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漢代西域銅鏡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阿迪力·阿布力孜  2018年03月30日14:35

    1995年,尼雅古墓出土的龍虎紋銅鏡。

    1959年,民豐縣尼雅古墓出土的東漢“君宜高官”銘文銅鏡。

    1984年,洛浦縣山普拉古墓出土的東漢“宜家常貴”銘文銅鏡。

    漢代時期,隨著西域與中原交往的逐漸頻繁,中原漢式銅鏡傳入西域,受到西域各族居民的喜愛。新疆絲路沿線遺址古墓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漢式銅鏡和有地方特色的銅鏡。如新疆民豐縣尼雅、洛浦縣山普拉、尉犁縣營盤等地都發(fā)現(xiàn)了銅鏡,充滿了濃郁的中原風(fēng)格。在這些銅鏡里,最著名的是龍虎紋銅鏡、“君宜高官”銅鏡、“長宜子孫”銅鏡和立鹿柄銅鏡等。

    龍虎紋銅鏡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民豐縣尼雅漢晉時期的墓葬里,發(fā)現(xiàn)了一枚龍虎紋銅鏡。該銅鏡出土?xí)r置于一錦袋中,鏡身為銀灰色,直徑9.2厘米;鏡背紋飾為一龍一虎圍繞著鈕座嬉戲一圓球,圖案生動形象。在內(nèi)地尚未發(fā)現(xiàn)與此紋飾相同的銅鏡。鏡體保存完好,紋飾清晰,鏡面光滑,是一件鑄造精巧的銅鏡。

    龍、虎是古代中原居民十分喜歡的動物。特別是龍,是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獸形集合體,集中了百獸之美,最終成為華夏民族的象征。虎歷來被視為勇敢威武的象征,因而古人將龍和虎的形象鑄于銅鏡之上,更具有威嚴(yán)驅(qū)邪的象征意義。這件文物的出土表明,龍這種圖案至少在漢代已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入西域。

    “君宜高官”銅鏡

    1959年,民豐縣尼雅東漢夫妻合葬墓出土一枚“君宜高官”銅鏡。鏡為圓形,直徑12.5厘米,半圓形鈕,蝙蝠形芾蒂鈕座;銅鏡圖案簡單,鈕孔穿一條絲帶。出土?xí)r銅鏡放置在一個繡花綢袋內(nèi),綢袋置于高14.5厘米、口徑15厘米的藤奩里,藤奩放在女尸左側(cè)。藤奩除了銅鏡外,還裝有粉袋和木梳等。

    這面“君宜高官”銅鏡,是漢代常見形制的一種。“君宜高官”是一句吉祥語,相對應(yīng)的詞句是“位至三公”,“君宜”的意思就是“您適宜…”,是對受贈人的祝福。“君宜高官”銘文,反映了當(dāng)時漢代社會對仕途的一種追求,也折射出漢代居民社會價值的一種選擇。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受到漢武帝的大力支持。從此,尊經(jīng)重儒的理念逐漸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尤其是東漢以后,提倡以儒家標(biāo)準(zhǔn)選拔官吏,“學(xué)而優(yōu)則仕”,所以“君宜高官”等銘文出現(xiàn)在銅鏡上絕非偶然。

    士大夫有了宜官、宜侯的期望,而做官的標(biāo)志是官印,因此,銅鏡銘文改成印章的形式,實際上就是以官印來誘導(dǎo)人們奮發(fā)上進(jìn)。這類銅鏡多出自黃河流域,結(jié)合同時期山東等地畫像石中的儒家內(nèi)容,可以得出結(jié)論,東漢中期銅鏡圖樣和形式的變化,反映了儒家思想教育在北方的普及和深入。而這一銅鏡在西域的出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對西域的影響之深。

    “宜家常貴”銘文銅鏡

    除了追求高官厚位之外,希望家人幸福平安的內(nèi)容在銅鏡中也有表現(xiàn)。1984年,新疆考古人員在新疆洛浦縣山普拉墓葬發(fā)掘出土了“宜家常貴”銘文銅鏡。銅鏡為獸鈕,直徑6.2厘米,邊緣裝飾4個乳釘紋。乳釘紋間飾有“宜家常貴”4個漢字,取自《詩經(jīng)》“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古人認(rèn)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義上回到了家,亦即夫家才是一個女子的最終歸宿。文人用“于歸”作為“嫁人”的替代語,在婚禮間或婚宴上,表示對新人特別是新娘的祝福。

    新疆樓蘭古城遺址墓葬也出土過“長宜子孫”銅鏡,出土?xí)r只剩下殘片,殘長6厘米,寬5.4厘米。鈕座半圓形,中區(qū)花紋為對稱四瓣華蒂,瓣間有隸書銘文,現(xiàn)存“子孫”二字,外圍為內(nèi)向連弧紋,可以推測,銅鏡上的銘文應(yīng)是“長宜子孫”。

    目前所見,西域出土的漢初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其銘文在內(nèi)容上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大體上可分為吉語祝詞、相思情語、自夸銘文、紀(jì)年銘文幾種,往往幾種形式兼而有之。銘文的文字和輪廓清晰,語言通俗,飽含祝福吉祥之意。從整體看,這些銅鏡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注重日常禮儀習(xí)俗、民風(fēng)淳樸奔放的社會特點。贈答銘文中多為表述愛情和友誼的,如“見日之光,美人在旁”“天上見長,心思君王”“久不見,侍前希(稀),秋風(fēng)起,予志悲”“愿長相思,幸毋相忘”。這些銘文,情深意切,意味悠長,體現(xiàn)了濃厚的中原文化特點。

    立鹿式銅鏡

    1965年,考古人員還在新疆伊吾縣葦子峽墓出土立鹿式銅鏡。銅鏡為青銅質(zhì)地,通高11厘米,直徑7.7厘米,鏡面無紋飾,鏡上方焊接一鹿。鹿低首直立,長角呈波狀后曲,造型古樸簡潔,為西漢時期的遺物。這種銅鏡表現(xiàn)出濃郁的草原游牧文化氣息,傳承了新疆古代先秦時期銅鏡的特點,有人認(rèn)為這枚立鹿式銅鏡可能是古代匈奴人的文化遺存。

    漢代以來,漢字銘文銅鏡和具有中原圖案的銅鏡為西域居民所接受,逐漸取代了先秦時期草原風(fēng)格的動物紋銅鏡。銅鏡上的銘文內(nèi)容大多為升官發(fā)財、多子多福、家庭和睦等內(nèi)容,與新疆考古出土的漢代絲織品上的銘文十分相似,表現(xiàn)漢代西域居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思想內(nèi)容自中原地區(qū)傳入西域后,為西域居民所接受。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午夜人屠h精品全集|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三上悠亚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在放| 久久96国产精品|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99视频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