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暨“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3月23日,“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暨‘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中國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致辭
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致辭
作家梁曉聲發言
作家劉慶邦發言
《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張亞麗致辭
為推動中國校園文學的健康發展,3月23日,中國作家協會下屬的《中國校園文學》雜志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辦的“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暨‘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活動主辦方表示,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對教育改革和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傳統文化和閱讀的重要性,教育部對語文教學也進行了系列改革,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舉辦這次活動,正是為了探索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推動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青少年思想建設的引領。
中國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報刊司司長李軍,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張東燕,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張亞麗,著名作家梁曉聲、劉慶邦,中國教育報刊社原黨委書記、社長李曜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中國教師報》總編輯雷振海,浙報集團北京分社社長吳重生,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點中學清華附中、杭州學軍中學、北京十一學校、北師大二附中、北京八一中學、北京五中、山西省實驗中學、雅禮中學、深圳中學、黑龍江實驗中學、衡水中學等校長名師7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共同為“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大賽啟幕。
據主辦方介紹,“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組委會以《中國校園文學》編委顧問團、編輯部為基本班底,下設文學專家組、教育專家組、新聞專家組。高洪波、翟小寧、吳重生分別被聘為文學專家組、教育專家組和新聞專家組組長,梁曉聲、陳萍分別為文學專家組、教育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校園文學獎共設置學生組、教師組、校長組、文學社團組和作家組5個組別,其中學生組獎項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征文,最終的獲獎作品有望在《中國校園文學》雜志上刊登并結集出版,特別優秀的獲獎者將被推薦給國內外一流大學。大賽不收取任何費用。
高洪波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暨“中國校園文學獎”的啟動,充分體現了教育工作者和兒童文學工作者在新時代的新氣象和新作為,是中國校園文學事業發展的一次大檢閱和大練兵,對助力文科教學改革大有裨益。
張東燕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和政府一向對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報告也強調要發展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翟小寧在論壇上以閱讀與語文教學以及青少年成長的關系為主題,提出中小學生需要名著和經典來做自己人生的底色。中國校園文學高峰論壇和由此開啟的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是一次引領高尚文化、發現文學人才的活動,必將在中國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梁曉聲回顧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許多領導人、教育家、文藝家諸如陳獨秀、聞一多、周恩來等和校園文學創作、校園刊物發展的緊密關聯,論述了學生課外閱讀和寫作的不可或缺性,同時對《中國校園文學》2018年的改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認為不論從裝幀形式還是欄目內容上,都更加具有活力,更加親近學生和校園。
劉慶邦和師生們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時期條件艱苦下的閱讀與寫作往事,他提醒說,在如今條件大大改善、刊物種類豐富的情況下,閱讀面臨的三個挑戰,即選擇、熱愛、耐心。怎樣選擇具有高級審美趣味的讀物、如何持續保持閱讀的熱情,碎片化淺閱讀環境里如何葆有持久的耐心,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的。
張亞麗表示,文學和教育不分家,《中國校園文學》提倡開門辦刊,除了組建陣容強大的顧問編委團,還要團結基層教學一線的專家名師隊伍,加強有效互動,打造權威公平的發表平臺,發掘更多有才華有創見的作者,更好地服務校園閱讀。論壇和大賽組委會將緊緊依靠中國作家協會豐厚的文學資源和專家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教育和新聞出版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使之成為高規格、持續性的校園文學品牌活動和教育金名片。希望中國校園文學獎的設立,能在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繁榮校園文學閱讀與創作的同時,為教育改革添薪加火。
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中國校園文學》雜志正式創刊于1989年,是一本在全國中小學中影響廣泛的文學期刊,被譽為中國校園文學事業的“橋頭堡”,文科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風向標”,老師語文教學的“首席高參”,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金牌導師”。將近30年來,《中國校園文學》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名師、名作者。許多作者從《中國校園文學》出發,成為各行業的翹楚。
(攝影:于文妍)
附:
首屆中國校園文學獎章程
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中國校園文學雜志創刊于1989年,是一本針對中小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國家級文學期刊,擁有強大的文學顧問團和編委團隊,被譽為中國校園文學事業的“橋頭堡”,文科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風向標”,創刊伊始便得到冰心等文藝界名家的關注和支持,由《中國校園文學》雜志刊發的曹文軒、高洪波、金波、沈石溪、秦文君、楊紅櫻等名家名作,更是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黨和政府多次強調傳統文化和全民閱讀的重要性,教育部對語文教學也進行了系列改革,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接軌“大語文”教學改革,引領中小學閱讀與寫作,《中國校園文學》特啟動“中國校園文學獎”,旨在鼓勵具有文學寫作天分的作者,推動校園文學的繁榮。
大賽組委會以《中國校園文學》編委顧問團、編輯部為基本班底,下設文學、教育、新聞專家組進行評審。
一、獎項設置及作品要求:
1、學生組。征稿對象為全國中小學生(含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所選作品須為三年內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原創校園文學作品,題材和體裁不限,鼓勵反應校園生活和青春成長的優秀原創作品。
2、教師組。征文對象為全國中小學在職教師(含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所選作品須為三年內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原創校園文學作品。
3、校長組。針對在語文教育實踐過程中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積極鼓勵和支持校園文學發展的全國中小學校長。征文為報告,標題自擬,字數不少于2000字。
4、文學社團組。評選活動面向全國中小學文學社團(含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充分展現當代學生的青春文采,表彰和宣傳一批有責任心、有進取精神、有突出成就的優秀學生社團。此組分別設置優秀社團獎和指導老師獎。
5、作家組。征稿對象為18歲以上且高中畢業的人群,獎掖和扶持在校園文學領域有所建樹和貢獻的作家。所選作品須為三年內已發表或未發表的原創校園文學作品。
二、參賽方式:
大賽本著自愿參加的原則,不收取任何參賽費。
1、在校學生和成人作者可自行投稿,紙質稿請寄至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編輯部,郵編:100125;電子稿請發至郵箱 zgxywxj@163.com。
2、學校、教育局或其他文學文化單位可組織學生團體參賽,具體方式請與雜志社編輯部聯系,咨詢電話:010-65389951 65389815。
3、請自留底稿,限于人力,參賽稿件一律不退。
三、大賽進程:
1、2018年3月,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大賽事宜,同時以大賽組委會名義發布大賽征稿啟事。征稿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
2、2018年6月上旬,大賽組委會組織初評,以1:5的比例評選出各個獎項入圍作品。
3、2018年6月下旬,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復評,并公布進入決賽的學生組名單;同時組織專家委員會,評選出教師組、校長組、文學社團組、作家組獲獎名單(暫不公布)。
4、2018年7月下旬,入圍決賽的學生組參賽者赴北京參加現場決賽。決賽采取統一命題現場作文,大賽組委會將組織陣容強大的專家評委團評審。結果公布后,各個獎項將舉行現場頒獎典禮。
本次大賽獲獎作品將有機會在《中國校園文學》上刊登并結集出版,特別優秀的獲獎者將被推薦給國內外一流大學。
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