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 守護人性
在人性的面前,每個人都應盡自己的責任。
——《紅海行動》觀感
藝術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以飽滿的藝術形象和富于戲劇效果的場景來感染人,比之史實,常常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紅海行動》無論從場景渲染、人物刻畫、情節設置和主題把握上,無一不展現了一種大視野、大制作下的國家視角的人道主義情懷。
《紅海行動》取材于2015年真實發生的“也門撒僑”事件,救援事件本身,是國家經濟發展、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的大背景下,國家意志、民族自信、實力支撐等諸方面因素的綜合體現。
因為電影本身的主旋律題材,聽說影片的籌拍,也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影片由博納影業集團和海政藝術中心共同出品,據說制作總成本預算達5億元,軍事裝備預算達2億元,而在摩洛哥一場戲就功用了1200多名演員,顯示了影片制作構思的大手筆。
部隊打造大型藝術作品的精品意識和震撼效果,一向是值得信賴的,從歷次春晚、各種大型演出中,解放軍藝術院團精彩的團體節目,乃至閱兵式等集體展現,不論是總體氣勢、完成質量、作品高度和達成效果,都是令人嘆為觀止。
香港導演林超賢,延續了港臺影片較強的場面渲染和沖突構建能力,輔以快節奏的畫面切換、順暢的情節街接,將波瀾壯闊的海上畫面、真實慘烈的巷戰場景,緊密有致的穿插、組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場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救援大戲。
影片在真實再現整個撒僑進程的艱難處境和不斷出現的突發險情的同時,著力塑造的,是一個訓練有素、協同作戰的英雄群體。隊員們每人都是十項全能,個個身懷絕技:飛檐走壁、拆彈引爆、跳傘駕車、飛機坦克,每一種兵器,每一種工具,都是就地取材,抄起來就用,而且都是駕輕就熟,用起來游刃有余,展現了超凡的技戰術水平和過硬的軍事素質。
更令人感動的,是隊友間那種同生死、共進退、完完全全、毫無保留的絕對信任。一人行動,便完全把安危交到其他人手里:我要出擊,你來掩護,隊友即刻全力配合。正是這種高度默契的協同能力,打破了對方的有效配合,避免了獨自作戰顧此失彼的危險,使極端不利的戰局能夠最終得以扭轉。
影片沒有刻意突出某位隊員的超常能力,而是給了每個隊員同樣精彩的瞬間展現。整個團隊的超強能力,是貫穿影片的精彩看點。當生死存亡的突發境況一個個密集的突現,隊員們各顯身手,互為輔助,團隊協同的實力展現,使激戰場面變得更為豐富、更具張力、更為震憾、也更加動人。其實,客觀的想一想,如此大型的救援行動,想取得成功,單靠個人的神勇,多少還是有些奇幻,而有一個強大的團隊的支撐,也更值得信服。
隊長張譯的出現,在影片的開始,略略有些令人擔心。張譯的氣質中,似乎平和、文氣、遲疑的特質較多,作為隊長,與果敢、利落、雷厲風行的特戰隊員的形象略顯違和。
隨著各種特戰技能、尤其是吊威亞等高難動作一路漂亮的展示,觀眾原有的疑慮慢慢被打消了,年齡偏大的張譯,能和隊友一起,完成如此完美的體能展現,著實難得。
而當隊員中出現重大傷情時,和艦長(張涵予飾)的一番對話,一下將張譯的形象合理化了。艦長說:你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隊長(張譯飾)說:這本來就是我的責任啊。一句話,將一位隊長的大義擔當、忍耐寬和等優秀品質,一下凸顯出來了。
在一個英雄的團隊中,領導不一定是那個頂尖的英雄,而一個有胸懷、夠擔當、能容納、會平衡、有凝聚力的領導,在一個群英聚集的團隊中,也許更為適當。
而作為隊長,在關鍵時刻所作的幾次決定,既影響了整個撤僑進程的走向,也導致了隊員的傷亡,這樣的決定,雖然隊員們全無異議,并且義無反顧的執行,但從觀眾的角度來看,經過千挑萬選、精心訓練的具有極高天賦和頑強意志品質的特戰隊員,為了幾名普通公民,那么輕易地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的生命,實在有些可惜。這樣的犧牲,價值是否對等,是否值得,或許,也是許多觀眾觀影之后不免會有的疑問。
作為特戰隊員,當有人陷于危險境地時,可能他自身肩負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難以做出不予理會的選擇。國家培養特戰隊員具備超絕的能力,其職責之一,便是救人于危難,幫助那些陷于極端環境、又難以自救的人脫離危險,而不在于身陷險境的是平民還是總統、是清潔工還是科學家、他們身上負載的社會價值,是高于自己還是低于自己。特戰隊員的犧牲,不是因為僑民們太麻煩,而是恐怖組織和非法利益集團太過窮兇極惡、太過兇殘,真正的元兇,是這些極端利益集團,是他們造成了特戰隊和僑民們的傷亡。落難的僑民,不過是不幸淪為了他們索取非法利益的繡餌。
這些極端利益集團,戕害生命、殺人如麻,為了自己的利益,將他人的生命視如草芥,任意傷害,手段之殘忍,是完全喪失了人之高于動物的高貴本性、喪失了人類基本的仁慈與同情的本性,喪失了人之為人的生存底限,是人類進化過程的退行,是人類教育的缺失,是人類文明的悲哀。
從這個角度看來,女記者對濫用核技術的利益集團的追蹤,其實是對利用高科技隨意踐踏生命的惡行的極力阻止,因為親歷過痛失親人的絕望,記者阻止這一惡行的目標格外堅定。從本質上而言,她的行動與撒僑行動一樣,都是對生命的守護和珍重,兩條線索其實有著共同的目標歸屬。
女記者雖然柔弱,但在與暴力集團斗爭的過程中,那份信念上的絕決與執著,絕不輸于特戰隊員,而兩者趨同的“守護生命、解救生命”的終極信念和目標追求,或許正是隊長決定幫助記者解救人質的深層意念。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闭嬲挠赂?,是在生死抉擇面前,能明輕重、守大義。越是在緊張的情勢下,越能保持一份冷靜,最終做出理性的、有價值的選擇,是一位領導人的基本素質。或許,這也是導演選擇較有沉靜個性和悲情氣質的張譯,出演隊長的原因。
女記者的力量是弱小的,而她在解救人質的過程中,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積極努力,為解救行動提供了信息、方法和勇氣支持,解救行動的成功,少不了女記者的一份功勞。
每個人都是歷史進程的助推者,大千世界,具有超凡能力的特戰隊員,數量終究是有限的,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其實每個人都應付諸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完全束手待斃,聽天由命,只等那個傳說中神話般的英雄人物來解救自己。
世界是每個人的世界,生命是每個人的生命,每個生命,都是至為珍貴的,守護生命的尊嚴,守護每個生命的生存權利,守護人性的高貴,是每個人都應盡的一份責任。
大家各自為自己盡一份力,其實也就相對減輕了特戰隊員的負擔,減輕了他人、集體和國家的負擔。而人若能各自自我教育,提升人性,遠離暴力,不損人利己,珍視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也就減少了惡性事件的發生,也便是維護了人類的和平與安全。
當然,相對于個人,面對恐怖事件,集體的力量是更為強大的,而在這背后,整個國家的實力保障,更是個人命運、乃至民族命運的強有力支撐。而當民眾向善的力量自覺匯聚起來,凝聚成為整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力量,人類或許也就更有了守護生命權益的可能。因而,對于整個人類而言,強化人性教育,提倡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也許,才是最終實現人類和諧共處的根本途徑。或許,這也才是一部具有國家視野、人文情懷的影片傳達給我們的信息。
影片在營造緊張氛圍的同時,略略存在情節轉換過于急促,背景交代不夠清晰的小缺憾,缺乏張馳有度的雍容大度,是小瑕疵。