壯大、由散漫到規范,主要以民間讀寫和組織的形式,創造了這樣一件具有文化創新意義的事情。“乒乓球雖小,卻是國球”,它體現的體育精神是全民參與的運動,而不是僅為奪冠的項目。
小小說金麻雀獎動機純粹,品相莊嚴,又因為它的全國性、公正性,經數年經營,早已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在業界內外有著良好口碑,有不可取代的權威性,在三十年間起到了“推介佳作、扶掖作家、文體示范”的作用。
隨著小小說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小小說金麻雀獎的評選機制,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楊曉敏,河南省獲嘉縣人,生于1956年11月。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作協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說學會會長。曾在西藏高原服役14年。曾任《小小說選刊》《百花園》主編20余年,編刊千余期,著述七部、編纂圖書近四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