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的傳說
喜看春花去步遠,石龍故事作閑侃。
丁字路口玲瓏石,驚異神秘在流傳。
話說:某城區(qū)的輔路街道上。連通向東去到宿舍區(qū)的路,和向南通往山區(qū)的路,正好在這兒交匯形成了一處丁字路口。
丁字路口東南角,幼兒園后墻西北角外圍的排水溝一米以外的位置是一堆石頭,占了往東去的路的一半;丁字路的頂頭上,是一堵南北走向的長長的圍墻,西邊是昔日的山楂園擴建的文化廣場和游樂場。圍墻東側(cè)有一條南北路。丁字路口的東北角向北是一排排宿舍樓群;這堆石頭,整個地把向東、向南的丁字路口,霸占去了一多半兒的面積。瘡疤一樣的杵在那里,既有失雅觀,又沒人敢動它分毫。
好端端的丁字路口,被一堆石頭擋著。不知就里的人,還以為是設計上的問題。遠遠看去,就好像帥小伙革履西裝的前襟上沾了飯渣兒,姑娘白皙的臉蛋上,飄落了一朵兒煙囪灰卻沒發(fā)覺似的。
就是這堆石頭,還被尊稱為“石龍”。真是好一派非凡氣宇。
平時,丁字子路口處,熙來攘往的人員、車輛很多,人們只要看到了石龍,就像遇到了紅綠黃燈一樣,都自覺自愿地減速慢行,互相避退三先,再四禮讓。早已是一條不成文的墨守規(guī)矩。
說是石龍,其實就是一堆破敗的玲瓏石。如果用欣賞嶙峋奇石的眼神去觀摩,那也要區(qū)分從那個角度來端詳。從東、西兩側(cè)看去,一點兒也看不出有玲瓏石的樣子。不過就是一堆再普通不過的石頭罷了,就像是人們當初開挖的時候,遺留下來沒弄徹底的尾巴工程的樣子。絲無觀賞的藝術(shù)價值,和留存擺放的意義。
站在南邊看石龍,雖然朝向西南方的髙翹著的兩根扁厚石臂上,有斷掉一二尺的痕跡,但不失為有泰山探海石的雄姿氣勢。柏油路面鑲嵌在周圍,石縫間的草,一直忙綠著春榮秋枯的姿態(tài)。
從北面來看,更有好看端倪亮在眼前。兩條石脊,一脈并聯(lián),南高北低,翹首蓄尾。恰似石龍的寬廓脊背,左右凹凸,錯落有致,蜿蜒趨前延伸,盡可令人想象。若空中俯瞰,更如雙龍臥姿,美在人間。玲瓏石中的泥土經(jīng)過歲月剝蝕,日曬雨淋,裸露出大面積的自身固有的光滑體態(tài),尤顯得龍脊的矯健雄渾。仿佛昂揚舞天動地的威武,酣然亙佇丁字路口的快意,欣然日照月影的徜徉,無懼風刀云劍的霹靂,誰能奈我何的瀟灑.....這氣人又喜人的架勢,也是風光了歲月,紛擾了人心。
還有年節(jié)之際,非年非節(jié)之時,偶爾見到龍石上搭掛的紅色綢帶,果品餅干之類的供祭。又不知是誰人家,又在搬弄什么玄機禱告。
石龍之說,時值當在二十年前的秋日,這里征地開發(fā)籌建職工生活娛樂設施。臨到此處,挖去周邊的浮土亂石,遇到一塊突顯的石堆。為加快施工進度,人們打眼裝藥爆破,藥量不小,效果不大。當時現(xiàn)場打眼的人,被爆破飛起的石塊不幸擊中,當場斃命。人們安頓死者,提早收了工。私下里嘀嘀咕咕說著今天這事兒的蹊蹺。之后便也隨風流過。
第二天上工后,大多數(shù)人都避開這兒去干別的活計。總這樣也不是辦法啊,為不影響工期,工頭兒允諾:誰去炸開了蹚平了,就三倍的工資兌付,立馬可回家休息。剩下清理的事再另作安排。
其中有兩個年紀大的人,思忖再三,打算攬下這活,趕快干完了再回家?guī)图依锶嗣钋锸铡S谑谴蜓垩b藥,打的炮眼比此前的多了,裝填的藥量也比上次多了。倆人吹哨警戒,撤人躲避。一炮響起,石堆未見粉碎,倆人當中的一位卻不知怎地又被崩傷,在去往醫(yī)院的路上咽氣喪命;另一位也在回家的路上突發(fā)急癥一命嗚呼。
一連兩天里三條人命的傷亡,很快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眾說紛紜。各種說辭紛紛揚揚,鋪天蓋地砸來。現(xiàn)場氣氛籠罩著陰霾,人們心中的傷痛、恐懼和驚悚,無以言表。
從此,干活的人再也沒有人敢往這石龍跟前湊乎了。緊接著也就傳出了:“不得了啦,動了龍脈了。神龍發(fā)怒了!”的各種言傳。即使后來不管誰出再高的價錢,也沒人有這個興趣,有這個膽量,去琢磨怎么清除這堆石頭的念想了。這樣一來,丁字路口上坐落著一處石龍的神態(tài),至今還朦朧著詭異神秘的面紗,無從揭曉。
歲月蹉跎,有關石龍的非常驚異還在蔓延,石龍的逸聞閑說還在流傳......
今又是:
世間風物有奇觀,善正惡邪無勘辯。
一從石龍霸路口,誰揭面紗大道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