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文藝精品創作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繁榮文藝創作”“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精神力量”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力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堅強決心。文藝精品作為新時代的文明標識和藝術豐碑,是寶貴的中華文化名片、是重要的民族精神視窗。發展繁榮文藝精品創作,是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藝精品創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文學創作方面,中國作家在世界文學重大獎項中實現“零的突破” ,切實提高了中國文學的“國際能見度” ,讓全世界看到了更多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國內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諸多獲獎作品,也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積極影響。電影電視劇方面,從揚我國威軍威的《戰狼》 《湄公河行動》 《紅海行動》 ,到致敬純真美好青春同時又審視人生命運坎坷無奈的《芳華》 ;從敞開領袖們高遠深厚的文化情懷和人格魅力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海棠依舊》 ,到懸疑重重的現代諜戰片《偽裝者》 ,再到義薄云天、情義千秋的古裝傳奇電視劇《瑯琊榜》 ;從全方位反映新民主主義時期農民歷史命運的《老農民》 ,到抗戰傳奇史詩巨制《紅高粱》 ,再到表現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從城市到農村發生巨大變化的《雞毛飛上天》 ,都是收視率和觀眾口碑俱佳的優秀力作。許多構思巧妙、立意新穎、具有中華民族鮮明特色審美魅力的音樂、繪畫、舞蹈作品,也屢屢捧回世界級各大獎項,展現出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的優異成績。
但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的文藝創作還存在著精品力作少、大師大家少、組織化程度低等諸多問題。具體說來,就是缺乏足夠數量的文藝精品,缺乏具有強大精神力量、標志民族文化實力、堪與世界史詩性經典作品對話的優秀力作。而要切實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組織統籌、政策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宣傳推介等方面協同聯動。
第一,全方位彰顯中國文化資源的突出優勢。中國文化藝術體現著儒、釋、道三位一體的審美精神特征,蘊藏著許多獨特的創作形式和表現類型。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紅色文化感天動地,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工業文化厚重沉實,當代文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文化更為鮮活豐盈,為文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藝術源泉。我們既要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有效激活民間文化活力,提升文藝創作質量,又要開放視野、拓展思路、創新為先,不斷豐富發展當代文藝創作的表現形式和類型。
例如,儒家文化是山東最大的文化資源優勢,其治國、愛國、理政、勤政、仁愛、厚德、禮賢、修行、明哲理、重實踐的思想精髓,具有跨越時空、超越國度、澤被蒼生的永恒魅力,大力發展與之相關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文藝的觸角也應該不斷延伸。我們要放開思路、多元整合、通力協作,要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打好“孔子”這張關鍵牌,用好《論語》這部寶典。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不斷豐富和創新當代文藝創作的表現形式和類型。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作品,把中國故事講正、講好、講精彩。
第二,加強組織統籌,選擇若干重大主題攻關創作。放眼全國文藝精品創作,當年一部電視劇《喬家大院》火了晉商,一支流行歌曲《太陽島上》紅了黑龍江哈爾濱太陽島景區,一幅題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使周莊旅游空前爆棚,一部小說《平凡的世界》激發起無數青年為理想打拼的壯志豪情,這些案例充分說明文藝精品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是巨大的。建議國家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持續性設置一批國家級、省級重大題材文藝作品扶持項目,以長篇小說和影視劇為重點,統籌運作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全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
第三,對重點文藝精品創作項目予以財政補貼,提供條件保障,鼓勵各門類文藝創作“百花齊放” “百花盛放” ;對“高、精、尖”的文藝專家設立人才庫,建立各單位領導重點聯系人制度,保證優秀文藝人才在創作一線發揮才智,不要動不動就將其調入領導崗位,以行政級別待之;集合文藝評論家們聚眾智匯眾力,加強對文藝精品的精準解讀和對外宣傳推介工作,全方位擴大其影響力和知名度,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
多出文藝精品,是一個永遠的熱點話題,是每一個文藝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們將全力以赴,為建設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