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條東方視覺鑄造的詩性之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藍 冰  2018年03月29日07:55

    國美春秋—清明 許江、孫景剛、鄔大勇

    暖 冬   尉曉榕

    1945年教育部令國立藝專全體復員杭州文件,并設杭州為永久校址。

    年初,一部《無問西東》電影讓大眾走近西南聯大精神。其實,在那個年代,除了西南聯大,還有一所學校也歷經西遷,那就是中國美術學院。

    今年,中國美術學院成立90周年。那段顛沛流離卻又波瀾壯闊的歷史,已化作后學者筆下厚重的記錄。

    一組“國歌”精神的雕塑

    90年前,中國美術學院初建,名曰“國立藝術院”。翌年更名為杭州國立藝專。1937年藝專被迫西遷,與北平藝專會師湖南沅陵,于1938年合并為國立藝專。九年流離,輾轉萬里,七易校址,五易校長。1946年藝專永久校址遷設杭州。盡管備嘗艱辛,師生們仍心懷壯志,于硝煙彌漫中葆有理想,堅守美與知識的殿堂。

    這一時期,國立藝專培養出一批批對20世紀中國美術史產生深遠影響的藝術家,既有李可染、董希文、王式廓、羅工柳、力群、彥涵等一批中堅力量,又有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享譽世界的“藝專三劍客”,還有王朝聞、盧鴻基等藝理兼通的美學家。

    3月25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九十周年紀念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其中,最為激動人心的震撼來自于中央圓廳大型浮雕《烽火藝程》。它通過歷史主題的大型浮雕紀念國立藝專西遷史,是對先賢不忘初心之不朽精神的雕刻。正是這一段與整個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舉校西遷的“烽火藝程”,體現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精神,成就了中國美術學院的?;?。大型浮雕《烽火藝程》盡管只是一校之旅的創作,卻是著眼于一個時代、民族的壯歌。

    《烽火藝程》分為6部分,分別是沅陵會合、漂泊課堂、藝術救亡、邊城寫生、立史鑄魂和開啟東方。沅陵地處湖南懷化地區,在這里舉校西遷的杭州國立藝專和部分南遷的北平國立藝專奉國民政府教育部之命合并為“國立藝專”,開始了“國立藝專”艱苦卓絕的抗戰之旅。隨著日寇侵略的加劇,沅陵也將成為抗戰前線,國立藝專被迫再次轉移到湖南湘西鳳凰古城,在作家沈從文的大哥幫助下,把沈家的房屋當作教室。不久,藝專再次向大西南撤退。偌大的中國,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國立藝專的學子們只得在戰火紛飛中,在漂泊的書桌上上課。在撤退途中,盡管沒有了杭州美麗的風景可畫,但民族危亡關頭卻激發了師生們對百姓的關愛和關注。一路上,師生們自發地畫下了沿途民眾、民居,開啟了為普通民眾寫生的視野。

    國立藝專轉移到大后方后,雕塑顯示出了獨特的魅力。劉開渠在杭州創作《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撤退西南后,又先后創作《王銘章騎馬紀念像》《李家鈺騎馬像》《川軍出征陣亡將士紀念碑》等一系列抗戰題材雕塑。在大西南創作大型雕塑是極為困難的,劉開渠全家老小齊上陣,并得到了王朝聞等學生的支持,終于完成了一系列抗戰題材作品,為現代中國雕塑奠定了在民族獨立戰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在抗戰最為艱險的時刻,國立藝專老師們思考的是如何從深邃的歷史中汲取力量、振奮士氣、喚醒民眾,建構東方藝術,重拾民族自信。藝專教授王子云爭取到了“西北文化考察團”,帶領人們向西北,向漢唐文化的發祥地,尋找中華民族的根性。

    《烽火藝程》這組雕塑不僅主題鮮明,極具震撼力,而且在藝術上也有自己的獨特追求。采取了高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的辦法,中國傳統的“懸殊”的處理辦法,拉開了主體與群眾的比例,突出了主要人物。浮雕的主創者、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和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楊奇瑞說:“我們從一開始就設定了,要把主旋律的昂揚正氣和藝術品感人動情的藝術性相結合,真正打動觀眾。”

    一個創新文化自信的范本

    90年來,國美以三位院長為代表,形成了三大傳統:以林風眠為代表的中西融合傳統、以潘天壽為代表東西拉開距離再造中國畫高峰的傳統、以劉開渠為代表緊扣時代主題反映時代心聲肩負時代使命主流意識傳統。

    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浙派人物畫正是這三大傳統的結晶和成果。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藝術傳統不僅源于書本和理論,更來源于在抗戰中向大西北尋根,以實地寫生、研究的方式,接續偉大的漢唐文明。創辦中國美術學院時,林風眠、潘天壽、劉開渠,奉蔡元培之命前往杭州西湖為建院考察選址,都還是20來歲“鮮衣怒馬”的年齡,經過抗戰十年的洗禮,學校和校長、教授隨時代共成長,這種學院、人生與時代的共同成長,造就了綿綿不絕的國美學院精神。

    浙派人物畫的貢獻在于,創造了在現代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表現了勞動之美,為古老的中國畫筆墨藝術開辟了新的領域。周昌谷《兩個羔羊》榮獲國際金獎,方增先《粒粒皆辛苦》《說紅書》反映了新中國勞動人民當家做主和中國畫的新氣象。方增先談起當年的創新時說,“20世紀50年代初,文化部組織中央美院和我們去敦煌寫生、臨摹,回來后舉辦畫展。一名搞油畫的同學看了我們的作品,認為這都是用素描、明暗等西畫的辦法畫的,和油畫沒什么區別。”這個看法引起了方增先的深思。在經過艱苦的探索后,1955年方增先創作出了劃時代的《粒粒皆辛苦》。這也是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始終強調的:走一條東方視覺鑄造的詩性之路。

    在這次大展中,尉曉榕的《暖冬》和林皖的《蔡元培和林風眠》表現了中國美術學院新中國人物畫的創新和兩代高峰。

    尉曉榕屬于中國美院在職教授中,為數不多的和“浙派五老”李震堅、周昌谷、方增先、宋宗元、顧生岳都有過交往的后學一代。在作品中,尉曉榕從每位老先生個性特點入手,深入刻畫了他們最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瞬間。中國美院校友、“浙派五老”學生何加林看到作品說:“這是一幅有高度、有溫度的高峰之作。我看畫時回到了和老師們朝夕與共的日子,我的眼眶是濕的?!蔽緯蚤疟硎?,這些老師都對自己很好,創作這幅作品是出自內心的感動。

    中國古代美術與西方古希臘、羅馬相比毫不遜色,是人類藝術文明高峰,且不說厚重的商周青銅時代、震撼的秦陵兵馬俑,僅是宋元中國繪畫的高峰就已經深刻影響了世界現代藝術。美術修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文化自信根性力量。在近代積貧積弱的時期,美術依然爆發出變革圖強的力量。2018年是20世紀初陳獨秀等人倡導“美術革命”100周年,“美術革命”的根本要義在于啟蒙民族智慧的覺醒和民族力量的凝聚。蔡元培進而呼吁“以美術代宗教”,直指國民心靈素質的提高和改造。

    許江說,“國美之路”是一條中國文化復興的擔當之路,一條中國藝術教育的先鋒之路,一條民族藝術精英的育才之路,一條東方視覺鑄造的詩性之路。

    90年來,4.5萬名學子,凝聚成了中國美術學院三面旗幟:中國藝術的先鋒之旅,美術教育的核心現場,學院精神的時代宣言。將每一句話的頭一個詞拈出,即成“中國·美術·學院”,這正是中國美術學院的校名。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最新国产成人精品2024| 久9re热这里精品首页| 久久亚洲精品11p|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 99re热这里有精品首页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国产精品日韩深夜福利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 猎奇 另类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精品电影免费动漫|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99精品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