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決定了今天的相逢
峨嵋金頂 張大千
塔吉克新娘 靳尚誼
紅日初升 潘世勛
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上,充滿傳奇色彩的唐代精品《八十七神仙卷》真跡首次全卷展出,把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活動推向一個高潮。
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系列活動中,還有眾多美術精品紛紛亮相。“歷史決定了我們今天的相逢!”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如斯感慨。世紀歷程,波瀾壯闊,中國最早的國立美術學府迎來百年華誕。站在今天的美術高原上回首百年,仰望一座座歷史高峰,頓感勇氣倍增。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中國方案”
20世紀初,關于中國畫傳統與革新、繼承與創新的話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中國畫開始逐步脫離固有的“筆墨”思想,將西畫的構成元素引入創作。一時,用西畫改造中國畫成為潮流。事實上,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如何創造出有中國意蘊的美術作品,并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高等美術教育教學之路。“徐蔣體系”正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中第一個有完整教學體系的“中國方案”。
徐悲鴻年長蔣兆和9歲,他們初次相逢于上海。彼時,徐悲鴻在8年法國留學后剛回國,蔣兆和還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美術愛好者。當徐悲鴻看到蔣兆和的水墨人物畫,立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祖國美術文化的研究熱情,讓他們走到一起。
“徐蔣體系”的學術命題盡管2004年才由美術評論家馬鴻增提出,但命題的提出實際是對20世紀“徐蔣體系”教學實踐的系統總結。馬鴻增認為:在20世紀形形色色的中國美術思潮中,真正形成完整體系并在藝術實踐中發揮巨大作用的,首推徐悲鴻倡導的寫實主義。這一體系在中國畫領域經由蔣兆和承傳與發揮,進而演化為“徐蔣體系”。
“徐蔣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美術體系,其貢獻莫過于突出性地促成了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誕生和發展。這是在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下開出的、異于西方現代藝術潮流的東方藝術花朵。
“徐蔣體系”與徐悲鴻、蔣兆和本人相聯系的代表作,大多是在抗戰期間,是帶有強烈愛國激情的現實主義作品,從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會師東京》《巴人汲水圖》、各種奔馬,到蔣兆和的不朽名作《流民圖》等。從這些作品不難看出,徐悲鴻、蔣兆和的創作道路和教學體系,是能夠肩負時代重任、反映時代需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蘇聯專家主持下,文化部委托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了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和科林杜霍夫雕塑訓練班,為中國培養社會主義美術創作人才。這兩個訓練班成為中國美術界的“黃埔軍校”,培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美術師資和創作主力,包括油畫專業的馮法祀、靳尚誼、俞云階、高虹、陸國英、王德威、王流秋、何孔德、諶北星、侯一民,雕塑專業的沈文強、馬改戶、曹春生等一大批學員,日后都成為名師大家。兩個訓練班不僅為中央美術學院培訓了師資,也為全國各重點美術學院培訓了師資,大大增強了當代中國美術發展的基礎。
“為中國畫”的人民藝術大道
中央美術學院百年華誕,中國人民銀行特別發行了一套紀念金銀幣。這套金銀幣的設計者正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之初,就已經確立了“為中國畫”的宗旨和創作主力軍地位。首任院長徐悲鴻在《中央美術學院成立獻詞》中指出:創造出大眾的、科學的、民族的新中國美術,這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張仃、周令釗參與國徽設計,并作為主力設計完成了全國政協會徽等工作。在時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院長劉開渠的主持下,中央美術學院教師滑田友、王臨乙、曾竹韶、王丙召、傅天仇參與創作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周令釗、侯一民等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還多次參與人民幣的設計。
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先后承擔了上百套郵票的設計創作任務,其中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郵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首輪生肖郵票中的猴票,就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版畫教授黃永玉設計的。
從小小的郵票,到恢宏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再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相關場館和室內裝飾,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的身影始終活躍其間。如今,百年再出發的中央美術學院,將沿著“為中國畫”的人民藝術大道,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