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席華:匠心就是把事情做好、把糙活干細
練習作品:少數民族人像
練習作品
答題人:蘇席華
出題人:武冰聰
時間:2018年1月28日
簡歷
蘇席華,1933年生于河北保定,1955年畢業于河北金融學院。中國人民銀行印鈔造幣總公司北京印鈔廠高級工藝美術師。他雕刻的英國女王頭像為中國在國際印鈔界博得美譽;宋慶齡肖像被宋慶齡基金會選用;《毛主席在工作》巨幅人像被毛主席故居、毛主席紀念堂收藏。他雕刻的中國第四套人民幣100元、50元、10元票面上正面的人物頭像,代表了中國最高雕刻技術水平。曾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印鈔造幣系統功勛獎章、首都“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采訪手記
3月22日央行發布了一則新聞,經由國務院批準,央行決定自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幣全部面額在市場上的流通。從1987年到2018年,第四套人民幣31年的流通也將畫上句號。這套人民幣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產物,進一步健全了中國的貨幣制度,并且在設計思想、風格和印制工藝上都有所突破。其中負責雕刻100元券、50元券和10元券中人物肖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印鈔造幣總公司北京印鈔廠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席華。由他雕刻的100元券,不僅是改革開放之后百元大鈔在中國的“復活”,也是毛、周、劉、朱四位領導人的肖像首次一起被選用在人民幣上。在這套人民幣中,他以嫻熟的雕刻手法和大膽的創新精神成為第四套人民幣的主要雕刻師。在第四套人民幣即將與大眾告別之時,我們聯系到蘇席華先生,聊一聊有關他的雕刻故事。
①您1952年到河北金融學院,當時的保定銀行學校學會計,后來怎么有機緣開始從事雕刻工作?
這里面有一段小歷史。我成長在戰爭年代,因為當時兵荒馬亂,家里就讓我休學了。解放以后,我都十七八歲了才去上小學。小學畢業就考到了保定銀行學校,這個學校條件很好,不收學費,管吃、管住還給衣裳穿,因為這個學校條件優越,能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我就放棄了考上的其他學校到那里讀書。
在學校里我學了三年的銀行會計專業,當時是要學初中的文化課加上大專水平的銀行業務課。學了三年,我們就畢業了。當時中蘇關系已經開始破裂,咱們國家急需發行新的人民幣和郵票,廠子里需要人。我們這一批畢業生就從保定直接到了北京的541廠(今北京印鈔有限公司),來支援首都工業建設,總共一百多人就都放棄會計專業轉行進廠工作了。
進廠后,我最初的崗位是在檢封車間當工人,雖然放棄了原本的專業有些可惜,但是因為能到北京來,又是特殊行業的國營企業,環境好、設施全,所以我也很喜歡這里。當時我工作努力、思想進步,進廠的第一年就入了黨,一年多以后我就被調到設計室。剛給我調動工作的時候我還很不理解,跟我們工段長說,我在這兒干得挺好的不愿意走。但是工段長說我們這一批學生素質不錯,文化水平在當時也算比較高的,設計部門更需要我們去“接技術班,趕超國際水平”,于是我就調入設計部門從事手工雕刻工作。
②您最初是雕刻文字,后來才逐漸涉足裝飾、風景和人像雕刻,這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當時我們十幾個人一起從檢封車間調到設計室,每個人分配了不同的方向開始學習和工作。這個部門分成設計、手工雕刻、機器雕刻三部分,我就被分到了手工雕刻的文字雕刻方向。雕刻文字是手工雕刻中技術含量最低的,往上是裝飾、風景和人像,其中人像雕刻是最難也是貢獻最大的。當時分給我雕刻文字的工作,我也沒有三心二意,就服從分配專心雕刻文字。跟著師父學習了八年后,師父就退休了,當時正趕上雕刻第三套人民幣,我就接過師父的班刻了第三套人民幣中5元、10元紙幣的文字內容。在完成雕刻任務的過程中,老師還教了我刻花紋,我就自己嘗試,改變了原來一層一層刻的方法,刻出的花紋比當時廠里最先進的萬能雕刻機還要好,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所以我雕刻的花紋也被選用到這套人民幣里。
當時技術有些閉塞,刻風景的技術人員刻到一定水平可以自然轉刻人像,但是刻文字和裝飾刻得再好也不能轉刻人像。雖然解放后打破了一些界限,但那時候也沒有具體的機會可以學多面手,更沒有現在的“跳槽”一說。當時從刻文字直接轉刻人像很有難度,也為了不影響別人,我就一層一層學,誠懇地找老師求教,先學會了刻裝飾,后來學刻風景,最后再攻刻人像。這種取道學習我一直堅持了26年,所以我真正開始刻人像,是從退休前十年才開始的。
③“文革”十年有人批判您“只專不紅”,當時是什么樣的情況?
“文革”期間極左思潮嚴重,我們部門屬于技術部門,技術人員也被稱為“臭老九”,有一些領導被下放到五七干校。當時就有一些年輕人對我的學習看不上,在開會的時候旁敲側擊地說我“不突出政治,只專不紅,單純技術觀點”。但當時我心里的想法是,都像你們一樣脫產鬧革命還怎么去趕超國際水平。但是我也沒有特別的做法,就選了一個《毛主席檢閱紅衛兵》的作品雕刻出來,表達對毛主席的敬愛,也避過了鋒芒。
④雕刻第四套人民幣中的人像時您非常辛苦,加班加點了120個工作日才完成任務。當時是什么樣的狀態?
我最開始雕刻文字,在雕刻人像方面屬于資歷淺的,但是我也希望可以在第四套人民幣中展示出自己多年學習的成績,所以也非常努力。第一個任務是雕刻50元券上面的工農知識分子,我在和上海雕刻家的競賽中勝出,原版被選用。第二個雕刻10元券時,領導只指派了我一個人雕刻,壓力就更大了,不能出現半點閃失,否則連替補都沒有,我通過兩個多月的精心苦干,按時完成了任務。而雕刻100元紙幣上的毛、周、劉、朱四位領導人的頭像是當時的重中之重。我們來自北京、上海、四川的多名專家要利用4個月完成雕像。當時我認為采用傳統的雕刻技法去表現浮雕風格的人物形象,內容和形式不夠統一,顯得不夠恰當,就下決心打破常規,創新一下,把傳統的曲線雕刻技法改為主輔線均采用平行的直線和點來表現。當時時間緊迫,任務重大,我每天早晨四五點鐘起來就去加班,晚上到10點才下班,天天都要在放大鏡下一點一線地精雕細刻13個小時以上。
⑤您最欣賞的人是誰,為什么?
我的視野更多的是關注所從事的行業內,所以最欣賞的人也是在行業內。比如我們傳承下來的第一代雕刻家、第二代雕刻家,他們的技術和發展對我產生了很多幫助和影響,所以我比較崇拜這些人。社會上我欣賞的人也有,比如節目主持人,他們知識面廣、會說話,但是我們從事的行業不一樣,優點不同,各方面出類拔萃的人才我都很欣賞。
⑥很多人稱您為“大國工匠”,您怎么理解“匠心”?
我認為“匠心”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執著精神。就像我完成補鋼修復工作,它并不具有藝術性,就是細致的一點一點做好。像在雕刻人像時,幾個月下來總是不離開這一小塊地方,很辛苦,但是也要保證完成質量不出問題。“匠心”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把事情做好、把糙活干細,這也是對技術人員的一種要求和鼓勵。
⑦對于培養后來人您是如何做的?
在這方面我確實做出了努力,可以說我打破了由美國雕刻師傳授的手工雕刻分三六九等的分工界限。從我教徒弟教刻文字的時候開始,就對他們說刻文字也要為刻人像打基礎,不能像我那樣跑馬拉松似的學技術,更不能像我的師父一樣一輩子只會刻文字。我還為他們安排學多面技術的訓練,為刻人像做鋪墊。后來我擔任了設計室的副主任,那時候人像雕刻的人才青黃不接,我就組織有一定雕刻基礎的老中青雕刻人員全部投入攻刻人像技術,提高了刻人像的整體水平,為后來刻第五套人民幣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雕刻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上的人像時,根據總公司的要求,設計室派了兩位青年設計師競爭雕刻,我擔任他們的指導。其中一個青年雕刻師在刻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毛主席像時,第一塊版把整體線紋間距刻寬了,這樣人物的皮膚質感就表達不到位,只能作廢。后來我告訴她一個能確保成功的線紋當距數值讓她換版重新刻,最終她的作品被成功采用了。后來雕刻的5元券,這位雕刻師在雕刻毛主席像時把顳部版紋間距刻寬了,這樣刻出來整體線紋當距不相稱、影響形象,但是當時重新刻已經來不及了,我急忙傳授給她我的“補鋼絕技”,幫她修補、把版紋間距調整好,使她按時完成了任務并最終被采用。在幫助青年雕刻師成長這方面我一直是不遺余力的,也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
⑧您早年的生活經歷對后期的雕刻創作有影響嗎?
說到這個問題,真的不能忽略家族對我的影響。我的家族雖然算不上名門望族,但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我的曾祖父是貢生,二爺爺是秀才,我的祖父沒趕上科舉。在這樣一個很重視教育的家族里長大,所以到解放以后我都十七八歲了,家里還支持我去讀小學。由于家庭對我的教育,我才讀上了書,有了后來成功的“敲門磚”。
⑨從農民到雕刻界的一代宗師,您認為自己有這么高成就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勤奮努力、刻苦鉆研的精神,這是成功的基礎。光有聰明不努力是不行的,要去執著地追求。當然在雕刻這方面可能我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對比較強。
⑩您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嗎?
是的,我這個人追求精益求精,完美之上再完美的思想非常嚴重,做事情會較真,這算是我的一個優點,也算是取勝法寶。
⑾如果不從事這份工作您會選擇什么職業?
我這個人放在哪兒都是勤勤懇懇、實心實意地工作。一開始我在車間里做檢封工作,沒有想過還要去干別的,只想著把這個工作做好。檢封工作需要眼快手快,我不是特別有這方面的天賦,但也付出了勤奮和努力。后來開始做雕刻,也沒有挑揀,讓我刻什么我就刻什么。總的來說就是安排我做什么我就努力把它做好,沒有特別遠大的理想,我工作的這個環境里,我最想做的就是刻人像,現在也努力做到了。
⑿怎么描述您退休之后的生活狀態?這段時間您做了什么事情?
我自己沒什么特殊的愛好,就是上小學的時候寫字比別人好看一點,退休之后返聘的十幾年里工作壓力沒那么大了,所以在家就把筆撿起來重新練字。那時候整理了家里老得掉渣的字帖,這里面有一百多年前我太爺爺和爺爺用過的字帖,有的被雨淋過,有的被蟲子咬過,我把皺皺巴巴的字帖展平整了再裱好,就裝訂成冊,用它們練字。后來也能給家里人和老鄉寫一點“家和萬事興”之類的條幅。
之后我也刻過圖章。當時我們廠里的總工程師調走的時候,一定要找我給刻一個圖章。我說我是刻鋼板的怎么能刻得了圖章呢?但是他堅持要我刻,把買的石料也給我拿來了,我就不好再推辭,自己置辦了一套工具,還用刻鋼板的刀子來刻圖章。說老實話,我刻出來的能看出是圖章,但是藝術性還是不行的??踢^幾方印之后眼睛不行了,也就沒再刻了。
⒀您在生活中有什么業余愛好?喜歡旅游或者烹飪、運動嗎?
我是很喜歡旅游的,以前去過四川的眉山、長江三峽、香港、大慶幾個地方,現在年紀大了,再出門就不方便了。說起來做飯,我做的年糕是很拿手的,是我老家那邊的一種甜食。做這個年糕要用黃米面,還有大棗、小棗,加上糖放在一起蒸。家里只有我會做這個,以前每次我做年糕,大家都很喜歡吃。
⒁您認為自己最寶貴的一件東西是什么?是作品嗎?
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最珍貴的還是給我的這些榮譽。對于榮譽我不能去居功和沾沾自喜,但是我非常珍惜它們。有的榮譽僅僅是一張證書,一張紙,但是它代表了我勤奮努力的過程,沒有虛度時光。
⒂在工業水平發達的今天,當年手工雕刻的深厚積累對現在的美工雕刻有什么貢獻?
手工雕刻已經不是當年輝煌的樣子了,現在都使用激光雕刻,以前的雕刻工具也基本不再使用。但是雕刻的基本用法,比如點、線的使用,依舊延續了手工雕刻的基礎。
⒃幾代人民幣上都留下了您的印記,幾十年都面對、使用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樣的感受?
其實沒有說看著它就會想這是我刻的作品,就是錢。藍色的是100塊錢,綠色的是50塊錢,該付多少錢就拿給人家,生活中對錢不會有作品這個概念。但是家里人會覺得很自豪,有時候會和別人說這是我親戚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