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十年巨變,跨越發展繪就新風景 ——“感恩奮進·治蜀興川”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10周年主題攝影采風活動側記
    來源:中國藝術報 | 趙志偉  2018年04月03日08:15

    綠樹村邊合,清溪繞屋行,粉艷桃花、雪白梨花競相綻放。柔和的晨光中,四川省青川縣黃坪鄉棗樹村顯得分外恬靜美好。如果不是進入村中,看到“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這些書寫于10年前的標語,很難想象眼前這個美麗的小村曾經遭受過特大地震的重創。如今,抗震標語白紙黑字清晰地印刻在村民們的心間,更是化作大家感恩奮進、治蜀興川的永恒精神力量,鼓舞著大家昂首行進在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大道上。

    日前,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四川省文聯主辦、四川省攝協承辦的“感恩奮進·治蜀興川”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10周年主題攝影采風活動走進曾經的地震災區。從曾是極重災區又是余震集中區的青川到“年畫之鄉”綿竹市遵道鎮,從地震遺址保留完整的北川老縣城到汶川縣映秀鎮的“重建第一村” ,從漢旺鎮永遠靜止的“兩點二十八分”鐘樓到煙雨迷蒙中民族特色濃郁的水磨羌城,李杰、賈躍紅、陳寧、袁蓉蓀等著名攝影家和人民網、光明網、中新社及本報等十余家中央媒體攝影記者在包括青川、北川、汶川、綿竹、都江堰等在內的川西北多個縣市一路觀察、一路記錄,從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治理到民生改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再到基礎教育、基層法治、民族團結,聽來自基層百姓的感恩故事,看災后恢復重建的奮進變化,共同見證和記錄10年來地震災區的跨越式發展。

    十年努力奮進 災區巨變展新顏

    北川,是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一座易地重建的縣城。北川老縣城作為地震遺址保留,目前是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宏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來到北川老縣城,與全國多地前來北川的群眾共同祭奠和緬懷遇難同胞。走在老縣城布滿裂隙的街頭,滿眼倒塌的建筑、堆積如山的巨大石塊依然撞擊著大家的內心,顯現著這里曾經遭受的那場災難。北川中學被滾落巨石掩埋的校址前整齊地放著人們緬懷遇難學生的黃色菊花。大家心情凝重,唯有默默地按下相機快門。

    當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來到新北川縣城時,又如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漫步于文化意蘊與民族特色完美融合的新北川,只見基礎建設布局合理、公共服務設施齊備,禹王橋、巴拿恰(羌語:集市)商業步行街、抗震紀念園等特色建筑點綴其中,以爾瑪、禹龍、新川、永昌小區為代表的主要居住功能區,以北川—山東工業園為代表的產業功能區,以縣四套班子集中辦公區為代表的行政中心,以圖書館、文化館為代表的文化中心,以影劇院、川劇團為代表的藝術中心,與設施環上的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共同豐富和完善了城市基本功能,構建起一座富有羌族文化特色的現代新城。

    曾經的地震震中,如今的小鎮映秀,也是舊貌綻新顏。除倒塌的漩口中學、百花大橋等少數遺址保留外,涅槃重生的映秀鎮經過科學論證和規劃,由廣東東莞對口援助重建,僅抗震技術就采用了國際領先的十三項之多,現在的映秀建筑能扛得住8級大地震。同時,何鏡堂、吳良鏞、貝聿銘、保羅·安德魯等建筑大師的作品都涵納其中,重建之后的映秀鎮儼然一個展示抗震建筑的博物館。

    走在游人如織的映秀鎮中,攝影家袁蓉蓀分外感慨。他在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進入到災區拍攝,走遍了所有重災區。他表示,要通過這次采訪的成果,把災區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展現給全社會。

    常懷感恩之心 生活美好有盼頭

    今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期間,專程來到十年來他一直牽掛的映秀鎮。一進入映秀鎮博愛新村飯店,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就看到了懸掛在高處的巨幅照片,照片中習近平總書記面帶笑容地和飯店老板楊云剛一家交流。

    楊云剛熱情地邀請大家坐下,繪聲繪色地擺起了那天的不尋常經歷:“當時是上午10點左右,村里說有領導要來,沒想到竟然是習近平總書記!他親切地詢問我生意好不好,一年能掙多少錢,臨走前還祝我生意興隆,囑咐我好好干。 ”楊云剛還興奮地說,在自己的主動邀請下,習近平總書記愉快地參與了炸酥肉、磨豆花等食品制作,習近平總書記一邊體驗一邊同自己和家人交流,“我們一家人感到特別幸福” 。

    地震前,楊云剛在駕校當教練,妻子在映秀小學幫廚。震后恢復重建以來,楊云剛發現來映秀的游客逐漸增加,餐飲服務供不應求。于是,在政府免稅、貼息貸款等有關政策扶持下,他開了現在這家飯店,取名:博愛新村。“美好生活要靠勤勞雙手來創造。習近平總書記的鼓勵,讓我們信心更足。 ”楊云剛說,目前店里生意非常好,下一步要將樓上改裝出來,裝修成包間,繼續擴大經營。

    在綿竹市玄郎村開“玄郎人家”飯店的劉小蓉,地震發生時在小學當教師的丈夫遇難了。地震后,她和兒子從山里搬到了玄郎村開起了飯店,每天用勞動來轉移自己悲傷的情緒。劉小蓉說,現在好多了,生活要繼續。“黨和政府那么關心我們,很多熱心人士那么幫助我們,我們一定要把生活過好” ,說到兒子在成都上大學,自己將要組建新的家庭時,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著名攝影家李杰表示,相較于災區整體面貌的影像呈現,自己更關注災區的每一個人10年來的精神變化,將通過鏡頭、通過個體、通過局部來思考和揭示這一變化。

    積極轉型升級 跨越發展繪美景

    在青川縣孔溪鄉臘燭臺,孔溪茶園梯田般層層疊疊的茶樹翠色欲滴,讓到來的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茶園專合社負責人李成介紹說,他在地震前只有60畝茶園,年產茶1到2千斤,每年收入2到3萬元。地震過后,抓住浙江金華援建孔溪鄉的機遇,發展到今年已經拓展種植兩萬多畝,年產茶50多萬斤,年產值超過2200萬元,并出口到海外市場。“以前,我騎著三輪車經營茶攤,現在家里有了三輛小汽車,還住上了商品房。 ”李成回憶起近10年的變化,不無感嘆地說,“是黨和國家的關懷,是浙江對青川的無私幫扶,改造了我的觀念、開拓了我的視野,把我從茶攤小販變成了茶商。 ”

    除了茶產業,青川的生態農產品蜂蜜、食用菌等一個個產業項目正助推青川發展振興。“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 ,近年來,隨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白龍湖、幸福島現代農業園區等生態旅游體系的健全,青川的“綠水青山”正在變現為貨真價實的“金山銀山” 。

    事實上,不止青川,其他災區也在恢復重建的過程中,積極轉變思維觀念,因地制宜、找尋適合當地的發展之路。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的汶川縣,地震前是傳統農業、工業重鎮,旅游基礎薄弱、產業品種單一。“以災后重建為契機,汶川依托感恩文化和多元化藏、羌民族風情,深入發展文化生態旅游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形成‘一鄉一特、一鎮一景、一村一品’的旅游發展格局。 ”汶川縣援建人員之一、都江堰市攝協副主席司京陵介紹說。如今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鎮、三江生態旅游區組成的紀念性和文化主題景區——汶川特別旅游區,每年可接待游客數量甚至達百萬人次。

    弘揚志愿精神 接力傳遞報社會

    “買新車就來北川何氏,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優惠多多,禮品多多。老板不在,價格你說了算! ” 26歲的小伙子何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風趣地兜售著自家商品。3月21日下午,當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站在北川縣安昌鎮三茂車行前,很難相信眼前這位自信、樂觀、陽光的青年曾在5 · 12汶川特大地震中經歷過生死考驗。

    在地震災情最嚴重的北川中學,當時正讀高一的何江雖幸免于難,卻被突如其來的災難造成鎖骨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在心理上蒙受巨大創傷,“在災難面前,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如果沒有志愿者對我的幫助,可能我就此沉淪了。 ”多年前一談到地震“心情就特別沉重”的何江,如今不僅自己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走出心理陰霾,而且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懷著感恩的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回報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相信小愛必成大江! ”

    地震發生后,幸存下來的何江一家三口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幫助。于是何江和父親何三茂決定,發揮自家當下做汽貿生意的優勢,每賣出一輛車,就固定拿出部分利潤做公益。多年來父子倆參與大中小型公益活動240余場。“力量可能有大有小,但是公益事業一定要做! ”面對藝術家和新聞媒體的采訪,何江的真誠善良溢于言表。

    地震時,愛心在迸發;地震后,愛心在傳遞。當年23歲的綿竹遵道棚花村女孩鐘思琪現在已經結婚,可愛的女兒正在上小學。鐘思琪對前來看望她的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說,地震發生時,失去了最疼愛自己的奶奶。那段時間非常悲傷,就從廢墟中刨出了繡棚和絲線繡年畫表達對奶奶的思念,“來自各地的志愿者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自己也帶領組織村里其他女性一起學刺繡,就是要把愛心傳遞下去。 ”鐘思琪說。

    依托文化資源 持續發展有動力

    綿竹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來到年畫村,家家戶戶外墻上的年畫裝飾隨處可見,藝術家和新聞媒體一行感受了一種文化堅韌的力量。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本報采訪組曾在年畫村采訪了綿竹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興才。如今老人已經故去,但是他所鐘愛一生的年畫藝術一直在綿延傳承。“余震發生就跑出去,房子不‘搖’了再跑回來繼續作畫。 ”對于同在年畫村的南派年畫第九代傳承人陳剛來說,在地震中隨其祖父陳興才作畫的經歷刻骨銘心。

    綿竹南派年畫的傳承人陳云祿、陳剛父子,經營的年畫公司有30余名畫工,在綿竹城鄉遠近聞名。據陳剛介紹,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火爆的年畫市場讓陳氏年畫企業找到新的希望。現在每月訂單都有2000到3000張,畫工每月工資上千元,大家都覺得有奔頭。他們制作的綿竹年畫已成了品牌,很多國際買家慕名而來,還開通了互聯網銷售。現在的年畫村,年畫產業從業人員已達千余人,開發出刺繡年畫、陶版年畫、手繪年畫等百余種年畫品種,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發展成集綿竹年畫商品生產加工、技藝傳習體驗和鄉村旅游于一體的鄉村民間工藝文化旅游景區。

    “經過10年重建,災區已進入‘新常態’ ,需要有文化載體來支撐。 ”汶川縣水磨鎮水磨社區黨支部書記姚正春望著來來往往的游客,敏銳地發現表面上的旅游業不足以支撐一個城市的長遠發展,“經濟收入提高了,文化的重要性就越發彰顯。沒有文化,發展就沒有后勁和靈魂。 ”姚正春說,水磨古鎮的河對面就是震后新遷來的阿壩師范學院,而隨著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村級文化活動室的相繼建成,當地群眾文化活動正在與日俱增。

    四川省攝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賈躍紅表示,“今年是5 · 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 1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有力支援下,堅強的四川人民經過10年埋頭苦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四川將在此次主題采風的基礎上,廣泛向社會征集作品,于5月12日前后舉辦展覽,展現災區人民奮力拼搏、砥礪奮進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和創新創造精神。 ”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色精品v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一本之道av不卡精品|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麻豆va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