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滬上美術館:文化格局孕育著藝術人生
    來源:文學報 | 鄭周明  2018年03月29日14:56

    中華藝術宮已成為上海重要的藝術教育基地

    全世界的許多文化名城都有一條蜿蜒的河流貫穿其間,在工業時代,因交通便利和水利資源,濱江附近是工業廠房的首選之地,無數機械設備拔地而起,推動著城市迅速走向現代化。進入后工業時代,隨著工廠的搬離,這些地方陷入沉寂,甚至逐漸被公眾遺忘,成為城市的洼地。當人們把目光轉向倫敦南岸時,看到的正是這樣一段歷史,歷經上世紀后半葉的改造,以泰特現代美術館為代表的大量文博場館重新喚醒了這片區域的文化價值。比倫敦南岸更富盛名的是巴黎左岸,從13世紀的盧浮宮到近現代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與奧塞美術館,吸引了無數藝術家、觀眾和游人,川流不息,逐漸成為巴黎文化地標的代名詞。

    當記者把上海現有的美術館位置在地圖上標示出來,看到的是十余座大型美術館分布在黃浦江兩岸,它們與其他區域散布的幾十座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共同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絡。近幾年,全球和國內的重要藝術特展紛紛向這個網絡的核心區域集聚。從湮沒在歷史煙塵中的工業遺產到公眾熱情參與的城市文化空間,穿行在這片區域,人們要問:面向未來,美術館以何而立?它們又在哪些層面改變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象?

    濱江美術館群落,著眼人文之城建設

    今年初發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將引領上海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人文之城,意味著從文化硬件到軟件,都能讓公眾享受到國際一流都市的人文藝術服務體系。

    一座美術館的文化硬件是什么?是從形式到內涵都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場館形態,比如中華藝術宮;或是可以通過現代設計“活化”工業遺留下來的老建筑,賦予公眾情感與藝術視覺審美,比如龍美術館和余德耀美術館。

    借助2010年世博會改造以及之后確立以藝術場館釋放濱江活力的規劃契機,黃浦江兩岸率先崛起的是中華藝術宮,之后是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再到去年遷移至此的民生現代美術館,以及規劃建設中包括西岸美術館、星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在內的多個新場館。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濱江兩岸將匯聚20余個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成為亞洲聚集程度最高的公共文化區域之一。

    建筑外觀是美術館體現藝術性最直接的方式,這些美術館有的來自于全球知名設計師的全新設計,更多的則是改造了工業遺留的老建筑,正如倫敦泰晤士河邊上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改造自舊發電廠,黃浦江兩岸也匯集了這座城市最早的貨運火車站、最早的機場龍華機場、水陸聯運的煤炭碼頭以及曾經是亞洲最大的糧倉“八萬噸筒倉”等建筑,將之多樣化地一一改造,本身便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浩大工程,而得益于規劃的前瞻性以及全球一流設計機構的加入,對老建筑的保留和有機改造為這片區域成功保留了文化積淀。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布局和外觀設計以國際一流水平進行的同時,場館建設速度與種類多樣性成為了當前探討較多的問題。巴黎在塞納河兩岸“塞”進了一百多座美術館、博物館,同時吸引了眾多小型的畫廊、音樂、舞蹈、咖啡館等場館散布其中;倫敦泰晤士河附近不僅有美術館、博物館,還因為英國四大劇場莎士比亞環球劇場、英國國家劇院、新維克劇院、老維克劇院的存在而讓戲劇藝術活動頗為繁盛。如今黃浦江兩岸的藝術場館中以美術館為主,也有聚焦攝影藝術的上海藝術攝影中心、承接展會和演藝的西岸藝術中心、原上海船廠改造而成的“船廠1862”老廠房劇院,在政府的規劃設計中,還希望吸引更多類別的藝術場館加入,把這片區域打造成綜合性的公共文化藝術空間。

    記者觀察到,民營美術館的進駐或許提供了新的經驗,像最早簽約落戶的龍美術館或余德耀美術館的創辦者都是知名收藏家,但并非所有收藏家都能運營好一家美術館,它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以及如何維持日常運作,許多觀眾質疑為何這些民營美術館的特展門票價格特別高,而在美術館運營方來看,即便是兩三百元的票價,對于策劃一場特展來說,依然只能是勉強持平成本甚至略有虧損。然而,也只有這樣的運作經驗,能夠為后來的藝術場館加入提供借鑒,如何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場館內容、提供多樣化的藝術門類,從而形成與公眾文化需求同步前行的場館建設速度與日常內容運作。

    這兩年的觀眾參與度也在表明,上海美術館群落的崛起和布局,適時迎來了大眾文化消費的內在動力,對傳統文化與國際藝術的觀看需求激發了美術館方的策展創意化,同時也反過來提升著公眾的審美視野和文化格局。

    傳統文化與國際藝術帶來的文化格局

    全球資源豐厚的美術館有很多,但總有一些能夠脫穎而出,憑借更高的藝術公信力和權威性享譽世界,近現代出現的就有建成81年的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建成18年的年輕的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宏偉的硬件設計提供了良好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它們面向社會的知識生產,如何發揮藏品的最大學術價值,向公眾傳播藝術精神,乃至參與到時代精神的構建之中。

    去年10月,中華藝術宮迎來了開館五周年,作為一所集收藏保管、學術研究、展覽展示、公共教育國際交流、數字服務以及文創產業于一身的“國家重點美術館”,五年間,中華藝術宮共接待觀眾1230萬人次,舉辦展覽180余場。從世博會中國館轉型到中華藝術宮,依靠的是以“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和“世界美術史”為主要學術研究定位,以“海派繪畫”和“中國當代架上美術”為主要方向,執行館長李磊向記者介紹,中華藝術宮通過對展品的收藏研究梳理,在常設展方面連續五年策劃“海上生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之源”,長期陳列上海近現代美術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而“江山如此多嬌——當代中國美術的文心與詩意”、“同行——2017‘一帶一路’國際藝術聯合展”和今年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的系列特展等大型展覽及其相關研討,呈現了中國美術傳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通過傳承、創新、開放、融合,打造全球華人美術的雄偉殿堂”,是中華藝術宮的辦館目標,去年接受華裔藝術家蕭勤的作品捐贈后,今年初推出了“回家:蕭勤藝術大展”,李磊表示:“團結海外華人藝術家共同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一直是我們的重要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希望將自己作品交付給中華藝術宮收藏,這是精神和文化的回歸。”

    注重東西方文化對比展示的龍美術館則提供了不同的藝術審美,從2016年的宋元繪畫展覽、2018年跨年大展“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到近期正在進行中的將美術館電影劇場化以此重現“宋代早朝”的藝術家楊福東個展,都在向公眾呈現文化的多元性和藝術觀看形式的創新性。而預計于今年下半年竣工的西岸美術館,將與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展開五年合作計劃,通過展覽、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讓公眾看到完整的世界當代藝術發展史脈絡。

    浦江區域之外的美術館也在以不同的定位向社會大眾推廣藝術,劉海粟美術館既聚焦上海當代繪畫成就,也重視互聯網技術與美術館的結合,“中華創世神話互聯網藝術大展”這樣形式創新的展覽便由此而生;喜馬拉雅美術館近年來推出過幾個以國際文化交流為主題的特展,如圍繞“一帶一路”文化的佛國山水雕塑展、意大利文藝復興特展,也推出國際藝術家駐留項目推動藝術家的互訪交流;由建筑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明珠美術館開館大展便是推介這位國際藝術家的跨界藝術設計理念。

    正是借助于這些國內與國外的藝術大展,才可能建構起貫通中外、對話中西的文化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公眾也會意識到不同的文化藝術有其深厚的土壤背景,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唯有提升對自身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更寬廣的視野中去看待世界文明,思考時代精神。

    優質的公共教育孕育藝術人生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藝術審美教育被視為提升國民文化素質重要的環節,不僅在學校課程中有所體現,更需要由公共的美術館來負責教育補充。對當下美術館的公共教育功能而言,如何營造寬松富有活力的環境,讓形而上的藝術內容有效傳遞到公眾的具體生活之中,是一個正在探索中的重要課題。

    記者了解到,幾乎所有的上海美術館都在館內推出了旨在推介藝術展覽背后文化思想的講座,這些講座不僅聚焦于美術話題,也有像中華藝術宮這樣以美術、藝術、文化、核心價值觀四個層面來融合展開系列講座,或是像民生現代美術館這樣定期推出“詩歌來到美術館”活動,邀請國內外重要詩人與讀者暢談文學、藝術與生活。

    如何讓當下觀眾體驗到更好的藝術服務是美術館行業近年熱議的話題,也由此誕生了眾多創新性的推廣方案,這方面中華藝術宮在面向公眾的藝術教育公益活動方面有著較多鋪展。據李磊介紹,近年來在“永不落幕的美術館”、“流動的美術館”等理念提出后,中華藝術宮組織了大量活動,將藝術展覽帶進校園和社區,邀請學校直接在場館中上課,還牽頭創建了“1+16市區美術資源聯動機制”,策劃專題展覽配送到區縣藝術場館,讓藏品與更多觀眾見面。此外,像余德耀美術館推出“Outsideyuz”項目將美育活動積極與校園和商場等場所合作展開,同時余德耀館長也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即在開展公共教育時,如何針對少兒、青年、中年、老年人不同群體展開相關內容定制,在跨界合作上也不必拘泥于多媒體技術,不妨引入音樂、電影、舞蹈、戲劇、文創等不同門類的專業人才。

    去年6月,荷蘭國家博物館進行了一次創新性的藝術體驗項目,一名荷蘭美術教師被選中獲準進入博物館,在鎮館之寶、倫勃朗的名畫《夜巡》旁邊過了一夜,他是自2013年該館維修改建重新開放以來的第1000萬名游客。這個活動不僅為觀眾帶來了絕無僅有的藝術體驗,也讓該館的社會聲譽提升了一個臺階。

    這種創新方案雖然未必適合所有美術館的特質,但也反映出公眾對參與美術館文化的創意需求。這一需求放在兒童藝術教育上面,或許會得到更詳細的觀察,為了推廣兒童藝術教育,當下的美術館已然在積極開展與校園合作、策劃各類主題的親子藝術活動,從群體數量參與度而言,公眾的藝術活動積極性還有較大的刺激空間,這一漫長過程也需要美術館方持續不斷地去推動。記者也了解到,像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針對少兒群體會劃分為3歲到6歲、6歲到12歲、12歲到16歲不同類別,推出相應內容的藝術教育活動,而日本美術館則較為注重跨業界合作,日本書店往往會給兒童重點推薦美術主題圖畫書,覆蓋了日本本土藝術和國際知名藝術話題,逛美術館也是當地學生較為日常的休閑活動之一。

    最新發布的《2017年度上海市美術館事業發展報告》顯示,到去年底上海共有各類美術館82座,中華藝術宮位列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首,民營美術館數量是國有的3倍,良好的觀眾基礎和城市土壤將促進更多民間藝術資源與國有場館共同參與提升公共文化藝術建設。藝術教育如同植樹、育樹,一代的耕耘自有一代的收獲,當公眾踏入一座座美術館,嘗試把人生裝進藝術,也在孕育著未來的巨大回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bt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九九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好吊妞这里有精品|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区AV一区二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国产不卡|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