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謙:中國少兒出版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李學謙,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
記者:今年中國成為了博洛尼亞童書展的主賓國,這樣的角色對中國童書有什么樣的積極影響? 中國童書未來在國際舞臺上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李學謙:這是我國自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1964年設立以來,第一次承擔主賓國的角色,這對中國少兒出版意義重大。本次中國參展團會呈現近幾年國內少兒出版的系列成就,舉辦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今年,中國展場的面積達到600平方米, 在書展現場的26號館舉辦“中國少兒出版百年回顧展”,以系統展示中國一百多年來少兒出版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取得的成就,以及培育新人這一發展的主流。
本次參展團的文化交流活動主要包括“中國少兒出版高峰論壇”和系列座談會、研討會等。
“中國少兒出版高峰論壇”主要是邀請國內外的嘉賓共同研討當下的中國少兒出版和市場情況,通過介紹中國少兒出版的成就和成長性,國外同行會對中國的少兒出版市場進一步加強了解。
另外中國展團還將舉辦兒童文學方面、插畫方面的座談會,并在博洛尼亞的市政廳舉辦相關著作的交流研討會。同時在博洛尼亞市立公共圖書館展出少兒繪本,以展現中國繪本的巨大影響力。
我相信,通過這次主賓國活動,將增強國外同行對中國少兒出版歷史的認識,促進書籍引進輸出方面的洽談。
本屆參展團所策劃的活動無論是從展場規模、交流活動密度,還是內容的深度、國外嘉賓人數來看,都是之前絕無僅有的。這次主賓國活動將會給各國少兒出版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成為中國童書走出去的一個里程碑。
記者:業內有人士評價,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童書出版已從世界舞臺的邊緣走進了世界舞臺的中央。您認為中國童書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李學謙:首先我認為中國童書出版正在“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可能是更加準確的說法。
目前在整個國際少兒出版的競爭當中,一些歐美國家和世界級大社強社仍處在比較強勢的位置。這幾年中國少兒出版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版權輸出、作家優秀原創、國際合作、海外分社布局這四個方面。
在版權輸出方面,我們完成了從過去引進借鑒為主到現在引進和輸出雙向互動的轉變。
近幾年來,中國少兒圖書版權輸出的品種越來越多,以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為例,去年全社版權輸出一共418項,相比五年前增長了十倍,這同時意味著中國少兒出版在逐步被國際市場接受。
在作家優秀原創作品方面,中國作家一些原創作品的影響力也在版權輸出過程中不斷增強。
值得強調的是,曹文軒榮獲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今年插畫家熊亮入圍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五人短名單。
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少兒出版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在不斷加強。
國際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帕奇·亞當娜被評為第十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頒獎。部分出版單位都在利用國際資源進行創作表達,中少總社也與西班牙、德國的插畫家有相關合作。
在海外布局方面,國內部分少兒出版機構陸續在海外開始布局,設立分支機構。
如浙江少兒出版社、安徽少兒出版社都在國外建立了分支機構,中少總社也正在布局國外分支機構的建設。
記者:的確,中國成為博洛尼亞童書展主賓國,證明了我國少兒出版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都在持續提升。未來如何向世界小讀者繼續講好中國童書故事,更好地進行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您有何經驗分享?
李學謙:首先在題材選擇方面,要加強現實題材的出版。
目前反映當下兒童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還比較少,國外讀者不僅想要了解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而且想知道現在中國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
其次在品種方面,需要出版更多介紹重要人物的圖書,如偉大的運動員、重要的歷史人物等。這是外國讀者了解中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
最后在國際表達方面,需要中外作者加強合作。
這種國際合作可以是中國作家創作作品, 國外插畫家制作插圖,也可以是邀請國外作家來中國通過采風、體驗生活等方式進行本土化創作,中國插畫家配圖。
這樣的中外合作可以促使我們的圖書在表現形式方面更加符合國外讀者閱讀欣賞習慣和審美鑒賞要求。
記者:目前中國少兒出版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童書品類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您認為中國童書品類結構具體需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調整?
李學謙:中國童書品種結構確實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根據市場監測,全國少兒圖書當中文學類占到了品種總量的30%左右。2016年少兒圖書市場的品種超過25萬種, 30%即大約75萬種左右是兒童文學類的圖書。
相反,科普知識、主題閱讀類的社科圖書,有突出影響的并不多。
由此來看,中國孩子的閱讀結構中,營養是不平衡的。
目前我們童書品類中滿足娛樂審美、情感需求的幻想類、童話類小說較多,現實題材的作品偏少,整個兒童文學圖書品種結構是偏軟的、比較“甜蜜”的。
圖畫書也是如此,值得關注的是圖畫書在早期閱讀中越來越受重視,但我國目前原創圖畫書相對不夠豐富,引進版圖畫書仍是市場主流。
還有一個社會現象也值得童書出版人關注,目前國內語文課程改革、高考改革對全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全面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其實對閱讀能力要求提高的背后是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知識生產、傳播、接受的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新的時代要求學生具備快速提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就越來越高。
目前學校關于分級閱讀的圖書并不多,這是我國圖書結構方面的另一大問題。
記者: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少兒出版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您認為中國少兒出版未來是會延續西方的模式發展,還是會開辟另外一種路徑? 中國少兒出版未來的發展會如何?
李學謙:我認為,中國少兒出版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有很大發展空間和利好因素。
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放到了重要位置。
而少年兒童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需要保障的重點群體,少兒閱讀必將實現長足發展。近年來《公共圖書館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已經正式實施,《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也將很快通過立法審核,這些法律的確立對少兒閱讀文化產業都有一定的保障。
總之,中國少兒出版市場的發展空間、市場規模是很大的。中國少兒出版必定會在整個世界的少兒出版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可能成為拉動世界少兒出版發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甚至是最重要的力量。
另外,我認為中國少兒出版不可能簡單復制任何一個國家的模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后,未來中國少兒出版會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部分出版單位可能將會進一步重組,部分圖書出版社也有可能退出少兒出版領域,最終少兒出版的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成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上升的市場。
值得強調的是,未來少兒出版與教育的融合程度可能會更高,與學校教學相配套的圖書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門類。
今后,中國童書出版不僅出版滿足大眾市場的圖書,也會出版機構滿足校園市場的圖書。
這樣的趨勢下,可能帶來的結果即少兒出版將從過去籠統地被歸類為大眾出版,重新被劃為教育出版的專業門類。(攝影:張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