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湖湘迎來文化旅游熱
炎陵縣舉行戊戌年清明祭祀炎帝陵典禮
清明假期,霏霏細雨帶來的濕冷空氣并沒有阻擋住人們出行的腳步。歷史文化景區、革命紀念地、文化鄉村和各地文化場館到處擁滿踏青賞花、緬懷英烈、祭祀先祖的群眾。
祭祀中華始祖 緬懷偉人先烈
4月2日,株洲炎陵縣舉行了戊戌年清明祭祀炎帝陵典禮,當地各界人士及游客3000余人參加。典禮上,全體肅立,擊鼓九通,鳴金九響,鳴炮奏樂,身著民族傳統服飾的青年抬著供品從祭祀廣場緩步拾階而上,莊重地將其敬獻于供品臺上,近千人在大殿前的臺階上齊聲誦讀《祭炎帝》,聲勢浩大。
清明假期,各地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景區成了人們重溫崢嶸歲月、傳承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和文化課堂。
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來自江西的薛莉順著展板向孩子介紹紅軍長征、西安事變、抗日戰爭、開國大典的歷史細節。清明期間,毛澤東故居前等候參觀的游客排起了“長龍”。據了解,僅4月5日,韶山市就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該市在毛澤東塑像公園、韶山烈士陵園等地準備了大量菊花,供前來祭掃的市民免費領取。同時,還在全市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網上祭英烈等活動,學生們登錄“韶山文明網”和“韶山新聞網”,在網上向先賢英烈獻花、抒寫感言寄語,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
清明節當天,“緬懷先輩 不忘初心”主題活動在長沙寧鄉市花明樓景區的劉少奇同志銅像廣場舉行,各地游客相聚在劉少奇同志銅像前,敬獻鮮花,默哀追思。清明假期,劉少奇紀念館共接待游客4.7萬余人次。
由張家界市永定區120多位退伍老兵和參戰退役老兵組成的掃墓團趕在清明節前來到張家界烈士陵園,共同緬懷革命烈士,告慰英靈。
衡陽耒陽市在當地烈士陵園舉行了清明祭掃活動,紀念湘南起義90周年,2000余名解放軍官兵、烈士后代、機關干部、中小學生和市民一同緬懷先烈。
感受鄉村文化 傳承優良家風
清明是踏春的好時光,不少游客選擇了“文化+生態”的鄉村游。在位于常德市桃源縣的桃花源風景名勝區,以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為藍本的同名實景演出人氣很旺。秦溪上4.6公里的“河流劇場”分布著 “武陵漁人”張網捕魚的勞作、“落英繽紛”的壯美畫面等10余個表演區域,被“剪輯”成90分鐘的表演。清明節當天,《桃花源記》實景演出接待游客2000余人,實現收入44.5萬元。
在懷化,皇都侗寨、地筍苗寨、穿巖山景區、荊坪古村等鄉村文化旅游景點分別舉辦了篝火晚會、素質拓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活動等,吸引了大量自駕游、親子游的團隊。
在品農家飯、賞生態景、感受鄉村特色文化的同時,人們更多地開始關注散落在鄉村的家風文化。為了推進鄉村文明建設,清明期間,長沙縣組織文藝工作者幫助當地鄉村農戶整理提煉家風家訓家規,并將其創作成書法作品,贈送給當地村民。家住長沙縣果園鎮楊泗廟社區的毛鹿軒一家一直傳承著“嚴格律己、寬以待人、尊師重教、孝敬長輩、樂于奉獻、服務人民”24個字家訓。毛家大兒子從軍犧牲,毛家又將女兒送往部隊服役。得知這一情況后,文藝工作者將這24個字創作成書法作品,裝裱好后送給毛鹿軒。如今,這一書法作品就懸掛在毛家客廳的墻上。
“孔子著孝經,孝乃德之屬。父母皆艱辛,尤以母為篤……”4月6日,張谷英村管理處和張谷英村小學共同主辦了清明孝友文化活動。活動在本土作家、鄉土學者李桂龍講述張谷英村的儒家文化和孝友傳統故事中拉開序幕,60多名小學生共同吟唱了由張谷英村秀才張錦山創作的《勸孝歌》,并到始祖堂敬獻鮮花,緬懷先祖,傳承家風。清明節期間,張谷英村還舉辦了編草鞋、打鐵、繡花、農耕等民俗活動。
參觀文化場館 體驗傳統民俗
假日期間,湖南各地的文化場館普遍迎來了入館高峰,各場館結合清明節日主題、當地文化資源優勢,舉辦了各類特色文化活動。
湖南省博物館在清明假期特別推出了免費教育項目——博物館探索車,探索車集結了多種互動項目,可體驗套印工藝、臨摹書法、感受“考古”等。假期3天,該館每日參觀游客人數均達到了接待上限1.5萬人次。
4月7日,長沙圖書館橘洲講壇特邀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楊雨講解古詩詞,帶領讀者領略中華詩詞之美。
在郴州安仁縣豪山村,由抗戰老兵段純等8位老人發起成立的豪山圖書館,在清明節舉辦了該館的第六屆文化活動。村文化廣場人山人海,村民們紛紛上臺,表演了歌舞、腰鼓、詩詞朗誦等精彩節目。
永州市江華縣圖書館結合清明主題精心籌備了中國傳統文化暨節日習俗文化親子學習活動,孩子們在圖書館工作人員及老師、家長的引導下學做艾葉粑粑,了解清明節民俗由來。
常德市文化館舉辦了清明節祭掃活動和以“我在春天里懷念”為主題的武陵歡歌“我們的節日·清明”朗誦會。朗誦會節目突出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現革命烈士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